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探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1 10:53:05 364 人看过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在于二者存在顺位关系。具体而言,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犯罪目的则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因此一般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前提要素。

犯罪概念和犯罪的关系

1、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的关系:1、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2、犯罪概念基本属性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属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犯罪概念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6日 22: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动机相关文章
  • 怎样认定犯罪目的和动机
    犯罪目的和动机:1、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2、犯罪动机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两者的形成时间先后顺序不同,两者的内容、作用不同。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或者不同的犯罪的目的。《刑法》第三百零三条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5-16
    316人看过
  • 探究因果关系和犯罪既遂的关联
    既遂所要求的实害结果必须与实行行为有因果关系,否则不构成犯罪既遂。既遂结果出现在实行阶段,是由实行行为导致的。如果预备行为偶然导致实害结果,不属于既遂结果,不构成犯罪既遂。犯罪既遂中是包括了因果关系需求的,在犯罪既遂中必须要求实际损害结果和实际行为的有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构成这个因果关系的话,就没有办法构成犯罪既遂了。刑事犯罪因果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司法实践看,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1、一行为直接而合乎规律地引起特定的危害结果。2、一行为在危险状态或特定条件下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3、一行为加上被害人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4、两行为前后连接导致危害结果发生。5、数行为共同作用而导致发生危害结果。6、中断的因果关系。某种危害行为引起或正在引起某种危害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介入异常因素而发生另一危害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
    2023-07-04
    323人看过
  • 关于单位犯罪概念的探讨
    法人或曰单位的行为能否构成犯罪?我国刑法学界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并形成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观点。我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只规定自然人可成立犯罪,没有规定法人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实施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单位犯罪的问题被提了出来。为了打击包括法人组织与非法人组织在内的单位犯罪,1987年的《海关法》第47条第4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其主管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工具和违法所得。这是我国首次规定单位犯罪的问题。此后我国陆续规定了一些其他种类的单位犯罪。在1997年刑法中,我国系统的规定了单位犯罪的问题,至此,有无单位犯罪已不是一个争论的焦点了。一、有关单位犯罪概念的法条规定97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所谓
    2023-04-22
    418人看过
  • 探讨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的联系与差异
    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的关系是不同的犯罪阶段的犯罪形态不同,故意犯罪是一个过程,存在不同阶段。犯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没有犯罪阶段就不会有犯罪形态,没有犯罪形态也不会有犯罪阶段,犯罪阶段制约和影响犯罪形态,犯罪形态也制约犯罪阶段。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与中止形态,在犯罪实行阶段,只能出现犯罪未遂、中止与既遂形态。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又相互区别;前者是静止的行为状态,后者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前者没有先后连续性,后者具有连续性;一个故意犯罪行为不可能出现几种形态,但可能经过几个阶段。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的关系是什么1、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前者是后者的筋骨,后者是前者的载体。《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以犯罪既遂为模式,在此意义上说,犯罪既遂是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的。2、此外,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虽然没有完
    2023-07-13
    481人看过
  • 关于复杂共同犯罪的探讨
    简单共同犯罪是指共同正犯,即共同犯罪人共同直接地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是按共同犯罪行为的分工划分的一种共同犯罪形式。复杂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分工的共同犯罪。非实行行为具体包括教唆行为、组织行为和帮助行为。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定《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07-04
    257人看过
  • 共同犯罪从犯认定和量刑的探讨
    在犯罪过程中的领导人进行犯罪活动的,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是作为辅助的起的是次要作用,是从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主犯的规定,是以当事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为主要标准,同时包含了当事人在共同犯罪中起什么作用,但在司法中多是从主客观的各方面去区分主从犯。二人以上共同进行犯罪活动,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该什么负刑事责任,按照他们在犯罪中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共同犯罪从犯怎么认定共同犯罪从犯的认定标准如下:1、在共同犯罪中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指挥。2、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3、在犯罪中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4、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
    2023-07-01
    277人看过
  • 怎么区别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犯罪目的则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虽然都是通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心理活动,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2)从内容、性质、作用上看,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的犯罪起因,比较抽象,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犯罪目的表明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比较具体,对犯罪行为起指引方向的作用。(3)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则可以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各不相同,犯罪动机可能相同。(4)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因此,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应当注意区分。一、犯罪被抓后死不承认会怎么样犯罪被抓后死不承认的结果视情况而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
    2023-03-09
    180人看过
  • 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的关系
    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关系主要有以下5点:1、网络入侵,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犯罪。这种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以造成最大的破坏性为目的,入侵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轻则造成系统局部功能失灵,重则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部瘫痪,经济损失大。2、网络入侵,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犯罪网络的发展使得用户的信息库实际上如同向外界敞开了一扇大门,入侵者可以在受害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侵入信息系统,进行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从而损害正常使用者的利益。3、网络诈骗、教唆犯罪由于网络传播快、散布广、匿名性的特点,而有关在因特网上传播信息的法规远不如传统媒体监管那么严格与健全,这为虚假信息与误导广告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利用网络传授犯罪手法,散发犯罪资料,鼓动犯罪开了方便之门。4、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出于各种目的,向各电子信箱、公告板发送粘贴大量有人身攻击性的文章或散布各种谣言,更
    2023-06-13
    191人看过
  • 探讨高利贷的法律定性及其与犯罪的关系
    高利贷严重的可能会涉及高利转贷罪。高利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相关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发放高利贷是什么罪放高利贷涉嫌的罪名种类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具体如下:1、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即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涉嫌高利转贷罪: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数额较大的;3、涉嫌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构成集资诈骗罪;4、其他犯罪:高利贷行为极易引发非法拘禁、绑架、伤害、诈骗等其它刑事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
    2023-07-08
    371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目的、动机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一般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的过程中。某人对某种危害结果所持的希望、追求的心理,就是犯罪目的的内容。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在冲动或者内心起因,目的则是行为人在一定的动机推动下希望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前,犯罪的目的形成于犯罪的动机之后。同一种犯罪的目的相同,而犯罪动机则可能有所不同。同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种不同的犯罪目的。
    2023-06-11
    286人看过
  • 犯罪目的与动机的概念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入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广义,包括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状态等),即是以观念形态预先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中的内容是结果,但目的不等于结果。犯罪目的实际上分为两类:一是指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直接造成危害结果的希望(第—种意义的目的):如直接故意杀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他人死亡。希望他人死亡,就是行为人的犯罪目的。二是指在故意犯罪中.行为人通过实现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后,所进一步迫求的某种非法利益或结果(第二种意义的目的)。如刑法分则所规定的非法占有目的、牟利目的、营利目的等。后一种意义的目的是比前一种目的更为复杂、深远的心理态度,其内容也不一定是观念上的危害结果。在故意之外所讨论的犯罪目的,显然是指后—种意义的目的。刑法理论上所说的目的犯.就是指以第二种意义的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
    2023-06-11
    381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探讨与分析
    该段内容讲述了我国刑法对于交通事故中酒后驾驶等行为的规定。如果这些行为构成了刑事犯罪,那么就会受到刑罚的追究。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如果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交通事故是由于酒后驾驶等行为导致的,并且该行为构成了刑事犯罪,那么就属于故意犯罪,会受到刑罚的追究。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酒后驾驶会构成哪种犯罪?酒后驾驶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会对社会、对个
    2023-08-21
    379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罪的研究和探讨
    想象竞合犯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行为,却触犯两个以上的罪名的情况,对于想象竞合犯,法律规定择一重罪处罚,想象竞合犯是在事实上存在罪行竞合的情况,并不是法条竞合的情况,法条竞合是在法条规定的情况下出现重合或者交叉。法条之间存在重合或者交叉的,属于法条竞合,如果不是法条之间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则是想象竞合。想象竞合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实质数罪及牵连犯等犯罪形态的根本点。想象竞合犯中,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无论其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其犯罪心理是故意还是过失,亦或故意与过失混合,均不影响想象竞合犯的成立。2、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所代表的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实质一罪的根本特征。罪名是犯罪的名称,是对犯罪构成的高度概括。3、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均无法全面评价该行为,即行为所触犯的各犯罪构成之间应无重合之关系。这是
    2023-07-01
    65人看过
  • 探讨单位犯罪的成因和原因
    为牟取本单位的非法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或经单位领导集体决定,实施了刑法明文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叫单位犯罪。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判处刑罚。单位犯罪如何去处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是实行“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补充”的处罚原则。所谓单罚制又称代罚制,是指对单位犯罪的,不判处单位罚金,只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4
    202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多>

    #犯罪动机
    相关咨询
    • 怎么区别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8
      (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2)从内容、性质、作用上看,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的犯罪起因,比较抽象,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犯罪目的表明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比较具体,对犯罪行为起指引方向的作用。(3)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则可以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各不相同,犯罪动机可能相同。(4)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
    • 想象竞合犯与诈骗罪的关系探讨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20
      1. 范围区分;虚假诉讼罪主要涉及民事诉讼领域内的行为,而诈骗罪则多发生于民事诉讼之外。 2. 意图辨析;虚假诉讼罪的行为人通常以追求非法利益为驱动;相反,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则直接旨在非法占有公私财产。 3. 影响分析;虚假诉讼罪可能对司法秩序及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诈骗罪则直接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怎样认定犯罪目的和动机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1-15
      犯罪动机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危害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1.两者的形成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即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目的的原因。 2.两者的内容、作用不同。动机决定目的的产生,目的支配行为的实施;有目的必有动机,有动机不一定有目的。
    •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对直接故意犯罪定罪量刑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犯罪目的的意义犯罪目的突出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在法律标明犯罪目的的犯罪中,特定的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对法律标明犯罪目的的犯罪来说,特定的犯罪目的是这些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其作用或是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或是作为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 (2)对法律未标明犯罪目的的直接故意犯罪来说,犯罪目的也是其犯罪直接故意中必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每种
    •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有何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9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区别是: 1、形成时间不同。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 2、内容、作用不同。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的犯罪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表明行为所追求的客观危害结果。 3、定罪量刑的意义不同。实践中犯罪目的一般不仅影响量刑,还影响定罪,但侧重于影响定罪,而犯罪动机侧重于影响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