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09:11:26 412 人看过

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者防止损害后果进一步扩大。

首先,医疗机构应该立即启动医疗事故处理预案,这是有针对性地、有效率地采取措施的基础。

第二,医务人员及有关人员要立即施行报告制度,以便医疗机构迅速组织最强有力的力量进行抢救。

第三、医疗机构要立即采取及时有效的检查治疗等医疗措施,包括为查明原因、确认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序而进行的必要辅助检查,为减轻损害搬弄是非机时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第四,立即采取为了避免医疗事故争议而采取的其他措施,这些措施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措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06: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医疗过失行为相关文章
  • 什么情况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告知义务的免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医疗侵权损害责任的特点有哪些第一,医疗侵权损害责任的主体,限于医方,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是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可见,医疗损害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且须为合法的医疗机构,其他主体不构成医疗侵权责任。也就是说主体只能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称为医疗损害责任的合法主体。而医务人员,是指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自然人。包括
    2023-02-27
    76人看过
  •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能采取什么措施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能采取的措施有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一、隐瞒新型冠状病毒判刑多久隐瞒新型冠状病毒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2023-04-02
    157人看过
  • 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申请医疗鉴定吗?
    一、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申请医疗鉴定吗?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申请医疗鉴定。在构成医疗事故之后,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当就自己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二、医疗事故鉴定申请的程序是什么?(一)申办范围患者及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均可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二)提交材料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应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和身份证明,以及鉴定过程中所需的其它材料。(三)申办程序1、患者及家属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2、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
    2024-01-25
    320人看过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如何保护的?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碍医务人员工作、生活,侵害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024-05-09
    493人看过
  •  患者在医疗机构中遭遇医疗事故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医疗事故处理的三种途径为:1.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2. 非诉讼途径解决医疗事故;3. 诉讼解决医疗事故。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调解,具有合同效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终局性和权威性。当出现医疗事故时,无论是对医疗机构还是对患者,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医疗事故的处理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协商并达成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在法律上是被保护的,但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只具有合同上的法律效力。2.非诉讼途径解决医疗事故:患者或其家属可以不通过医疗机构,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帮助来解决医疗事故。这种途径通常包括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事故鉴定机构或人民法院报案。3.诉讼解决医疗事故:如果医患双方无法通过协商或非诉讼途径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诉讼来解决医疗事故。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2023-11-12
    449人看过
  • 医疗机构非法行医及其民事责任
    一、非法行医及其民事责任非法行医造成损害的。由于非法行医的主体一方,不附合医疗纠纷的特征要求,由此造成的病人人身损害事件,不属于医疗纠纷,更不构成医疗事故。就民事责任而言,不能依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承担补偿责任,而应适用《民法典》关于人身侵权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我国民法理论上,人身损害赔偿原则历来是对人身伤害赔偿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即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赔偿数额,以人身伤害而引起的财产损失为标准,实际损失多少财产就赔偿多少。赔偿范围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1179条。主要项目有:医疗费、交通和住宿费、死者的丧葬费、残疾者的生活补助受害人的误工工资、护理人员误工补助费、死者生前或残疾者致残前扶养人的生活费和其他必要的支出。此外,有学者认为,非法行医损害赔偿案件,除必须承担财产赔偿责任外,还应给予必要的民事制裁措施。其理论根据是,医疗活动就医患双方提供和接受医疗服务的角度而
    2023-03-26
    244人看过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一、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1、主动维权主动维权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主动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在医疗过程中完善和保全依法行医的医疗文件,减少和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充分应对医疗纠纷诉讼的行为。这是从防范医疗纠纷的角度入手的维权,并且能够提高医技水平和保障医疗质量。即使一旦引发诉讼也能够从容应对,胜算把握较大。因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维权。2、被动维权被动维权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生侵害自己权益的事件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这是一种被动的、事后弥补行为,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害只能减少损失和寻求补偿,但是难以彻底消灭权利被侵害的情况。二、主动维权与被动维权有什么关系目前各种机构和组织所谈的维权,主要是所的被动维权,主动维权谈得很少。我们提倡以实施主动维权为主导,以被动维权为补充的维权模式。三、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有哪些1、行医权行
    2023-06-08
    375人看过
  • 医疗机构违反转诊义务的后果及应对措施
    医疗机构因违反转诊义务不一定都会被追究民事责任,应考虑医疗机构是否已尽到说明义务,是否已征得患者以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患者的病情是否具备转诊条件等情形和因素。如果患者病情具备转诊条件,医疗机构征得患者以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和尽到说明义务,医疗机构违反转诊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具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大小因根据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力大小确定。医疗机构转诊转院报销更加便民惠民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治疗时,因病情需要,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转诊转院的,发生的有关医疗费用,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而且转院不受个人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的限制,只要是本市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都可以报销。门诊就医时需转诊的,由医师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转诊(院)单》,在转诊期限内转往其他定点医疗机构的,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均按规定纳入报销。住院期间需转诊的,由主管医师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转诊(院)单》,转出后24小时内办
    2023-07-04
    171人看过
  • 发生医疗过失后医疗机构应怎样处理
    一、发生医疗过失后医疗机构应怎样处理发生医疗过失后,医疗机构应及时收集证据,复印相关材料,还要安抚患者情绪,并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果当事人选择协商的,应及时和对方协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国务院卫
    2024-01-22
    451人看过
  • 医疗纠纷医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该注意什么
    发生医疗纠纷,首先可以医患双方进行协商调解,调解不成的,医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会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组织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并形成文字材料。调查研究后,卫生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一般会再次协商调解。协商不成的,会建议则建议患者或家属诉诸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对三级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复仪或二级鉴定。如仍不服,则申请复议和一级鉴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根据鉴定结论和有关法规及制度作出相应处理。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服的,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双方自行协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都不是必经程序,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1、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科室必须保管好病案,不得丢失、涂改、外借。2、科主任对本科内出现的医疗纠纷负责,医疗纠纷出现后科主任首先负责接待投诉的病人或家属,了解投诉内容,进行调查。能够当时答复
    2023-02-15
    91人看过
  • 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过失行为构成要件
    医疗过失行为是发生医疗事故中的重要的行为原因,当医疗人员由于自己的过错的行为,产生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产生人身损害,根据不同的医疗过失行为会有不同程度的处罚,需要承担不一样的法律责任。当人认定医疗过失行为也需要四个构成要件。一、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根据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规定,将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四种:1、完全责任,赔偿系数100%,即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2、主要责任,赔偿系数70%-80%,即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但也有其他因素的次要作用;3、次要责任,赔偿系数30%-40%,即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到次要作用;4、轻微责任,赔偿系数10%-20%,即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二、医疗过失行为的四个要件1.行为人有法定的注意义务医务人员之所以能成为救死扶伤的职业人
    2023-06-08
    409人看过
  •  医疗机构过失医疗的赔偿问题
    医疗机构应对医疗行为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包括治疗和康复所需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实际支出,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若是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医疗机构应对医疗行为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因此受到损失,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些损失包括治疗和康复所需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实际支出,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是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医 疗 机 构 过 错 医 疗 赔 偿 标 准 是 什 么 ?医疗机构过错医疗赔偿标准是指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处理办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赔
    2023-09-12
    102人看过
  • 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应该做什么
    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后,有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扩大的法定义务。医疗机构采取的措施包括为确认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而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为减轻损害后果而采取必要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也包括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而采取的其他措施,这些措施应具有横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措施。法律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五条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一、一方违约后,另一方有何义务按通常情况,在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的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没有过错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是,在违约行为发生并造成损害之后,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和处理,可能会使损害的后果继续扩大。所以为了避免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损失,在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继续扩大。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则无权就扩大
    2023-03-08
    107人看过
  • 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应当向哪些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必须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卫生部或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由于这些情况引发的医疗事故争议影响大,情况复杂、后果严重、处理难度高,因此,医学机构必须迅速地在12小时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便于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妥善处理医疗事故争议。
    2023-06-05
    383人看过
换一批
#医疗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该医疗行为人有法定的注意义务却没有履行,导致过失行为的发生。医疗过失行为的构成必须要满足以下4个要件,行为人有法定的注意义务;行为人具有履行注意义务的能力;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履行注意义务;行为人没有履行注意义务。... 更多>

    #医疗过失行为
    相关咨询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事故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才是最好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7
      《医疗事故怎么处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十五条规定:“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医疗机构采取的及时有效的措施包括:为确认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而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为减轻损害后果而采取必要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为避免医疗事故争议而采取的其他措施。这些措施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力争把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 医疗机构配备医务人员应当以什么为主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6
      中医医疗机构配备医务人员应当以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主要提供中医药服务;经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在执业活动中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医疗活动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应当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应当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 医疗事故中的违法行为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有关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1-26
      如何理解区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中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与“非法行医”?因为他们都是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1、主体不一样2、医疗事故的主体为特定主体,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3、非法行医的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妥善保存哪些病历资料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怎样的,对于医疗过错行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2-08
      (一)传统医疗统计指标评价法。这种评价法以数字为事实,制订相应的统计指标,对医疗质量和效率进行正确、及时和有效的评价,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更可靠的质量改进依据;同时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格外注意了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显著性。其优点是医疗指标统一、固定、具体,项目简单,便于统计和分析,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一种比较实用易使大家接受的管理方法。其缺点是事后的结果评价,被动管理,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