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贿赂犯罪的思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09:43:09 110 人看过

贿赂犯罪是一种严重侵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和国家公务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犯罪,在我国经济犯罪中占有突出的比例。贿赂犯罪助长了社会风气的腐败,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及到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有效遏制贿赂犯罪,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遏制贿赂犯罪与治病同理,需要对症下药。研究我国现阶段产生贿赂犯罪的原因,分析当前遏制贿赂犯罪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够找到遏制贿赂犯罪的有效对策。笔者拟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一、贿赂犯罪的形成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贿赂犯罪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机制存在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商品经济规律所带来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导致或诱发了包括贿赂犯罪在内的消极后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资金、劳力、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等方面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胜者存,败者亡。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轨时期,由于平等竞争的机制尚未建立,完整的市场调节体系尚未形成,于是贿赂便成了不正当竞争的有力武器。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资料、原材料、交通能源全面短缺,致使有的企业,尤其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从正常、合法的渠道得不到短缺的原材料、物资和资金,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原材料、弄贷款、推销产品都把目光盯上了党政机关中管钱、管物、管项目的人,行贿、受贿便应运而生。2.权力制约出现弱化众所周知,贿赂犯罪是一种以权力为背景和媒介的犯罪。行贿受贿中如果没有权力作媒介是不会成立的,行贿者必向有权者行贿,受贿者必是有权者受贿。所以,要研究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就必须研究权力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与运行,研究权力与贿赂犯罪的关系。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意识增强了,而国家工作人员的待遇仍然没有较大的改善,一个局长、处长的收入比不上某些服务人员,而与从事经营业务的人员或者商人相比,差距就更大,以致一些人心态失衡,利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力缺乏制约之机,大搞权钱交易。实践证明,贿赂犯罪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比如在建筑领域,不是采用公开的招标方式,而搞暗箱操作,由负责人个人决定,这样就给贿赂犯罪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又比如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负责人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享有的权力扩大了,他们有权决定企业的命运,与此同时,由于制度不完善,无论是职工代表大会还是企业工会,都难于对企业的负责人的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就为那些贿赂犯罪的人有机可乘。3.腐朽思想毒化作用剥削阶级的文化思想不可能随着剥削制度的消亡而消失,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仍不能忽视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所起的毒化作用。(1)“官本位”思想是贿赂犯罪滋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在我们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有些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深,他们以官为本,视权如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为了生活上的享受,他们利用职权,受贿索贿。还有的人看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对官位、权力产生了一种崇拜的心理,进而费尽心机谋取权力。(2)极端个人主义是贿赂犯罪产生的催化剂。在我国现阶段,剥削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影响的典型表现是人生观的“世俗化”,具体表现为:见利忘义的倾向严重,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了。从大量的贿赂犯罪案件的产生和发展来看,贿赂犯罪分子无不是在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袭下,享乐欲望极度膨胀,个人主义恶性发展而滑入犯罪泥潭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02: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经济犯罪相关文章
  • 遏制舌尖上的犯罪
    导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解释。其中,关于刑法第341条、第312条的解释规定,知道或应当知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食用或其他目的而非法购买的,属非法收购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介绍,关于这条立法解释有个背景,即党的十八大专门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非常突出的地位,但事实上一些地方食用野生动物,尤其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现象还比较猖獗,这既是一种社会陋习,同时又是违法猎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一个推手。所以根据这种形势,也根据刑法的规定,有必要明确对其中的一些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社会行为起到引领和规范作用。他指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从法律解释的角度讲,刑法规定了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明知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而买来吃或者买来用的,在性质上与非法收购是相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此次
    2023-06-11
    205人看过
  • 贿赂犯罪—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大学生甲为获得公务员面试高分,送给面试官乙(某机关领导)2瓶高档白酒,乙拒绝。次日,甲再次到乙家,偷偷将一块价值1万元的金币放在茶几上离开。乙不知情。保姆以为乙知道此事,将金币放入乙的柜子。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的行为成立行贿罪B.乙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C.认定甲构成行贿罪与乙不构成受贿罪不矛盾D.保姆的行为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贿赂犯罪。选项A说法正确。行贿罪是指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即获得面试高分,送给面试考官乙财物的行为,构成行贿罪。选项B说法正确。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题中,乙没有为甲谋取利益,也没有收取甲送的白酒,对于金币的事情也不知情,因此,不成立受贿罪。选项C说法正确。行贿罪和受贿罪属于对向犯,在
    2023-05-04
    284人看过
  • 遏制犯罪“根”在哪
    最近一起重大刑事团伙案件,这个案件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犯罪成员多,20多人,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二是罪行多,证据上能够认定的近50起,还涉及命案;三是由于连续作案、集中作案,甚至光天化日作案,给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恶劣影响。在嗟叹其累累罪行之时,我们更为感慨的是,为什么这么一伙刚成年的人会成为如此恶性案件的元凶?在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特点?这群孩子就像社会上的“浮萍”,飘在社会上,没有一个“根”能够让他们好好地扎下来。这种“根”可能来源于和睦的家庭、稳固的职业、较好的教育、良善的朋友圈,等等。要是有这么几个“根”,哪怕只有其中一个“根”,就可以牢牢地牵住他们,结果不至于如此。一是和睦家庭之“根”。一个和睦的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走向犯罪道路的孩子很多都缺乏和睦家庭的温暖。提审时,很多孩子抱怨,自己进入看守所后,父母从没来看过,也不知道父母在哪里,有的甚至从小没见过父母,期
    2023-05-01
    263人看过
  • 贿赂的犯罪人员贿赂罪能判无期吗
    一、贿赂的犯罪人员贿赂罪能判无期吗关于行贿罪的处罚国家有严格规定,根据刑法第390条第1款的规定,犯行贿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刑法第390条第2款同时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行贿罪是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含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行贿是具有目的性的:第一类是有资格得到、应该得到的合法的利益,如果不行贿就得不到,或被拖延、被克扣;第二类是没有资格得到、不应该得到的非法利益,如果行贿就能够得到,或能够变相地得到;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如果行贿就能够得到
    2023-05-02
    158人看过
  • 思考劳动争议难以有效遏制的原因
    思考一: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前置,分流不畅,是导致当前仲裁案件严重积压最主要的体制性因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立法过程中,各界针对一裁两审体制弊端,呼吁建立案件合理分流、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未被采纳,使得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性问题未能从法律层面得到解决。面对当前集中高发的劳动争议态势,仲裁压力越来越大,案件严重积压,局面十分尴尬,体制弊端暴露无遗。思考二:裁审关系不畅,资源重复浪费,其根源既在体制,也在机制。先裁后审的体制,使仲裁裁决不具终局效力,案件进入诉讼必重新审理,资源浪费不可避免;加之仲裁和法院在法律适用上的不同步,极易造成裁审结果大相径庭。一裁终局制度,意在通过一次裁决快速解决小额劳动争议,减少审理环节,节约司法资源。但制度设计的缺陷,使环节没减少,反而更复杂。不服终局裁决的案件,需要两级法院分别适用不同程序进行审理,实践中冲突不断。适用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程
    2023-06-10
    138人看过
  • 贿赂罪量刑的考虑因素
    贿赂罪通常是指,行为人向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了介绍贿赂,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的刑法明确规定,触犯了贿赂罪的犯罪嫌疑人,情节严重的,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会被法院判处拘役。目前我国现行的刑法把贿赂罪的内容仅限定为财物。而贿赂罪的犯罪对象则是:一切有价值的财产。商业贿赂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量刑标准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商业贿赂给付方个人行贿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商业贿赂的收受方如果将收受的贿赂款归个人所有,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贿赂罪是指,行为人向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了介绍贿赂,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话,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7-01
    486人看过
  • 详解贿赂犯罪
    有期徒刑
    贿赂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产,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产,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诚信。本罪的犯罪对象是财产,如货币、证券、商品等。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产,或者收受他人财产,为他人谋取利益。犯本罪的人是特殊群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派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从事公务的人员。只有行为人故意受贿,才构成受贿罪,过失不构成本罪。贿赂犯罪中的“财物”具体指的是什么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贿赂犯罪中的“财物”,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为货币的物质利益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等。《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2023-07-05
    222人看过
  •  受贿罪从犯的司法实践与思考
    这段文字描述了从犯的定义条件。从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事前共谋、跟随并赞同犯罪行为、被动接受任务并服从指挥。同时,从犯也可以是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或者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若满足以下条件,则可被视为从犯:1.在事前共谋的犯罪行为中,跟随并赞同的为从犯。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3.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 受 贿 罪 从 犯 的 量 刑 情 节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从犯的量刑情节是指在受贿罪中,从犯所起的作用以及其与主犯的犯罪故意和行为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受贿罪从犯的量刑情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从犯与主犯的区分:从犯与主犯在受贿罪中具有从
    2023-09-05
    403人看过
  • 斡旋贿赂罪的犯罪数额
    一、斡旋贿赂罪的犯罪数额对斡旋受贿罪以受贿论处,即依照受贿罪处罚规定处罚:(一)个人受贿数额≥10万元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二)5万元≤个人受贿数额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三)5千元≤个人受贿数额5千元≤个人受贿数额(四)个人受贿数额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酌情予行政处分。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侵犯国家机关、单位正常的管理活动,却希望这一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成本罪。法律依据:《刑法》《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
    2023-06-07
    460人看过
  • 论贿赂犯罪形态
    犯罪形态
    犯罪形态是贿赂犯罪中的重要问题。贿赂犯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受贿犯罪的既遂标准应为收受贿赂,行贿犯罪则应为行贿人给付财物行为的完成,介绍贿赂犯罪则需行贿者送出财物,受贿者接受财物。对于行为人跨越国有企业改制前后连续受贿的行为,应分别定罪,按照受贿罪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实行数罪并罚。而实践中牵涉较多的作为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行为的定性,必须具体分析家属的作用,不能简而论之。关键词:贿赂停止形态罪数形态共犯形态贿赂犯罪除了个罪的构成要件外,在犯罪形态上也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从整体上对其犯罪形态进行研究,有利于系统考量,深入探析。一、贿赂犯罪的停止形态贿赂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既遂、未遂、预备与中止,不过后两者在理论上争议不大,故下文只论及既遂与未遂。(一)贿赂犯罪的既遂1.受贿犯罪的既遂关于受贿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标准,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i]第一种观点认为,在收受贿赂
    2023-06-12
    204人看过
  • 贿赂犯罪证据的固定
    侦查工作的目的是搜集证据,客观公正地证明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为起诉、审判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作为司法过程的重要环节,取证是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贿赂案件侦查过程中,获取证据固然重要,但同时侦查机关也要高度重视证据的固定工作。强化办案人员证据固定意识。有的侦查人员正确判断证据的能力不强,没有将应当获取并且能够获取的重要证据纳入视野,致使有的关键证据在侦查阶段没有被有效收集,从而在后续的司法环节中增大了重新调取证据的难度,甚至有的证据已经灭失。因此,必须把强化对贿赂案件证据固定的理念,带到贿赂案件侦查的全过程,将固定案件证据的措施、办法落实到贿赂案件侦查的各个环节。证据内容力求细致全面。从证据的关联性来看,关联性不仅要求单一证据本身与案件有关,也要求证据与证据之间相互关联,特别强调相关证据的全面收集。因此将证据收集全面,能够使证据之间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真正让案件办成“铁案”。广泛收集间接证据
    2023-06-03
    366人看过
  • 贿赂犯罪的特别自首
    关于贿赂犯罪的认定:1、收受贿赂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2、受贿人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便利条件,为行贿人谋取利益,但是至于是否真实谋取到利益不影响犯罪的构成;3、犯罪行为人个人受贿的数额超过五千元或者因为受贿的行为使得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应立案追诉。一、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是什么?(一)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主体不同。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单位,而且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国有单位。受贿罪的主体则限于自然人,而且只能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或者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自然人,通常在上述单位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内从事公务的人均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然而受贿罪的主体又不局限于此,还包括所属单位虽非上述单位但其本人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派到该类非国有性质的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农村村民委员会、城镇的居民委员会等单位依照法律从事公
    2023-03-07
    442人看过
  • 管理犯罪:干预与遏制
    1、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的微观环境,抵制和消除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主要是通过主刑和附加刑的刑罚来预防和控制犯罪。2、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措施,消除犯罪产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预防犯罪的产生3、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增加国民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主力军等。瑕疵条据的预防和补救你是否遇见这样的情况:有时欠条上没有写明出具日期,或者没有写明欠的谁的钱,或者虽然约定还款日期却没有在欠条上体现;有时出具欠条的背后其实并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因为婚姻家庭纠纷而不得已出具的;有时写欠条是因为被胁迫、被欺骗
    2023-07-12
    302人看过
  • 贿赂罪和行贿罪的区别:共犯的区分
    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共犯的区别是:介绍贿赂罪共犯的关键在“介绍”,实施的是交流贿赂机会和传达信息的行为;行贿罪共犯的关键在“帮助”,实施的是帮助寻找行贿受贿对象、劝说行贿受贿、代表任何一方商谈财物交付及请托事项等行为。如何区别必要共犯和任意共犯?根据公共犯罪构成所需人数可以将共犯分为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个人能否单独成犯罪,如果一个人可以犯罪,而成立的共犯,那就是任意共犯(如杀人罪的共犯);如果一个人不能构成这个犯罪(如一些聚众型的犯罪),那就必然是必要共犯了。(一)任意共犯所谓任意共犯,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一人能够单独实施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从《刑法》来看,大部分的犯罪在主体数量上都没有限制,所以通常发生共同犯罪的都是任意的共犯,如抢劫、强奸、杀人、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绑架、诈骗、盗窃、抢夺等罪的共同犯罪均属于任意的共犯。所谓任意,是指法律对犯罪主体的数量没有特别限
    2023-07-05
    163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更多>

    #经济犯罪
    相关咨询
    • 高级贿赂犯罪中的财物是什么意思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1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贿赂犯罪中的“财物”,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为货币的物质利益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等。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贿赂犯罪中的“财物”,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为货币的物质利益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货币的其他利益如会员服务、旅游等。后者的犯罪数额,以实际支付或者应当支付的数额
    • 贪污贿赂罪参考文献是怎样定义贪污贿赂罪的呢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1
      《刑法修正案(九)》颁布以后,对于贪污受贿罪的刑法修订亟待进行司法解释。“两高”在制定《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过程中,如何对决定贪污受贿罪定罪与量刑的贪污贿赂罪数额标准进行规定,无疑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这不仅涉及贪污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把握,同时还牵动了其他相关职务犯罪的数额标准,需要极其慎重对待。具体言之,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 到底贿赂的意思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9-16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或。本条第2款规定,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对介绍贿赂人自首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介绍贿赂人作为行贿、双方之间牵线搭桥的人对整个贿赂犯罪的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犯罪行为,实际上也是检举、揭发了、受贿双方的犯罪行为,对于司法机关收集证据查明贿赂犯罪事实,惩处贿赂犯罪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惩罚与
    • 单位员工行贿罪行贿犯罪的判刑途径思考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 斡旋贿赂罪的犯罪数额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30
      一、斡旋贿赂罪的犯罪数额 对斡旋受贿罪以受贿论处,即依照受贿罪处罚规定处罚: ①、个人受贿数额≥10万元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②、5万元≤个人受贿数额<1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③、5千元≤个人受贿数额<5万元的处1~7年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10年有期徒刑。 5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