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迁矛盾纠纷到哪个部门投诉最有效
房屋拆迁纠纷找拆迁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政府投诉处理,具体情况下对于房屋拆迁纠纷的处理,是属于民事纠纷事项,可以根据实际的矛盾纠纷原因和造成的后果来进行合法的认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二、拆迁纠纷诉讼流程
拆迁纠纷行政诉讼的流程:
1.对行政裁决或者是复议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当事人向法院递交起诉状。
3.法院受理,登记立案。
4.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5.开庭审理。
6.作出判决。
三、拆迁纠纷需要哪些证据
拆迁纠纷需要的证据如下:
1.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权证;
2.证明被拆除房屋的结构、房屋的性质、房屋的建筑面积等证据;
3.当被拆除的房屋所有权证上记载的所有人与主张权利的被拆迁人不同时,还需要提交证明拆迁人对于被拆迁房屋享有接受补偿安置权利的证据;
4.证明房屋被拆除的时间的证据;
5.已达成前拆补偿协议的,还应当提交拆迁补偿协议;
6.经过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裁决的,还应提交裁决书;
7.拆迁许可证;
8.房屋拆迁公告及张贴公告的照片资料。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章 征收决定 第九条 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n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
拆迁中的矛盾纠纷有哪些?
355人看过
-
拆迁时矛盾纠纷如何办
380人看过
-
遭遇拆迁矛盾应该向哪个部门寻求帮助
484人看过
-
拆迁纠纷时如何处理矛盾
89人看过
-
拆迁矛盾纠纷怎么办起诉棚户区?
340人看过
-
租房发生矛盾找哪个部门
183人看过
-
一家人内部有矛盾不拆迁山东在线咨询 2024-09-261.拆迁办需与不同意拆迁的拆迁户开展深入交流,揭示他们的反对意见,以找到解决策略; 2.如果因个别拆迁户拒绝拆迁而阻碍了公共利益,拆迁办可采取强制手段,但须确保给被拆迁者适当补偿; 3.若对强制拆迁行为有异议,被拆迁者有权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在征收补偿方案所定的签约期限内,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未能达成补偿协议,或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晰,则由房屋征收部门向作出征收决定的
-
哪个部门管拆迁纠纷呢?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9房屋拆迁纠纷最好是双方协商解决,村委会是最基层的组织,所作出的决定一般是会得到多数村民认可的,在村委会调解下不能达成一致,可以到上级乡、镇人民政府反映情求得协调解决争议。如果土地款分配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可以向上级纪检部门举报。对于征收集体土地上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都是一些地方性规定,或者是地方政策,所以很多时候没有明确的参照标准,只有大家各退一步,站在合理的范围内去思考问题,才有利于纠纷的解
-
家庭矛盾找哪个部门调解,有哪些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4-09-27发生家庭矛盾可以找当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调解,这两者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解决基层解决人民内部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家庭矛盾属于它的调解范围。关于家庭矛盾找哪个部门调解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跟邻居闹矛盾找什么部门投诉起诉才好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6如果公安机关认为应该刑事拘留的,刑事拘留一般是10天左右,最长不得超过37天。如果公诉机关认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那么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不论是累犯还是初犯,都是按照刑法规定的寻衅滋事罪的法律规定判处,只是累犯是要从重处罚。举个例子就是如果法律规定可以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法院对于初犯可能就判处3年就行,但是累犯的话,就比你初犯判的多,但是再多,也不能多过法律规定的刑期。 第二百九
-
赡养矛盾纠纷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28成年子女有赡养年迈父母的义务,且这种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不仅包括物质内容,也应当包括精神内容。赡养人不仅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更应该承担的义务是对老人精神上的慰藉,照顾老年人的特殊精神需求。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淡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的赡养问题往往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