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惩治腐败犯罪的许多案例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量刑过轻,已经成为巨贪们逃避严惩的避难港,不能适应当前反腐斗争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市委书记丁海中呼吁,及时对刑法相关部分进行修改,提高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量刑期。
丁海中介绍说,根据中国刑法第383条规定,贪污或受贿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相比之下,对巨额财产来源罪的处罚较轻,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且量刑的财产数额上不封顶。这也就是说,如果贪污受贿700多万元,就有被判处死刑的可能,可对700多万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最高只能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丁海中举例说,原海南省公安厅副厅长路景林因受贿18万被判刑10年,另有357万多元人民币、9万多美元、48万多元港币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仅被判刑4年;在马向东贪污受贿案中,马向东受贿341万人民币、23万美元,而有1068.6万余元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在整个量刑过程中却未起到多大作用。也就是说,如果贪污者足够聪明,与行贿者及其他涉案人员串通一气,将贪污受贿行为全部成功转化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事实,那么他们只会受到最多5年有期徒刑的刑事制裁。
丁海中代表,这种不当惩罚有悖刑法精神,影响吏治清廉。他建议,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量刑的设计,在发达地区,以每50万元判一年有期徒刑,在非发达地区则以每30万元一年,且刑期上不封顶。同时司法机关在查处这类犯罪的过程中,要盯紧贪污犯罪背后的犯罪,如伪证罪、包庇罪、妨碍作证罪等,公检法通力合作,维护法律的尊严。
-
怎么判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85人看过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差额巨大”中的差额巨大标准是多少
450人看过
-
"不明财产来源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事责任探讨"
362人看过
-
差额特别巨大:如何量刑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207人看过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研究(二)
201人看过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立案数额标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量刑标准
470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判刑,巨额财产来源不明30万属于犯罪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7"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在有关机关责令行为人说明来源时行为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1.犯本罪的(差额30万以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2.差额特别巨大的,处5年以上10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
什么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数额是怎么计算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8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计算: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收入是计算非法所得的基础。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收入,应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国家发放的各种补贴、本人的其他劳动收入、亲友的馈赠和依法继承的财产。非法所得数额应以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与其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计算。汁算非法所得时,应将合法
-
二叔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村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怎么判刑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2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 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第九十三条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公职人员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差额特别巨大如何量刑”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刑法的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如何量刑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制度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三、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四、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本罪主体。五、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