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法律规定去拘留所需要带什么?
根据法律规定去拘留所需要带有效身份证件按照规定的时间在拘留所的会见区进行。被拘留人委托的律师会见被拘留人还应当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同时,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拘留所的会见管理规定。
去拘留所探视可以带哪些东西给亲属
探视时,可以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衣服、食品(需拘留所民警检查同意),其他东西不得送至被处罚人。也可以通过传达室给他存些钱,里面可以买东西改善生活的。
《拘留所条例》第二十六条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会见权利。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拘留所的会见管理规定。会见被拘留人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按照规定的时间在拘留所的会见区进行。被拘留人委托的律师会见被拘留人还应当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第二十七条被拘留人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请假出所的申请由拘留所提出审核意见,报拘留决定机关决定是否批准。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在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12小时内作出是否准予请假出所的决定。被拘留人请假出所的时间不计入拘留期限。
二、拘留具体流程是什么
(一)即时执行。
1、开具《公安行政拘留执行通知书》;
2、由2名以上民警将被处罚人送达拘留所执行,抗拒执行的,可以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3、与拘留所办理交接手续;
4、将《行政拘留执行回执》存入案卷备查。
(二)暂缓执行。
1、由法制部门对暂缓执行申请进行审查,确认是否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事由,评估采取暂缓执行的社会危险程度;
2、符合暂缓执行条件的,填写《暂缓执行审批表》;
3、报局领导审批;
4、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人或缴纳保证金;
5、制作《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决定书》一式三份,分别送申请人、办案单位,一份存档备查。
(三)不予执行。
1、确认违法行为人是否符合不予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法定条件;
2、填写《行政处罚审批表》,并提出不执行拘留的建议;
3、经办案部门领导同意、送法制部门审核后,报分县局领导审批;
4、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执行栏目载明不予执行的理由和依据。
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一个人员他们被拘留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可能是存在着违法犯罪的嫌疑,在此种状况之下的话,他们是可以委托律师的,律师会进入到看守所来和当事人进行会面此种状况之下,必须要有有效的证件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才能够进入到拘留所。
-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拘留一般需要拘留多久
355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无证驾驶算什么拘留?
276人看过
-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2024领结婚证需要带什么
51人看过
-
根据规定被拘留5天是什么拘留?
61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醉驾需提前多久通知拘留
263人看过
-
去拘留所看朋友需要带拘留通知书吗
271人看过
-
刑拘进看守所还是拘留所是根据什么规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23刑事拘留羁押在看守所,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机关。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监管。
-
拘留所是根据什么放人?海南在线咨询 2021-12-31拘留中心应当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释放通知书办理释放手续。释放被拘留的人应当出具释放证明。对于家庭成员和被释放的人,基本上没有程序,基本上只是签字。根据《拘留中心条例》第五章第三十条的规定,拘留中心应当及时解除拘留,出具解除拘留证明,并返还代为保管的财产。
-
交通违法去看守所拘留需要带什么区别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2交通违法有不同的拘留性质,刑事拘留的羁押法定期限为3~7日,最长不超过30日。治安拘留的羁押期限为1日以上,l5日以下。司法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 拘留是将对象拘禁限制,公安机关在紧急时刻对需要受侦察的人依法暂时扣押;将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关在公安机关拘留所内,一般不超过十五天,是一种行政处罚。
-
根据法律规定做生意要拘留多久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21生活中生意欠钱拘留一般是15日,如果是因欠款发生纠纷而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的,一般拘留15日,如果有其它违法行为的,合并执行拘留时间不超过20日;如果在冲突中造成对方轻伤或有其它严重情节,构成犯罪的,则属于刑事拘留,最长时间为37日。
-
根据法律规定,探监可以带什么东西去呢?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6根据《监狱法》第40条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罪犯会见一般每月1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亲属必须了解探监可以带什么东西,宽管级罪犯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罪犯,监狱可以照顾增加会见的次数和延长会见的时间。需要会见的罪犯,在每月发信时提出会见的要求,中队干警随信寄发《会见通知书》,会见对象按照规定的日期前来监狱会见。罪犯会见的对象原则上指罪犯的近亲属和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