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诈骗罪主观上是非法占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02 18:02:23 264 人看过

一、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

一、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在诈骗案件的辩护实务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认定时,必须坚持证据裁判原则,也就是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才可以认定。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综上所述,一种犯罪活动构成诈骗罪,必须要满足构成要件。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要从几个方面出发,如果当事人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骗取资金、获取资金后逃跑的、对于非法获取的资金肆意挥霍的等等,就可以认定为非法占用。构成诈骗罪的,法院会根据金额及犯罪情节等因素做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二、如何认定的非法占有目的

1979年刑法典刚刚公布时,有人提出盗窃罪的主观特征表现为“据为己有。”1980年10月《中国法制报》创刊号在开展对“邵德龄、葛长财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的案例讨论时,争论焦点就是邵、葛两人的行为主观上是否具有“据为己有”的目的。随着刑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今天中国刑法理论界已普通认为,以“据为己有”作为盗窃罪的目的范围过窄。“据为己有”只能是一部分盗窃犯对所窃财物抱的主观心理态度,不足以囊括所有盗窃犯的主观目的。进而有的学者提出,使用“占为己有”易使人对“己”产生疑问,显得范围太窄,建议改用“非法占有”来代替。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采用这种用法,提出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提法。此种提法时至今日已经成为通说,1997年关于盗窃罪的司法解释沿袭这一规定。

三、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如何正确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一般来说应对行为人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以及违约后行为人的态度等一系列情况综合分析。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考察行为人履行合同的能力。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而且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但仍与他人签订合同,一旦货物、货款到手便大肆挥霍或逃之夭夭,则应视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无欺骗手段。犯罪的目的与手段是相互统一的,手段从属于目的,目的又依赖于手段,行为人通过手段来实现其目的。犯罪手段是行为人目的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本罪中行为人在签订合同的整个过程就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行为人在该过程中有欺骗行为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罪。但对那些伪造证件,编造谎言,骗取信任,掩盖其根本无法履行合同的真相,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例如,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行为人伪造、变造证件,伪造、变造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支票、汇票等凭证,或者虚构事实上不存在的标的物,或者冒充外商、高干子弟等方式与对方签订合同。由于这些货单、支票、标的物等本身就不存在,是虚假的,因而合同自然就无法履行,这种情况应视为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考察行为人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及其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行为。如果行为人签订合同后,根本不履行,也不为履行合同积极创造条件,货物或钱款到手后挪作他用或用于私人挥霍或抵偿个人债务或携款物潜逃,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就非常明显;

4、考察行为人在违约后是否承担违约责任。在通常情况下,行为人在违约后,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善意原则减少相对人的损失,相反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违约到之合同无法履行,采取潜逃方式进行逃避,使对方当事人无法找到自己,则可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5、考察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因客观方面原因导致合同未能履行的,行为人主观上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致合同未能履行,即合同签订后,行为人享受了合同的权利,却不主动、不愿意履行合同的相对义务,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当然,具备上述情形之一的,只能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为主观目的的推定内含未知因素,如果行为人可以反证推翻对其非法占有之推定,应不予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四、如何认定非法占有林木罪

构成非法滥伐林木罪的认定: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林区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

3、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牟利目的。《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6日 16: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诈骗罪什么是非法占有罪?
    诈骗罪非法占有的认定是,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不仅是指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领,而且意图非法所有或者不法所有受害人的财物,为自己使用、收益、处分。一、捡1000元没有归还是什么罪捡到1000元没有归还属于侵占罪。侵占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有以下几点:1、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上系故意。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侵犯他人财物所有权,仍故意实施,并且行为人具有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3、客观上表现为将自己代管的他人财物、他人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4、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客观上对财物的实际非法控制状态和主观上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为人对财物的永久控制。非法占有目的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非法占有是指无合法根据取得、控制他人财物。而“目的”乃是动机所趋向的结
    2023-03-16
    188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的主观是非法占为己有吗
    不是。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职务侵占罪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二是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
    2023-06-03
    441人看过
  • 如何界定与证明票据诈骗罪之“非法占有”
    一般来说,金融诈骗罪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对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的理解,往往造成司法实务的差异化处理。尤其是刑法中非法占有是否包括非法占用,往往成为控辩双方争议之焦点。一、非法占有目的之范畴界定何谓非法占有?是仅指民法上占有,还是所有,是否包括占用?对于非法占有内涵的理解分歧造成由于受到传统诈骗犯罪构成模式——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意图非法改变公私财产所有权之特征影响,致使法院在审理票据诈骗犯罪时面对控辩双方对法律理解之巨大分歧,而无法及时、准确判决。因此,界定金融诈骗犯罪之非法占有目的内涵,极具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占有,作为民法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权四项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之一种权能,是所有权性质的主要体现。二是指人对物的管领事实,是所有权存在的前提。结合刑法来看,在刑法上通过不法行为取得的对该物的管领不可能实现民法上的所有权。因此,刑法意义上的占有即是所有。刑法
    2023-04-25
    382人看过
  • 诈骗案件中非法占有的犯罪数额认定
    1、在诈骗案件中,非法占有的犯罪数额,依据诈骗分子实际骗取的数额确定,骗取款项后,对款项进行处理的,处分财物的行为不影响犯罪数额的认定。公安机关应当通过银行账户交易记录、第三方支付结算账户交易记录、通话记录、电子数据等证据,综合认定被害人人数及诈骗资金数额等犯罪事实。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一、对诈骗罪的非法占有该怎么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影响到是否构成
    2023-02-21
    363人看过
  •  非主犯诈骗罪如何定罪量刑?
    诈骗罪对于非主犯的刑罚如下:1. 诈骗公共或私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款。2、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诈骗罪对于非主犯的刑罚如下:1.诈骗公共或私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款。2、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诈 骗 罪 非 主 犯 刑 罚 如 何 ?在诈骗罪中,主犯和从犯的认定是一个重要问题。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
    2023-10-04
    198人看过
  • 认定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主观故意有哪些标准?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认定主观条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耕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为故意。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的动机多种多样,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本罪的对象是农用地资源。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行政性管理法规对关农用地的使用作出了规定。农用地资源分为已开垦的已农用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后备农用地。已开垦的农用地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农用地、当年的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其他作物的土地和沿海沿湖地区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根据1998年12月27日《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0条对属于基本农田所包含的农用地范围分别是:国务院有
    2023-07-05
    291人看过
  • 非法占有罪与诈骗罪区别
    侵占罪与诈骗罪的区别:1、财物交付的原因不同,这是二者的关键区别。诈骗类罪是被害人在行为人的欺骗下形式上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即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支配及欺诈之果;而侵占罪则是被害人基于委托、信任等原因完全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支配,并非行为人欺骗所致。2、危害行为不同。诈骗类罪的危害行为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侵占罪则是非法占有、拒不退还。3、财物交付与犯意产生的时间关系不同,诈骗罪被害人将财物交与行为人是在行为人产生犯意之后;侵占罪则是在犯意产生之前。一、借钱25万不还跑路算诈骗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那么借贷式诈骗和借款后跑路之间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呢?主
    2023-03-14
    65人看过
  • 如何判断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行为?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主观方面问题。这一问题的焦点是:“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在什么时候产生,是否必须在合同签订的当时就有?还是可以在合同签订后产生?常见的“借鸡下蛋”和“拆东墙堵西墙”的行为如何认定?从理论上讲,犯罪行为实施的当时,必须是明知自己是在利用经济合同,以欺骗手段,实施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应当是直接故意,过失和间接故意不能构成本罪。我们的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以虚构事实骗得的资金进行经营,盈利了可以履行合同,亏损了则无法返还骗取的资金。一般被称
    2023-07-04
    294人看过
  • 探讨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方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得资金后逃跑;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4、利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6、隐匿、销毁账目、搞假破产、假破产,以逃避返还资金;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怎样认定诈骗犯罪集团犯罪集团与一般违法群体的关系,实践中,一般违法群体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未依法登记成立但未从事违法活动的群体;第二种是未依法登记成立并从事违法活动的群体;第三种是出于哥们义气而结成的小帮派或群体。由于第一种情况并不涉及违法活动。因此,这里所讨论的仅限于犯罪集团与后两种违法群体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
    2023-07-08
    111人看过
  • 被告人李某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主观上没有贷款诈骗的故意
    刑法第19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在该罪的构成要件中,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必须有采取欺骗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数额较大贷款的行为,二者应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从该条款看出,贷款诈骗罪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告人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1]8号)明确指出: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
    2023-08-18
    248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应包括非法占用
    2000年7月,靳某与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价款为12万元的低压电容器购销合同,双方约定靳某提货后即给付货款。但在靳某取得货物,并得到转卖货物的大部分货款后,仍未返还给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货款,而将转卖的货款用于抵债。在某机电公司的多次催要下,靳某一直以种种借口拖延。2002年10月某机电设备公司报案,公安机关以合同诈骗犯罪对犯罪嫌疑人靳某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以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庭审中被告人靳某辩称,与某机电设备公司是合同纠纷,有钱以后可以给付对方货款,同时辩称所卖货物款并未全部返回,自己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在此案中,靳某的行为能否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存在不同意见。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熞苑欠ㄕ加形?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和把握非法占有目的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理论通说认为刑法上的非法占有,不仅是指行为人以非法
    2023-06-08
    497人看过
  • 诈骗共犯的主观明知认定
    1、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2、客观上采取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一、诈骗罪定罪的要件是什么诈骗罪定罪的要件包括: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告他人诈骗罪的条件是什么告他人诈骗罪必备条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三、
    2023-03-12
    463人看过
  • 非法集资犯罪主观故意认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如果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就可以认定为主观故意。一、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
    2023-06-19
    69人看过
  • 怎么认定诈骗罪网络诈骗主管如何量刑
    网络诈骗主管如果构成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直播平台诈骗团伙要判几年刑如果在网络直播平台实施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网络诈骗法律针对的是什么样的?网络诈骗属于诈骗罪的一种,适用诈骗罪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
    2023-03-29
    55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诈骗罪如何认定主观故意,诈骗罪的主观故意是否有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6
      合同诈骗罪主观要件的认定: 1、主体。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2、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
    • 集资诈骗罪如何认定是否能够认定非法占有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20
      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一是从融资模式上分析。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融资时一般不顾及兑付本息的现实可能性,为骗取被害人上当往往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其融资成本往往高于正常企业盈利水平,也必然高于自身实际盈利水平。二是从融资规模上分析。实践中,有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一时无法周转,为救活企业通过设定高额回报向社会融资,但其融资规模一般是特定的,也是临时性的,而集资诈骗罪往往在融资规模上不
    • 主观上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还构成诈骗罪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7
      不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有独特的行为过程: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对
    • 合同诈骗案件中被投诉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的认定,如何认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18
      如果被投诉人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非法占有合同相对方的财物为目的,并且数额较大,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在判断被投诉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时,可从被投诉人在加工合同中约定的加工品验收标准是否合理适当、其有无支付履约款的能力、在加工品收回后有无销货渠道、此前有无对外销售加工品的记录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若具备前述特征,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追究被投诉人的刑事责任。 如果被投诉人虽然有欺
    • 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