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散布多少人算散布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4 14:12:58 177 人看过

一、诽谤罪散布多少人算散布行为

在法律层面,尚未对此类情况进行详尽之规定。关于诽谤之罪名立案,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必须存在故意捏造某种错误事实的行为;

其次,这种错误事实必须被广泛传播;

第三,诽谤行为需针对具体某个人发起;

最后,捏造事实恶意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极其恶劣的程度方可定罪判刑。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散布多少人算散布

关于该领域,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然而,根据刑法法规解读,我们可以得知诽谤罪的立案要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要有编造某种虚假事实的必然行为;

第二,需将上述伪造之事实公然传播出去;

第三,诽谤行为必须针对某位特定个体或团体进行;

最后,上述制造假象和发布虚假内容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诽谤罪散布多少人算散布行为”,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9日 19: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这个诽谤罪散布标准是什么
    诽谤罪散布标准是:要成立诽谤罪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诽谤罪的立案标准: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一、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
    2023-03-19
    348人看过
  • 诽谤罪是公然散布才成立吗
    是的。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
    2023-06-21
    437人看过
  • 诽谤罪散布虚假信息怎么判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文规定,对于构成诽谤罪者,应予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严厉惩处。若这类诽谤行径又是借助于信息网络得以实施的话,而且令被害者即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却因提供证据困难,那么,人民法院是有权请求公安机关给予必要协助的。因此,关于散播虚假信息是否构成诽谤罪的具体判决结果,将依据案件的具体情节以及法院的最终裁决而定。倘若情节严重,则可能面临上述刑罚中的任何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1
    329人看过
  • 在网上散布如何认定诽谤罪
    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诽谤罪的判定需主要依据如下几种因素进行考量和斟酌:首先是行为人发布言论时所陈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存在虚构的情况;其次,其言论是否给他人的名誉带来负面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质性;再次,行为人均需具备明显的故意心态;最后,还需要考虑到其言行举止是否已经对社会公共秩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若能符合以上诸多要素,将有可能被认为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8-05
    182人看过
  • 恶意散布谣言诽谤罪量刑标准最高多少年
    故意制造并扩散虚假信息进行恶意的诋毁、污蔑,这种行为有可能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诽谤罪。若情节严重,达到犯罪标准,则最高可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然而,若此类诽谤行为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且对他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那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其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最高刑罚可高达五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量刑过程中,法院将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7-24
    477人看过
  •  网络散布谣言诽谤如何应对?
    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诋毁他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犯罪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污蔑诽谤行为可以报警处理,对相关人员处以行政处罚。若侮辱、诽谤行为构成涉嫌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控告。侮辱罪和诽谤罪属于亲告罪,应当由被害人自行向法院起诉控告。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诋毁他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若情节严重,可能涉及犯罪行为,这类行为将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污蔑诽谤行为,可以报警处理,对相关人员处以行政处罚。污蔑、诽谤行为构成涉嫌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控告。侮辱罪和诽谤罪属于亲告罪,应当由被害人自行向法院起诉控告。网上诽谤如何处理网上诽谤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侵权行为,对于受害者的心理和名誉造成极大的伤害。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针对
    2023-12-04
    329人看过
  • 多少人算散播谣言造成诽谤罪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尚未就“谣言传播人数”设定确切标准作为诽谤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然而,诽谤罪的裁定主要依据于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所对他人名誉权产生的实质性损害,以及行为人是否存在蓄意伤害他人名誉的恶意意图。因此,倘若谣言的广泛传播对受害者个人名誉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即便传播范围并不广泛也可能被判定为犯有诽谤罪。反之,若情节轻微且危害程度较小,则可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8-21
    177人看过
  • 手机短信散布她人色情信息构成诽谤罪
    2006年3月份,某电厂的多名职工收到了一条手机号为132765920**所发的诽谤自诉人张某的短信,内容是:“张某喜欢有妇之夫,有意者速打电话834333**”,该电话号码是自诉人家的号码。自诉人张某于2006年3月30日报警,但公安机关未查出为何人所发短信。自诉人张某因此事于2006年4月14日服毒自杀,经抢救脱离危险。后自诉人张某怀疑是被告人高某所发短信,在院内谩骂,导致双方产生纠纷。被告人高某及其儿子杜某为报复自诉人张某,杜某申请号码为5132517**的QQ聊天号码,网名激情视频聊天,并在QQ信息里留了自诉人张某的住址和家庭电话,被告人高某也知晓此事。在2006年的6、7月间,被告人高某及其儿子杜某分别多次在聊天时将信息“我是个寂寞女人、想激情吗?拨打电话8343****电话联系”等内容予以发布。后自诉人张某家中经常半夜有人打电话,内容为“你寂寞吗?你对象在家吗?”等等。自诉人张
    2023-06-03
    109人看过
  • 泄露个人病情并恶意散布构成诽谤罪吗
    一、泄露个人病情并恶意散布构成诽谤罪吗?泄露个人病情并恶意散布不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泄露他人病情仅需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如果行为人还通过泄露并且以获利,则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11-29
    471人看过
  • 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吗
    一、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吗按规定,你要构成诽谤罪的,首先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1、你现在已经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一般就是指已年满16周岁的正常自然人。2、你主观具有故意,就是你明明知道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3、你客观上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就是说,你现在的行为已经在给被诽谤人造成一定的伤害。4、你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如果说你侵犯的不是别人的名誉、人格尊严权的话,那么就不算是诽谤罪,而是要认定其他罪。不过,朋友圈本身就带有传播信息的性质,跟实际诽谤的表现还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情节严重的,就会涉嫌构成诽谤罪:(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如果你的
    2024-04-19
    56人看过
  • 散布个人隐私判多少年
    法律综合知识
    一、散布个人隐私判多少年在探讨散布个人隐私的法律后果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我国法律对此类行为的定性和处罚规定。1.根据我国刑法相关条款,对于非法获取并散布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刑事追究。2.具体的判决年限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取决于多个因素,如隐私信息的性质、传播范围、社会影响等。3.根据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若违反此规定,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二、侵犯通信自由的处罚侵犯通信自由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对此类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1.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对于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也规定了对于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的处罚措施,即处二年以下有期徒
    2024-07-18
    182人看过
  • 诽谤罪如何证明散播行为
    对于涉及到诽谤罪的案件,相对较高的证明要求是指需要呈现出被告所发布的言论或者行为确确实实已经给他人的声誉带来了损害,并且这种言论是经过暗中策划或者恶意散播而产生的结果。在这其中,除了常规的证人证词、相关的录音录像证据之外,社交媒体记录、短信或者电子邮件等通信记录也被视为重要的证据来源,同时,如果有公开的出版物存在的话,也可以作为参考资料。此外,法院还会深入分析这些言论的真实性及其在社会上产生的实际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8-16
    364人看过
  • 散布谣言行为如何认定
    本行为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社会秩序。散布谣言,是指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并向他人进行传播的行为。如制造将要发生地震、战争的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爆发、火警、治安警情等虚假险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上述行为的客观后果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过失实施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行为,行为人的动机具有多样性,有的是为了故意制造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的是出于报复,给某些单位施加压力,有的是出于精神空虚,为了寻求刺激、看热闹,等等。行为人的动机不影响本行为的构成,但可以作为给予其处罚轻重的依据之一。散布谣言处罚措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
    2023-05-01
    60人看过
  • 如何认定诽谤罪的散播行为
    所谓的诽谤罪,其散播的行为,是指蓄意编造和传播不实信息,对他人名誉带来实质性损害的行为。这些传播方式涵盖了口头言说、书面记录、印刷出版以及在线发布等众多形式。在进行法律判断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是否存在恶意,其客观行为是否已经给他人的名誉带来了实际的损害,并且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所传播的内容实际上是虚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8-03
    47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多次庭答辩状中诽谤对方算散布诽谤行为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30
      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 散布事实算广义诽谤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1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 诽谤罪的散布标准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7
      定罪标准: 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
    • 诽谤罪是公然散布才成立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2-10
      一般来说,这个诽谤罪是要公然散布才会成立的,但如果只是单纯故意捏造事实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的话其实是不构成诽谤罪的,而且要构成这个诽谤罪的话还是要针对某一个人、特定的人进行的。
    • 如何应对他人散布的谣言诽谤?
      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18
      在纠纷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时,当事人可以选择寻求法律途径,进行民事诉讼。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准备民事起诉状。根据案件涉及被告数量的不同,需准备相应数量的起诉状副本。例如,若有一名被告,需准备两份起诉状副本;若有两名被告,则需准备三份起诉状副本。 其次,整理并复印主要证据材料清单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同样地,根据被告数量的不同,需提供相应数量的证据材料副本。例如,若有一名被告,需准备两份证据材料副本;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