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场景,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定义是不同,本文讨论刑事案件-虚假诉讼罪中的“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在刑事犯罪中,对于虚假诉讼罪的规定,《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可见“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是虚假诉讼罪定罪立案的标准之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一)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
(二)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
(三)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
(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
(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被采取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或者受过刑事追究的;
(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一)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
(二)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
(三)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
(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
(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被采取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或者受过刑事追究的;
(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n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n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n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五种行为严重侵害女职工权益
341人看过
-
如何避免侵害他人权益?
393人看过
-
教唆他人侵害他人权益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417人看过
-
侵害他人权益行为的法律量刑
315人看过
-
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是什么
151人看过
-
商家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会被吊销执照吗
226人看过
-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要求?湖南在线咨询 2023-02-24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害行为人赔偿受害人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一般人身侵权损害造成的的各种损失,同时还可以要求侵害行为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根据受损害程度依法赔偿精神抚慰金。
-
伤害是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还是合法权益重庆在线咨询 2023-12-11交通事故导致他人受伤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如果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承担刑事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条【生命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第一千零三条【身体权】自然人享有身体权。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体权。第一千零四条【健康权】自然人享有健康权
-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7【法律意见】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
-
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电话骚扰举报云南在线咨询 2023-10-16打骚扰电话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当事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经营者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失的,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如何处理?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0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对此,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第二十条,不过该条款只是做了笼统的规定,即,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