1、询问核定身份:姓名、住址、拘留时间、逮捕时间、起诉书收到时间、是否要求回避。
2、法庭调查
(1)宣读起诉书,询问被告人是否认可。
(2)公诉人询问被告人:认罪否;犯罪时间、地点、次数是否与起诉书一致;逐项与起诉书核实。
3、举证质证
(1)公诉人将犯罪证据一一举证、展示,被告人及律师逐一确认。
(2)被告人及律师是否有证据出示。
4、法庭辩论
(1)发表公诉意见,指出犯罪事实应当承担刑事处罚;说明被告人主客观都有犯罪事实,构成犯罪要件,罪名成立。
(2)被告人及律师发表辩论意见,开脱罪责,力争无罪或降低惩罚。
5、被告人最后陈述
6、休庭,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合议量刑
7、宣判
8、释法、法庭教育:解释判决结果,使被告人认罪,达到教育罪犯、节约行政成本(不上诉)。
一、民事终审判决后不服怎么办
1、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根据这一条法律,大家是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
2、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179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179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3、最后一种方式就是向人大信访部门进行反映,反映自己遇到的事情。
二、审判权与诉讼权有什么关系
1、审判权是法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诉讼参加人之间的争议、纠纷进行居中裁判的权利。民事审判权是审判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民事权益争议案件和非权益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利。包括民事审判权和刑事审判权。
2、诉讼权是诉讼参加人在诉讼程序中所享有的权利,例如当事人的陈述权、变更诉讼请求的权利、聘请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等等。即赋予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时,具有进行诉讼的权能。
3、在法学里面有一种社会契约论,社会成员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他们就集合起来,通过彼此之间的默契,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国家。国家就担负起了保护社会成员的义务,必须赋予社会成员一种权利,这是诉权。国家通过审判的方式来保护社会成员,这就是审判权。诉权是审判权的基础,审判权是诉权的义务。
-
家庭矛盾怎么走法律程序
338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庭审判程序是怎样的,法庭审判时有哪些流程
296人看过
-
信访程序审批程序怎么走
301人看过
-
行政法庭审判程序有哪些
283人看过
-
简易程序开庭流程怎么走
338人看过
-
国家赔偿庭审程序如何走
257人看过
法庭审判是人民法院采取开庭的方式,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听取控、辩双方对证据、案件事实和运用法律展开辩论的情况下,依法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判刑,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诉讼活动。 ... 更多>
-
-
法院未成年审判庭走的程序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01未成年人法庭审判程序是什么? 1、开庭审理前的准备 开庭审理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无法出庭或者确实不适宜出庭的,应另行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出庭。经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成年近亲属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卷。 开庭审理前,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长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安排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教师等人员与未成年被告人会见。 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
-
法庭审判监督庭的审判程序是怎么样的呢?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9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盗窃罪开庭程序怎样走?庭审的程序是如何的阿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6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第一百八十四条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 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
-
信访程序审批程序怎么走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30根据《信访条例》,按照镇(街道办事处)、县(县级市、区)、地级市、省级逐级有序上访的起点单位,有权依法对群众上访反映的事项做出处理决定。直接责任单位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应当首先向直接责任单位提出直接责任单位合并或者撤销。继续行使职权的单位应当受理特别提醒,在信访维权的道路上应当遵守法律,依法信访。如果采取非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