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配与行权方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9 11:44:43 342 人看过

创业和打工最大的区别,就是你对于这家公司拥有所有权。当然,在这个房子产权只有70年的地方,对于一家公司的所有权也不见得是很多人创业的动力。只不过,股权代表的东西很微妙,不仅仅是名义上的拥有,还会带来一种微妙的变化——我是为自己而工作,这家公司所有出产的东西都有我的一份。股权代表心态,因此,在创业之初,我们就建议大家把股权分配的事情想明白、做到位。

分股:股权分配

分股的第一步,是决定如何在创始人中分配股权。这是一件困难的事,会涉及许多艰难的对话。但是,我们有一些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技巧。

首先,有人会建议干脆就平均分配股权,最重要的原则:公平以及公平的感觉比持有更多股权要珍贵得多。在创业过程中,一切可能出错的地方就必然会出错,但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创始人之间为了谁贡献的最多,谁拥有的最多,或原本是谁的想法等等而争吵。因此,我宁肯把新公司五五分成,而不愿意为了那原本是我的想法,或者我更有经验而强求那60%的股权。为什么?因为如果我把公司分成60-40,这个公司会被内部的争吵所吞没并且失败。如果你直接说,反正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公平的分配方式,干脆咱们就五五分成当兄弟。这样你们会成为朋友,而且这个公司会存活。

在股权分配上,加入公司的时间也是一个需要被慎重考虑的因素。创业公司会有很多轮的招聘。如果一个人选择在第二轮的时候才变为全职,那他所承担的风险要小得多,因此他所拥有的股权也应该比创始人少才合理。

如果一个创始人不是全职的呢?那他就不是创始人。我们的观点是,任何不做全职的创业团队成员都不能算做创始人。任何不放弃他们工作的人就只能得到工资或者欠条,但不能得到股权。如果他们一直等到VC投钱的时候才全职加入公司,那他们所承担的风险要小得多,所以他们只应和第一轮招聘的员工一起得到股权。

分配股份的时候还需再考虑一点。偶尔一位创始人会在公司初始阶段向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以下的案例展示你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张三和李四为公司带来了同样的技术和才能,所以他们很容易就同意将股权五五分成。虽然他们两个都可以持续一年不拿工资,但是李四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能够投资到公司中,而张三可以把他一部分的积蓄投资到他们的公司里。他们应该怎样对待张三的资金才对他们两个都公平呢?

张三和李四有几种选择。一种是将这资金转化为债务交易,钱就算作是贷给公司的。或者这资金可以变为可转化债券交易,张三可以在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将他所投的钱转换成股权。可是这个做法的风险是未来的投资人可能不会给张三他所应得的股权,因为他们会把张三所投的资金看作是他原来50%股份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选择以外,还有股权交易,但这会涉及到对公司的估值。张三和李四简单地讨论了下一轮外部筹资前公司的估值,不排除折价的可能。例如,假设第一轮外部投资前公司的估值为200万美元,而且张三在这之前投资了5万美元,那么如果没有折价,张三的资金值公司的2.5%($50k/$2M=2.5%)。如果有20%的折价,张三将会得到公司的3.125%($2M*(1dash;20%折价)=$1.6M;$50k/$1.6M=3.125%)。可是在这个阶段,是否能融到外部资金还不清楚,甚至会不会去融资都还是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能够在折价上达成共识跟估值一样难,而且还会更复杂。一场紧张的谈话过后,张三和李四决定出去吃顿饭来一次性解决这个股权分配的问题。

张三指出在寻找其他资金来源以前他最多能投资5万美元。李四不想让自己的股份因为张三的5万美金而被稀释多于20%,所以他提出张三为他所贡献的5万美金得到10%的增量资产。张三觉得得到10%的股份他可以接受,但是不能再少了。最终他们还决定他们的创业公司的交易前估值为45万美金。

总共有很多办法能让张三和李四处理这个股权交易。最简单的方式是他们在创始人文件中表明双方都同意做全职,张三会投资5万美金,而且他们会以张三55比李四45的方式来划分公司的股份。

总而言之,在一开始就将创始人的股权分配问题解决是非常重要的。这会在未来的路上为你省去很多麻烦!

行权:行权方案与行权期

行权方案非常重要。在某些状况下,你会发现有一位早期员工想要离开或者股东们想要将他开除。行权方案可以使他们把他到目前为止应得的部分给他,但是保留他不应得的部分。赢取创始人股权必须通过4至5年的时间。就连最初的创始人也需要行权。

什么是行权期?我们先简单看一下期权的定义,根据《经济百科辞典》:期权是一种可在一定日期,按买卖双方所约定的价格,取得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或商品的权利。

再简单的看一下行权,行权是指权证持有人要求发行人按照约定时间、价格和方式履行权证约定的义务。

理解了这两个基本的概念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行权期了,具体讲行权期是指从获准行权到行权到期为止这一段时间,亦称行权窗口期。也就是期权和行权定义中所指的一定日期、约定时间。

如果你是一位在融资的创始人,你迟早会需要建立一个行权计划(如果你有一个团队和实体,那你应该已经有了类似的计划)。虽然你很可能会持有股票而不是期权,但是股票的行权计划运作起来很像期权的行权计划-公司买回你的股票的权利将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例如:四年以后公司将无权买回你的股票)。

通常行权期是在四年里按照比例划分的,而且会有一年的最短生效期。这就是说在公司的第一年过后,你会得到你四分之一的期权。然后,行权会以按月或者按季的周期持续,直到你在四年过后得到你所有的期权。我们见过三年或五年的期权,也听说过两年的最短生效期以及按年的行权周期,但是这些通常都比较罕见。许多人对行权周期应该是按年的或者按月的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一位员工或者创始人在专门等待行权过后的时机离开对于公司来讲是更有害的,所以最短生效期应该被合理化。如果你拿到了一个多于4年的行权协议或者协议中的最短生效期长于一年,你可能要问问看你的老板是否诚心,或者是否了解股权分配和行权的意义。

按照行权协议没有到期的股权通常会随着某人离开公司而被重新吸收或-更通俗的来将讲-反向稀释。如果是没有行权的员工期权,通常会被收回到期权池里,重新分配给未来的员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08: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欠条相关文章
  • 房产证与确权的区别与联系
    房屋有房产证需要确权。没有房产证的房屋无法确权。根据法律规定,任何房屋产权的取得都必须经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核实和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只有如此,房屋所有者才从法律上取得了对房屋的真正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房贷结清有房产证还用解押吗需要。房子还清贷款拿到房产证,需要到银行办理解押手续。办理解押手续时,带上银行提供的证明资料,通常有(所贷款银行的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法人的复印件、委托人的复印件、其他的权利证明等)以及房产证到交易办理注销的手续。房屋贷款结清后,房屋解压需要一定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
    2023-07-04
    292人看过
  • 认股权证与股票优先认股权的区别和联系
    优先认股权是普通股股东的优惠权,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的看涨,拥有优先认股权的老股东可以按低于股票市价的特定价格购买公司新发行的一定数量的股票。其做法是给每个股东一份证书,写明他有权购买新股票的数量,数量多少根据股东现有股数乘以规定比例求得。一般来说,新股票的定价低于股票市价,从而使优先认股权具有价值。股东可以行使该权利,也可以转让他人。优先认股权和认股权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优先认股权和认股权证都是公司在发行股票时出现的,它们本身都不是股票,却与股票相关,因此,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一、区别1)认股权证是由公司发行的,能够按照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其实质是一种有价证券;而优先认股权则是公司在增发新股时为保护老股东的利益而赋予老股东的一种特权。老股东可以凭此权按特定的价格购买新股。2)认股权证是与股票同时发行的,但发行后则可与股票独立
    2023-04-27
    144人看过
  • 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联系与区别
    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权利之间的关系为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权利能力实现的条件。权利能力表明了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行为能力则表明了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为民事行为的资格。两者的区别如下:1、两者的定义不同。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基于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方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即“有没有”和“能不能”的区别。前者是说有没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后者是说能不能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2、两者的产生时间不同。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民事行为能力则是与自然人的年龄、心智发展相关,但自然人自出生始的纯获利益行为与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等级无关;3、两者的终止时间不同。民事权利能力直至死亡才消灭,民事行为能力则可能由于丧失辨认能力
    2023-07-20
    195人看过
  • 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的区别与联系
    一、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的区别与联系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的区别为:土地使用权是指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与经营无关,收益可以独占,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使用土地经营获利后与发包方分成收益,收益在户内分配,不可以独占。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的联系是:1.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土地使用权的范畴,发包人对发包土地享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是向承包人发包土地的前提条件。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核心内涵是承包人享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3.土地使用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使用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权利。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者通过签订道土地承包合同而取得对农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有期限的物权:1.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2.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
    2023-09-06
    397人看过
  • 事实物权与法律物权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主要有以下区别:1.权利的表现形式不同法律物权的表现形式是不动产登记或者动产的占有、交付,具有典型性和公开性,能够为社会公众认知,具有社会的公信力;事实物权则没有这种公开的形式,它所具有的排他性一般通过权利人享有的更正登记请求权、返还请求权等物权请求权,或者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委托合同、信托合同担保合同等为当事人知晓的法律关系表现出来。2.与物权公示原则的关系不同法律物权直接体现了物权公示原则的要求,其权利归属以及支配力通过法定的公示形式表示出来,法律因此赋予法律物权以权利正确性推定的效力,只要物权受让人基于对法律物权的信赖并按照物权公示原则取得该物权,就意味着该物权是绝对正确的、受法律保护的物权。事实物权的产生一般不符合物权公示原则的要求,其权利归属和效力与典型的法定公示形式没有联系,事实物权的范围要在不动产登记和动产占有、交付表现的物权之外。3.权利正确性的判断标准不同法
    2024-09-03
    370人看过
  • 担保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与联系
    一、担保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担保债权是因担保产生的权利和义务;担保物权是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2.联系:担保物权为了担保债的履行,是从属于债权的,因此是一种从物权。它随着债权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债权的转移而转移,并随着债权的消灭而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二、担保物权有哪些1.抵押权。抵押权是指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依法享有的折价或者就该财产的变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抵押权分为普通抵押权和最高额抵押权。2.质权。质权是指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转移占
    2024-01-01
    232人看过
  • 知识产权与物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知识产权与物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识产权与物权之间的联系:1.性质上都是一种支配权;2.都有对世性;3.绝对权;4.法定性;5.公示性;6.排他性。知识产权与物权之间的区别如下:1.权利客体不同。物权的客体主要是有体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他物权的客体还可以包括权利。而知识产权的客体是创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业标记。2.物权一般可以通过事实占有实现对客体的支配,而知识产权则必须仰仗法律的保障。3.独占性和排他性方面,知识产权弱于物权。法律为了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与公众利益,特别规定了对知识产权的若干限制,而对物权则没有这种特殊限制。当知识产权与物权冲突时,知识产权须让位于物权。4.保护期限不同。物权的保护期限与其自然寿命竞合,而知识产权则有明确的保护期,保护期届满,权利归于消灭。5.价值的规定性不同。物权取决于人的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知识产权取决于时常的需要和人们对它的利用。二、知识产权侵权
    2023-09-25
    442人看过
  • 探究股东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联系与区别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股东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是同一个概念。股东权益是指公司总资产扣除负债后的部分,又称净资产。股东权益包括实收资本和留存收益,按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计算。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从企业资产中扣除负债后享有的剩余权益。两者的都是属于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所以是一样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六条股东权益总额五大板块是什么1、股票本金,即按照股票的面值来对股票本金进行计算的一部分。2、资本公积,即股票的法定的财产重新估计增值、发行的溢价、接受捐赠的财产总价值等几部分。3、盈余公积,一般分为任意的盈余公积与法定的盈余公积两部分。后者是为了应对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风险,强制对企业税后利润额的10%进行提取;当法定的盈余公积总计达到了注册资本总额的50%时,便可不再进行提取。4、法定公益金,即对企业所有税后利润额的5%-10%进行提取,主要被用于企业福利方面的支出。
    2023-07-01
    355人看过
  • 地役权与相邻权有何联系和区别
    一、地役权与相邻权有何联系和区别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1.概念不同。(1)地役权是指在他人的土地之上设立的以供自己的土地便利使用的他物权;(2)相邻权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一方行使使用权或所有权时,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的权利。2.性质不同。(1)地役权是独立的物权,性质属于用益物权;(2)相邻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产生的,其实质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不是独立的物权。3.适用原则不同。(1)地役权不要求土地相邻。相邻权要基于相邻的土地;(2)地役权的权利行使只限于对土地;相邻权包括土地和地上的建筑物。4.产生原因不同。(1)相邻关系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产生的,具有法定性;(2)地役权是按照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而产生的,具有意定性。5.有偿性不同。(1)相邻关系是法律规定的,相邻人利用相邻他方的不动产是必须的,因而是无偿的;(2)只有在相邻人利用相邻他人的不动产而造成损失
    2024-01-20
    138人看过
  • 转包与挂靠的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
    一、转包与挂靠的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转包与挂靠是建筑行业中常见的两种不合法行为,它们虽然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1.转包是指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2.转包是一种非法的建设行为,无论转承包人是否具有资质,都是无效的。3.转包的对象可以是有资质的单位,也可以是无资质的单位还可以是个人。4.在转包关系中,转承包人一般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转包人则不对工程进行管理。5.而挂靠则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6.挂靠是一种借名行为,属于非法的建设行为。在挂靠关系中,因为是属于借名行为,一般在对外关系上表现为发包人与被挂靠人之间的关系。7.挂靠人一般以被挂靠人的名义进行活动,被挂靠人则对挂靠人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8.挂靠的对象一般是无资质或资质条件不够的单位或个人
    2024-07-21
    75人看过
  • 拘役与拘留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性质不同。拘役是刑罚方法;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民事拘留属于司法行政性质的处理,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2)适用的对象不同。拘役适用于犯罪分子;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的七种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行政拘留适用于违反治安管、,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行为人;民事拘留适用于具有《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的六种行为之一,但又不构成犯罪的民事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3)适用的机关不同。拘役和民事拘留均由法院适用,而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则由公安机关适用依据的法律不同。拘役的适用以刑法为依据;刑事拘留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和逮捕拘留条例为依据;行政拘留的适用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依据;民事拘留的适用以民事诉讼法为依据。(4)期限不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刑事拘留的期限最多延长至30日;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民
    2023-06-04
    80人看过
  • 破产撤销权与民法撤销权有何联系与区别
    一、破产撤销权与民法撤销权有何联系与区别?破产撤销权与民法撤销权都是权利人的一种撤销权利,两者的区别是:1、成立的前提不同。民法撤销权成立的前提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有效存续;而破产撤销权除此而外,尚须以破产程序开始为要件。破产程序未开始,不得行使撤销权。2、权利的主体不同。对于民法撤销权的行使,是由债权人自己决定,并以债权人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而破产撤销权虽也有债权人决定是否行使撤销权,但债权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撤销,而是由破产管理人代表债权人以诉讼方式为之。3、适用范围不同。破产撤销权较民法撤销权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并不局限于债务人恶意处分财产的积极行为。4、行使权利的后果归属不同。民法上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后,因撤销债务人行为所得利益归属债务人,债权人可就这部分财产直接要求受偿。而破产法上之撤销权,因其行使撤销权而追回的财产,归属破产财团,破产债权人只能在破产还债程序开始后依法定
    2023-04-13
    444人看过
  • 健康权与身体权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一、健康权与身体权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健康权与身体权作为具体人格权的两种重要形式,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以保障其生理和心理完整及安全为核心的权利。健康权与身体权在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别:1.健康权侧重于保护自然人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状态,即维护其身体各器官、组织及整体功能的完整与安全。这包括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生理、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功能不受非法侵害等方面。2.身体权则更侧重于保护自然人身体的完整性,即自然人对其身体的各个器官、肢体和其他组织的完整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未经允许的损害或破坏自然人身体完整性的行为,都将构成对身体权的侵犯。二、健康权与身体权的具体定义1.根据相关法律和理论,健康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保持其自身及其器官移植身体功能安全为内容的权利。2.它要求社会和国家为自然人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条件,以保障其自然人的身体健康。同时,健康权也要求他人尊重和保护
    2024-08-06
    337人看过
  • 名誉权与荣誉权存在哪些联系,区别有什么?
    一、名誉权与荣誉权存在哪些联系名誉权与荣誉权存在的联系有:1.保护客体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名誉权和荣誉权保护的客体分别是民事主体的名誉、荣誉。名誉是指社会公众对自然人、法人的品德、才干、生活作风、信誉等方面的一般的、总体性的评价。荣誉则是因特定主体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由政府、社会组织授予的一种赞美称号。2.不是财产权但都与财产权相关,名誉权和荣誉权属于人身权中的人格权,它们都与特定的人身不可分离而且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二、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有什么?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有:1.权利主体不同。名誉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的民事主体,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誉权,具有普遍性。而荣誉权的主体则不是所有的民事主体,而是依据是否获得荣誉的事实而定。2.取得和丧失权利的方式不同。公民自从出生时起、法人自其成立时起就开始对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而荣誉权并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权利,而必须是有
    2023-07-14
    496人看过
换一批
#民间借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欠条
    词条

    欠条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重要凭证,通常由债务人书写,载明欠款人、债权人、欠款金额、还款期限、利息等事项,并由债务人签字确认。 在欠条中,应当注明借款用途、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以避免日后产生争议。需要注意的是,欠条应当是合法有效的,并且... 更多>

    #欠条
    相关咨询
    • 股权分红权与股本分红权的区别和联系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10
      分红权和股权的区别:股权是基于股东地位而取得的包括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在内的多种权利的集合体,包括监督管理者权、资产收益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等。分红权是指公司股东从公司取得并保有投资收益的权利,是股权中资产收益权的一种,也是股权的一种。
    • 所有权与债权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2-03
      关系:反映静态归属性关系的法律制度是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反映动态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则是债权,所有权和债权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事财产权。 区别: 1、主体不同:财产所有权主体特定,义务主体无需特定;而债权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2、客体不同:财产所有权的客体只能是物;而债权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 3、内容不同:所有权人的权利内容主要是指即实现一种行为的可能性;而债的内容是指债权和债
    • 股东权益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和联系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30
      所有者权益与股东权益都是公司的净资产(资产扣除负债后有公司所有者/股东享有的),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股东权益就是所有者权益。两者只是叫法不同,有限责任公司习惯叫所有者权益,股份公司习惯叫股东权益。 《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按其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股东权益就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投资的那部分财产而享有的权益。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
    •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与联系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28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与联系具体来说分别都是什么?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享有,而名誉权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
    • 荣誉权与名誉权的联系与区别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15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关联性,但荣誉权与名誉权仍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1)二者的范围不同。荣誉并非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取得,只有某些做出了突出贡献或取得重大成果的人才会获得荣誉称号,因而具有专属性;而名誉是每个公民或法人都享有的,具有普遍性。(2)取得的方式不同。荣誉的取得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由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给予表彰的方式授予;名誉则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与法人的,其取得不需要履行任何程序手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