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构成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8 17:13:22 196 人看过

构成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

一、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制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毒品数量较大的毒品。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关于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构成要件的具体规定是:

1、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

2、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3、主体要件,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故意。

三、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会受什么样的后果

构成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03: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非法持有假币多少有罪
    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总面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总面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一、变造货币罪既遂之后会怎么判刑?认定变造货币罪既遂后的判刑处罚:1、变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2、变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二、变造货币罪判刑标准?1、变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2、变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三、出售购买运输假币
    2023-04-06
    55人看过
  • 持有假币而未使用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明知是假币而持有,并且达到一定的数额,即使没有使用该假币也构成犯罪。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故意持有或者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持有、使用假币罪量刑标准:1、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2、犯本罪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3、犯本罪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4-22
    224人看过
  • 哪些要素会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如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在出卖商品、经济往来等活动中误收了伪造的货币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构成本罪。但误收后发现为伪造的货币仍继续持有或使用的,仍可构成本罪而按本罪论处。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数额较大”,可以参照《关于办理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走私伪造的货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的起点数量规定,
    2023-03-14
    445人看过
  • 20万元假币冒充真币构成持有假币罪吗
    20万元假币冒充真币构成持有假币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3-06-12
    194人看过
  • 持有假币20万如何定罪
    持有假币20万的定罪:造假币20万属于“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持有假币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样规定的?持有假币罪既遂处罚标准的规定是: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数额较大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二、使用假币罪一般判几年使用假币罪一般的判刑: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用假币做为担保违法吗如
    2023-06-20
    169人看过
  • 非法持有假币罪行的界定
    非法持有假币总面值1000元人民币或者币量100张以上为为标准判为持有假币罪。持有、使用假币案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的,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只要持有或者使用假币达到四千元的,就应该立案追诉。非法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认定: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知:行为人明知是假币而持有,数额较大,根据现有证据不能认定行为人是为了进行其他假币犯罪的,以持有假币罪定罪处罚;如果有证据证明其持有的假币已构成其他假币犯罪的,应当以其他假币犯罪定罪处罚;2、关于收藏为目的的持有假币:假币应属于违禁品,禁止个人收藏,行为人收藏数额较大的假币也会侵犯货币的公共信用,故只要明知是假币而持有并达到数额较大要求的,就应以持有假币罪论处,但量刑时可以酌情从轻处罚;3、购买假币后使用的行为认定:根据司法解释,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不另认定为使用假币罪;但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
    2023-07-19
    95人看过
  • 持有多少假币构成犯罪?
    怎样认定持有、使用假币罪?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持有,是指控制、掌握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具体来说,它既可以是行为人把伪造的货币带在身上、藏在家中或其他地方,也可以是把伪造的货币委托他人保管,处于自己支配的范围之内。不管行为人持有伪造的货币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只要能证明行为人确实掌握、控制了一定数额的伪造的货币,即符合本罪的行为特征。所谓使用,是指将伪造的货币冒充真币而予以流通的行为。一般来说,接受货币的对方并不知该货币属于伪造的货币,因此这种使用带有欺骗的性质。至于使用的具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有的用以购买商品,有的用之偿还债务,有的借予他人,甚至有的充当赌资等。具体使用方法不影响本罪的行为方式特征。持有、使用伪造的货
    2024-02-03
    164人看过
  • 持有假币罪构成既遂吗?
    持有假币罪、使用假币罪是规定在同一法条内的、并列的选择性罪名,且均有“数额较大”的要求,最高司法机关也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上述二罪的追诉标准。假币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实施数个相关行为的,在确定罪名时应把握以下原则:1、对同一宗假币实施了法律规定为选择性罪名的行为,应根据行为人所实施的数个行为,按相关罪名刑法规定的排列顺序并列确定罪名,数额不累计计算,不实行数罪并罚。2、对不同宗假币实施法律规定为选择性罪名的行为,并列确定罪名,数额按全部假币面额累计计算,不实行数罪并罚。3、对同一宗假币实施了刑法没有规定为选择性罪名的数个犯罪行为,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如伪造货币或者购买假币后使用的,以伪造货币罪或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因此,对于行为人仅持有或使用数额较大的假币案件,应以持有假币或使用假币罪论处。对于行为人持有又使用假币案件,依据犯罪成立所须的构成要件及相关执法意见精神,需针对不同情形区别
    2023-02-20
    354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故意持有或者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持有、使用假币罪的立案标准是: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四百张(枚)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5-05
    168人看过
  • 持有使用假币罪与构成诈骗罪的区别
    持有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的区别:1、犯罪客体不同,诈骗罪是对他人财物进行骗取的行为,假币罪是对国家货币流通管理制度进行伪造和侵犯。2、骗取方式不同,诈骗罪的骗取方式是非法占有,而假币罪的罪行是虚构事实,并且隐瞒真相的行为方式。3、犯罪对象不同,诈骗罪是对个人或者团体进行骗取财物,而假币罪是对国家货币相关秩序的扰乱行为。一、合同诈骗罪四要件具体是什么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从而构成的犯罪。合同诈骗罪四要件具体如下:1、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所有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受害人财物的目的;3、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
    2023-03-19
    90人看过
  • 持有假币罪与运输假币罪的认定
    持有与运输是刑法上两个独立的行为,但它们之间有交叉。运输假币以持有假币为条件,持有假币有时则表现为随身携带假币。其区别在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不同。如果明知是假币而加以运输的,以运输假币罪论处;不以运输的故意而携带假币的,则应以持有假币罪论处。有的同志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目的的不同。问题在于这里所说的目的是否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意义上的目的。运输假币是人的有意识的行为,自然也包含一定的目的。但这不是作为构成要件意义的目的,用此作为区别的标准,是在犯罪构成之外寻找差异。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如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在出卖商品、经济往来等活动中误收了伪造的货币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构成本罪。但误收后发现为伪造的货币仍继续持有或使用的,仍可构成本罪而按本罪论处。所谓明知,既包括对伪造的货币的确知,即完全
    2023-08-05
    134人看过
  • 持有使用假币罪与非罪是怎么界定的
    持有、使用假币罪以持有、使用的假币数额较大为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一般的持有、使用假币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属违法行为,应对假币实施没收,对行为人给予非刑事处分;只有持有、使用假币数额较大时,才以本罪论处。本罪在主观上要求是明知,对于持有、使用假币数额较大,行为人(根据其知识、经验等和假币的仿真度)无法识别的,行为人虽然持有、使用假币的数额较大,但因缺乏对假币的明知,因此不构成本罪。发现误收假币后而使用的,这是一种明知为假币而使用的行为,如果数额较大,应以犯罪处理。行为人发现误收假币后,为了避免自己的经济损失而使用,数额较大的,尽管有其可以谅解的一面,但它同样危害货币的正常流通,使假币难以禁止,从而具有了可罚性。当然,对于集受害人、加害人于一身的行为人所实施的使用行为,在处罚时可以从轻。持有使用假币罪怎样处罚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6-13
    256人看过
  • 假币罪和刑罚:持有和使用的惩罚
    一般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是怎么判刑的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一般得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万至10万罚金,数额巨大的可以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2万至20万罚金,数额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5万至50万罚金。假币量刑,持有假币罪的量刑标准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
    2023-07-06
    98人看过
  • 满足什么要件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满足以下要件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2、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4、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认定在认定持有、使用假币罪时,总的讲,要根据案件事实和刑罚的有关规定,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做出判断。这是把单个现象归结为普遍现象的判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注意。1、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误收假币数额较大的,如何处理。我们认为,在这类案件中,行为人虽然误用假币的数额较小,但因缺乏对假币的明知,因此不够成本罪。发现误收假币后而使用的,应如何定性。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明知为假币而使用的行为。如果数额较大,应以犯罪处理。行为人发现误收假币后,为了避免自己的经济损失而使用,数额较大的,尽管有其可以谅解的一面,但它同样危害货币的正常流通,使假币难以禁止,从而具有了可罚性
    2023-07-26
    448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使用或擅自接受假币,构成非法持有假币罪,还是非法持有假币罪??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5
      李某的行为构成了持有、使用假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持有假币是指将假币置于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的一种状态,包括带在身上或放置在任何自己可以对假币进行控制的场所。使用假币是指将假币投入流通领域,使用假币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等。本罪要求主观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或使用。李某在长期业务过程中,不慎接受大量的假币,为避免损失将这些假币意图使用出去
    • 非法持有假币罪与持有和使用假币罪的区别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08
      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既遂的处罚: 1、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走私假币罪和非法持有假币罪如何量刑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06
      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 如何认识持有、使用假币、使用假币、不报假币、不构成犯罪的情况?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8
      持有、使用假币犯罪是一类多发性犯罪,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本文试从犯罪的构成和认定方面谈一下认识。 一、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构成特征 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名是选择性罪名,即持有、使用都是独立的犯罪构成,可单独作为一个罪名,但也可以由两者共同构成一个罪名。 1、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制度,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或国家的
    • 怎么区分使用假币罪和持有假币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10
      构成持有和使用假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