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交社会保险的纠纷咋办
在社会保险纠纷事件出现后,可采用行政手段、司法途径、舆论监督乃至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方式去化解争端;
同时,对于在职员工如若发现所在企事业单位未能依法依规为其按月交纳社会保险金的情形时,首先需查清未履行缴纳义务的根本原因,然后依据自身实际状况,选择最具针对性且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以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于查明欠缴事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发出社会保险费限期补缴通知,责令用人单位在收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补缴,同时告知其逾期仍未缴纳的,将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一)未按规定申报且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二)申报后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三)因瞒报、漏报职工人数、缴费基数等事项而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未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期限补缴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向用人单位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
二、补交社保一告一个准吗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企业有责任且必须为其雇员准时交纳社会保险金,若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这一义务,那么雇员有权通过劳动监察大队或社保管理部门以书面形式提出投诉,以督促公司执行法定补缴义务。然而需注意的是,涉及到补缴社保费用的争议并不在劳动仲裁以及法院的司法管辖范畴内。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企业须从与雇员建立劳动关系之日开始计算,于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交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申请手续。若企业未能按规定提交申请,则由当地社保经办机构负责进行核实并确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保缴费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
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与保险纠纷咋办
488人看过
-
保险行业协会解决纠纷咋办
321人看过
-
浙商保险车险纠纷咋办
242人看过
-
辽宁省保险纠纷咋办
95人看过
-
保险业矛盾纠纷咋办
304人看过
-
保险免体检纠纷咋办
287人看过
-
社会保险纠纷,社会保险纠纷类型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4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社会保险纠纷有四种:一是社会保险损失赔偿纠纷。是指保险事故发生后,劳动者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因未缴纳、少缴或迟缴社会保险费而造成的社会保险待遇损失纠纷。司法实践一般包括工伤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保险赔偿纠纷。二是参保纠纷。是指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而不参加,劳动者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的纠纷。三是不交,少交或迟交社会保险费纠纷。社会保险关系建立后,用人单位不积极
-
社会保险补交会导致合同内的劳动纠纷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1-09补交社会保险与用人单位产生争议的,是属于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向社会保险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
-
社会保险的补缴纠纷时效如何确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5答:根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由于用人单位的责任导致劳动者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劳动者要求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劳动仲裁可不受时效的限制,予以支持。对于劳动者个人原因造成未能参加社会保险而要求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劳动仲裁对时效内的应予支持,超过时效部分则不予支持。
-
补缴社会保险纠纷怎么申请仲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7答:根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由于用人单位的责任导致劳动者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劳动者要求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劳动仲裁可不受时效的限制,予以支持。对于劳动者个人原因造成未能参加社会保险而要求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劳动仲裁对时效内的应予支持,超过时效部分则不予支持。
-
社保纠纷怎么处理,如何处理社会保险纠纷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25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打官司,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停仲裁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由于订单、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除名、退休、退休、退休发生的争议(4)由于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福利、训练、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由于劳动报酬、劳动医疗费、经济补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