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15:31:20 326 人看过

丈夫王某与妻子李某凌晨发生争吵。王某怕邻居听见,急忙捂住李某的嘴,李某激烈反抗,更是大喊大叫。情急之下,王某又用左手掐住李某的脖子。王某见李某没了动静,以为自己把李某掐死了。他很害怕,便将李某的“尸体”抛到了机井里。几天后案发,法医鉴定后认为,死者李某系生前入水,尸体颈部正中偏左有5X1CM范围皮下出血,说明其生前颈部曾受到暴力作用。

【分歧】

该案处理时存在二种分歧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另一种意见认为王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评析】

律师认为上述两种意见均不妥当,该案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罪,这三个罪名的界限并不明确,有时候很容易混淆,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如何准确把握这三个罪名之间界限,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大难题。

区分这三个罪名,需要重点要把握好几个要点,故意杀人罪的要点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剥夺被害人生命权的故意,客观上,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所采取的手段具有杀伤力大,针对的是人的要害部位,使用的力量大等致命性特点。故意伤害罪的要点是行为人主观上仅有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相对于故意杀人而言,行为人实施打击行为时所采取的手段、打击的部位、使用的力量等有所节制和保留,目的只损害对方身体健康,无意取其性命。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要点是行为人主观上因违反注意义务而具有过失,客观上,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没有故意伤害对方的恶意。

在具体操作上,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注意把握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是故意,还是过失,是故意的则成立故意杀人,是过失的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两者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并且行为人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都具有过失,区分的关键在于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有故意伤害的恶意,有恶意的则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无恶意的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例如,在车流量大的公路上追打他人致他人被车撞死,逼债殴打他人致他人被逼无奈跳河逃生溺死,在建筑工地脚手架上打架致对方踩空坠落摔死,等等,这些情形都因为行为存在故意伤害的恶意,并且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故应承担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而不能定性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又例如,在居民小区中倒车时不注意,将站在汽车后面的小孩轧死,在建筑场地,明知施工设备电线的线头已经裸露在地上,不及时停止施工采取防范措施,致经过的其他施工人员遭电击致死,等等,这些情形中,因行为人不具有故意伤害对方的恶意,只能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回到本案,首先,王某为了防止他人听见,采取捂嘴掐脖子,所使用的力量已经致被害人皮下5X1CM范围内出血,特别是被害人激烈反抗下,仍然没有松手直至将人掐昏,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暴力。再从使用力量的部位和方式看,已经达到故意杀人的程度。可见,王某的行为即使不是故意杀人行为,至少也是故意伤害行为,因此王某不可能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其次,被害人李某只是被掐昏了,王某误认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了掩饰罪行,又将被害人扔进井里,真正死亡的原因是溺水窒息死亡。对于这种情形,全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无论是被掐死,还是被溺死,对于行为人而言,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不是明知的,至少也是应当预见的,对李某死亡结果的发生,王某至少存在过失。因此,王某的行为有可能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至少能够满足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再次,由于行为人与被害人系夫妻关系,案件的起因系夫妻双方争吵引发,所采取的作案手段是徒手掐脖子,在没有行为人亲口供述具有杀人故意和动机的前提下,要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是有困难的,本着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两罪相权取其轻,最终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对王某进行定罪处罚是恰当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09: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别有哪些?
    故意伤害致死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中则没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的故意。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的故意应综合全案考察主客观方面因素,分析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伤害他人还是只出于一般殴打的意图而过失或意外地致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哪些特征?(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
    2023-07-22
    236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况讲,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并不难区分,但在碰遇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一、故意伤害罪如何起诉(一)按刑事公诉案件程序走,先报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移交检察院,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依法审理并判决;(二)按刑
    2023-03-29
    188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伤害与死亡要有直接联系吗
    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伤害与死亡要有直接联系吗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紧密联系。关于故意伤害致死罪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具体特性:首先,从客观层面来讲,该类犯罪主要体现在不法侵害他人人身健康的行为中,且因此而导致了受害者的死亡这一严重后果;其次,从主观层面来看,实施此类犯罪的行为人明确知道其自身的行为将会对他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同时对此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但他们却并未期望或者放任受害人的死亡产生,换言之,他们在主观意识上充斥着故意伤害与过失的双重罪责。《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吵架致人死亡要坐牢吗在因争吵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中,需要依据实际情
    2024-02-16
    491人看过
  • 意外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
    意外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为: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2.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意外事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4-05-04
    458人看过
  • 河南一街道干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怎么判?
    一、河南一街道干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怎么判?8月24日晚,平顶山市石龙区高庄办事处多位当班人员一起聚餐,酒局中,干部侯某飞与另一名干部刘某峰发生口角、撕打,被劝阻后,候某飞回宿舍,刘某峰追到候某飞处打砸门窗。侯某飞则拿水果刀将其刺死。目前,侯某飞已经被警方控制,案件已移交石龙分局刑侦大队侦办。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怎么判?故意伤害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
    2023-04-13
    355人看过
  • 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死亡哪个罪行重
    一、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死亡哪个罪行重?两种罪行都很严重,没有可比性,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如下:1、犯罪分子主观愿意不同。故意伤害罪的观愿意是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产观愿意是过失。2、处罚不同。故意伤害罪量刑一般比过失致人死亡罪重,故意伤害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二、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处理流程有哪些?1、侦查立案。侦查机关接受报案人或控告人的举报,或侦查机关自行发现犯罪线索,予以立案侦查。2、移送审查起诉。侦查机关侦查终结,认为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公诉,提交起诉意见书,并附全案证据。3、提起公诉。检察院经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案件进行审查,对认为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证据不充分的案件,退回补充侦查。4、法庭审判。人民法院受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组织控辩双方对证据进行质证、辩论,听取被告人的陈述,综合全案证据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5、执
    2023-04-20
    480人看过
  • 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是什么?
    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往往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定为过失伤害致死,尤其是对于因过失当场致人重伤,但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案件,更容易被认定为“过失重伤(致死)罪”。这种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也不符合犯罪构成原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实质上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无非是在这种案件中,行为人对他人重伤、死亡的结果都是存在过失。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于过失行为最终引起的结果是重伤还是死亡。是重伤的定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死亡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过失致人伤害罪怎样才能判立根据罪行法定原则,过失致人轻伤及以下的不构成犯罪。过失致人重伤的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大意令高空坠物是什么罪大意令高空坠物可能会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2023-06-23
    291人看过
  • 怎样判定是过失致人死亡还是还是故意致人死亡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法律咨询:您好,A给朋友B的一个亲戚C在A的另外一个朋友D借钱(有借条),C说一月内还D,C借后就失去联系,过了几个月后,B带A到C的家里去找,路上B碰到两个闲逛的朋友E和F开着车,B就叫E、F开着车拉着A、B四人一起去C家,C见到四人后惊了一下后就招抚四人座,B就问C你借的钱怎么不还,C说了些没还的理由,A不同意,要C立刻还钱,此时C的妻子G便骂天骂地,此时A先叫G闭嘴,不关G的事,G还骂,A就打了G一耳光,G哭了,此时C边骂边冲了过来想打A,A见状便掏出随身的一把小弹簧刀一晃,不慎刺中了G右胸,此时C与A扭打在一起被B拉开后离开,当晚A被警察拘押,过了几天警察告诉A说G已死亡,试问(1)A、B、E、F是共同犯罪吗?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2)A对G应判定为过失杀人致人死亡还是故意伤害
    2022-12-02
    395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过失致人死亡罪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本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往往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定为过失伤害致死,尤其是对于因过失当场致人重伤,但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案件,更容易被认定为“过失重伤(致死)罪”。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也不符合犯罪构成原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实质
    2023-08-13
    113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罪名解析
    本罪概念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本罪的犯罪构成是: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B:法律规定一、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情节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6-11
    372人看过
  • 防卫过当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
    过失致人死亡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24-04-24
    103人看过
  • 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伤害致死罪
    一、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伤害致死罪区分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伤害致死罪如下:1.前者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故意,而后者是过失;2.故意伤害致死是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致死没有伤害的故意。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故意伤害罪多长时间立案故意伤害罪立案一般会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公安机关接到案件材料审查后认为存在被害人伤情构成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事实,需要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应予立案。故意伤害案件轻伤以下的伤害案件由公安派出所管辖,重伤及因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由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管辖。三、故意伤害罪可以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
    2023-11-28
    95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向故意杀人行为转化的问题
    1、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客观上被害人已经达到无法救治、必然死亡的程度,由于行为人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为逃避罪责而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均发生了由过失致人死亡罪向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转化,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2、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已经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其自己只认为被害人受了重伤并因怕被害人事后揭露其罪行,而故意实施杀害已经死亡的被害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其后面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对其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023-06-11
    53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死、故意致人死亡的处罚是怎么样的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由此可见,法律当中规定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有期徒刑,最高可以对行为人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就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则一般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既不会判处无期以上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则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诉,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使用上刑限。一、故意伤害罪的区分1、与一般殴打的界限一般殴打行为只是给他人造成暂时性的肉体疼痛,或使他人神经受到轻微刺激,但没有破坏他人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和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故不构成犯罪。值得注
    2023-03-17
    22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打人引起死亡案件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1
      有杀人故意的,定故意杀人罪,无杀人故意的,定故意伤害罪。
    • 过失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怎么量刑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5-02
      1、过失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应当得到赔偿; 2、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3、法律依据: 1)《刑法》(1997修订)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伤害致死罪, 故意伤害致死是否过失致死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5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罪的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因此,不能把所有的“故意”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殴打不等于伤害,一般生活上的“故意”不等于刑法上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只具有一般殴打的意图,并无伤害的故意,出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引起死亡结
    • 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死,它们的差别是哪些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4
      关于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死的解答 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并不希望或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只有致人伤害的故意而无致人死亡的故意。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行为人的作为或不作为,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方面出于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根
    • 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区分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11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有: 1.造成的后果不同。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已经致人于死亡,而过失致人重伤罪只是致人重伤。 2.量刑不同。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