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标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10 02:20:15 500 人看过

本文主要介绍了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五个方面,包括行为人是否具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能力、能否按照约定履行义务、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是否具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以及如何处理所取得的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财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在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是否具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能力;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能否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3.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4.行为人签订合同后是否具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

5.行为人如何处理所取得的财产。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财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合 同 诈 骗 罪 中 实 际 履 行 合 同 能 力 的 认 定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诈手段订立、履行或者变更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在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合同能力的认定是关键因素之一。

实际履行合同能力是指行为人具有实现合同所载权利和义务的客观能力。对于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导致对方当事人相信其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并与其订立合同,行为人具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履行合同能力认定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动机、欺诈手段、客观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对于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足够的理性,是否受到欺诈行为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在认定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合同能力时,需要全面、客观地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仅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作为唯一标准。同时,对于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足够的理性,是否受到欺诈行为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其中实际履行合同能力的认定是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履行合同能力认定时,需要全面、客观地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仅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作为唯一标准。同时,对于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足够的理性,是否受到欺诈行为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1日 02: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是哪些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是: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一、虚构事实借钱投资首先,诈骗罪虽然与一般民事欺诈行为采取的都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都是使己方获得了非法利益,而令他人遭受了经济损失,但并非只要行为人采用了欺骗的方法就可认定该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罪与一般的民事欺诈行为在行为的实际履约能力、目的和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诈骗犯罪中行为人事实上不具有实际履约能力或潜在的履约能力,无履约的行为和愿望,在骗取财物后即逃匿,进而也就可以认定为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一般民事欺诈中行为人一般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虚构的民事行为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且行为人一般都是积极履行双方约定的义务,至于后期发生无法还款的民事纠纷
    2023-03-13
    438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1、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能力;3、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一、欠房租是否属于合同诈骗欠租不属于合同诈骗。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情形如下: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合同诈骗60万判几年合同诈骗六十万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合同诈骗六十万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虚构事实或者隐瞒
    2023-03-25
    215人看过
  •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
    在实践中,通常会遇到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焦点通常包括非法占有目的是在什么时候产生,是否必须在合同签订的当时就有或可以在合同签订后产生,常见的借鸡下蛋和拆东墙堵西墙的行为如何认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证据的采用上和事实的认定上较难操作。笔者认为,因为合同诈骗的行为要件是法定的,修改后的刑法第224条规定的五种具体情形中,前三项都明显可以看出规定的是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就要有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只有第四种携款逃匿的行为,主观故意要靠推断得出。一般对前三种情况没有争议,只有第四种情况复杂一些。即客观行为具备携款逃匿,是否还需要证明当事人的非法占有目的?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一般在实践中很难确认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的主观故意,在没有事实证明行为人签订合同时没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实施了携款逃匿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规定,可视为在履行中产生的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应
    2023-06-08
    57人看过
  •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中的"非法占有"?
    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界定为:即以合同诈骗的方法,非法掌握、控制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收益、处分该财物,形成非法所有的事实状态。在司法实践中,还应考虑以下诸方面因素。(一)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二)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三)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四)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五)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六)行为人违约后的态度。一、经济纠纷与诈骗罪怎么区分两者之间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系民事纠纷。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要在综合考察以下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加以确定:1、审查行为人主体资格;2、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履行合同的能力;3、行为人是否有积极履行合同的行为;4、考察未履行合同的原因;5、考察行为人在对方当事
    2023-03-14
    478人看过
  •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中的“非法占有”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在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第一位的,捏造事实、隐瞒事实、诈骗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是第二位的。如果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可以在行为人合法取得对方财产后发生,无疑是因果关系时间序列的颠倒,导致“结果原因前”的逻辑错误,这与我国主客观统一的刑法理论相违背,导致“客观归责”首先,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只能发生在行为人犯罪之前,而不能发生在行为之后。从行为人犯罪的客观过程来看,行为人的犯罪意图来源于犯罪的前体,然后是以行为人的犯罪意图为主导的具体犯罪行为。刑法之所以将行为认定为犯罪行为,不仅是因为该行为客观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而且是行为人主观恶性(犯罪)的体现。也就是说,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必须遵循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行为人以合法取得对方财产后的非法占有为目的,其先前取得不能视为合同诈骗罪。由于行为人在获得行为前不具备非法占有目的,不可能实施虚假
    2023-05-07
    95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
    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界定为:即以合同诈骗的方法,非法掌握、控制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收益、处分该财物,形成非法所有的事实状态。在司法实践中,还应考虑以下诸方面因素。(一)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二)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三)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四)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五)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六)行为人违约后的态度。一、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呢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合同诈骗罪除了财产的所有权还包括经济秩序。2、
    2023-03-11
    380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10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形,也是认定合同诈骗犯罪的难点之所在。它难就难在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往往还没有(至少是还没有证据表明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履行合同是一个动态的、在时间跨度上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行为人的某些行为表明行为人在履行合同(至少表面上是在履行),另一方面,行为人的某些行为表明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或者以履行合同为幌子行诈骗之实。这里面要区分两种情况: 1、如何认定“携款逃匿”中的“非法占有
    •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08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是: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 非法占有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21
      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一是从融资模式上分析。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融资时一般不顾及兑付本息的现实可能性,为骗取被害人上当往往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其融资成本往往高于正常企业盈利水平,也必然高于自身实际盈利水平。二是从融资规模上分析。实践中,有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一时无法周转,为救活企业通过设定高额回报向社会融资,但其融资规模一般是特定的,也是临时性的,而集资诈骗罪往往在融资规模上不
    • 合同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如何认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23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是: 1.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 3.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 4.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5.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的认定?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3
      行为人有无采取诈骗的行为手段。非法占有目的是主观心理内容,须通过具体行为方式及行为的实践效果去判断。手段的非法性是认定主观目的的重要依据。对诈骗犯罪而言,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与实施了诈骗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若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即使最终没有履行合同,也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尤其注意的是,合同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与合同纠纷中的民事欺诈行为,都含有欺骗的成分,但有欺骗成分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