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类型
1.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2.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纠纷,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1)主动提供新闻材料,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2)因被动采访而提供新闻材料,且未经提供者同意公开,新闻单位擅自发表,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对提供者一般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虽系被动提供新闻材料,但发表时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许的,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二、侵犯名誉权的处罚
侵犯名誉权如果构成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处罚侵犯名誉权人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侵犯名誉权怎么处理
被他人侵犯名誉权的,当事人可以到侵权行为发生地、结果地或侵权人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被侵权人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要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理由等基本信息。被侵权人向法院起诉还要注意提交证据,要搜集证明有侵权事实的证据并提交于法院。
-
互联网名誉权侵权的类型有哪些?
257人看过
-
的名誉权行为有哪些侵权行为
141人看过
-
民法典名誉权侵犯行为有哪些,名誉权侵犯的法律规定
278人看过
-
民法典中名誉权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依据
63人看过
-
哪种行为侵害名誉
170人看过
-
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样算侵害名誉权
200人看过
-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哪些表现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16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有: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
-
网络名誉权侵权责任的类型有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15所谓名誉权是指公民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名誉权是民事主体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一系列的艳照门事件所涉及的大都是网络名誉权侵权。在此类维权案件中的侵权责任类型根据我国法律的法律有关规定主要包括四种: 一是网络经营者(中间服务商)侵害受害人名誉权; 二是加害人利用网络侵害受害人的名誉权; 三是网络经营者(中间服务商)与加害人
-
名誉权的侵犯有哪几种类型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091、对于他人名誉权进行侵犯的形式包括有:故意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故意或者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
-
名誉侵权行为的种类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13名誉侵权的特点:一是名誉侵权的被侵权人是特定的人,当然不一定要指名道姓。但是,如果侵权的对象是特定的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让别人马上分辨出特定的人,那么都属于特定的人,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第二,名誉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或过错,因为无论是故意行为还是过错行为,只要受害人有过错,客观上确定损害他人名誉,受害人就应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第三,名誉侵权客观上有明显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
有哪些行为属于侵犯网络名誉权的行为,侵害网络名誉权的方式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5(1)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关于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须有传播散布之行为,即该行为需为第三人所知悉;侵害行为系针对特定人为之;传播内容必须有妨誉性,即该内容具有贬损他人名誉、降低他人社会评价的性质。侵害网络名誉权的具体方式有:一是指向权利人的真实姓名、现实身份,对其进行侮辱、诽谤;二是仅指向“虚拟主体”,对其背后的民事主体进行侮辱、诽谤。(2)该行为造成了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