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概况
1949年冬至1953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按照解放时间的先后,由华东、中南到西北、西南(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地区除外)进行。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冬开始,先在已具备土改条件的华北城市郊区和河南省等部分地区试点进行土改,到1950年春胜利完成。同时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还在南方进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为全国实行土改做准备。第二阶段从1950年6月至1952年12月,是土改在新解放区铺开阶段。第一批土改(1950年冬至1951年春),在华北、中南、西北、华东的1.28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第二批土改(从1951年冬到1952年春)在华南、西南等约有1.1亿农业人口的地区进行。第三批土改(从1952年冬至1953年春)主要在约有3000万农业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到1953年春,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都已经完成,“封建主义的基础已被彻底打垮”。
二、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1.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对我国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农村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新中-农纷纷崛起,中-农在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80%左右,贫雇农则由70%下降到10%—20%左右。其次,乡村权力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传统中国社会宗法组织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农会组织取代了宗族等传统组织。在农会中,权力掌握在贫农中-农手里,农民把自己从地主的枷锁下解放了出来,改变了自己极端困苦的状况。农民成了新型农村基层政权的主人,他们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广大农民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更加拥护人民政府,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因此得到了巩固。第三,国家权力空前渗透到乡村社会,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了起来。
(2)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提供了必要条件。“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的人的解放,是对生产力的最大解放。”
(3)土改后,封建半封建的生产关系被新民主主义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农民摆脱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繁重地租的负担,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总量增长迅速,“1950~195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粮食总产年均增长6.8%,棉花总产年均增长17%”,农业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也快速提高,“以粮食为例,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35公斤提高到1955年的1425公斤,提高37.7%,年均递增5.5%”。农民还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到1952年,全国22个省,已推广12种新式农具400529部,增添水车293000部,新凿和修复水井668000眼,新建和整修小型渠道和储水塘堰共336万余处”。
三、推动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土改后,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他们普遍有了学习文化的要求,从而在农村掀起了学习文化的热潮,农民子弟纷纷上学读书,农村小学的学校数量与学生数量都显著增加。
四、在社会风气上,农村土改后恶风陋俗被革除,并形成了新民俗。
伴随着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反封建斗争,科学和民主得到了提倡,巫婆、神汉被取缔,早婚、溺婴等许多恶习被革除,“二流子”得到了改造,婚姻自由之风被提倡并逐步盛行,以劳动为荣、敬爱人民领袖、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新风俗在农村建立起来。苏南地区对土改后12个典型村的情况进行调查后指出:土改后农村风气也大为转变,都以劳动为光荣,如丁庄的孔*令年年钻稻草,从来没有被子盖,土改分得了土地后积极劳动,不但解决了生活困难,还做了一床新被,并留下了三斗麦种,他说:“共产党救了我,我戒了赌,买了被,再不钻狗窠了。”
五、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稳定了农村社会,为新中国的长治久安创造了条件。
首先,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实现了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这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其次,这次土地改革运动并不是把所有的土地没收后打乱平分,而是没收地主多余的土地,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对富-农采取了政治上中立、经济上保护的原则;对中-农完全予以保护。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行,孤立了地主,团结了中-农,中立了富-农,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从而减少了土地改革的阻力,促进了社会稳定。第三,通过建立人民法庭,惩治了危害人民和国家利益、阴谋暴乱、破坏社会治安和违抗土地改革法的罪犯,避免了乱打乱杀,从而使土地改革运动保持了正常的秩序。此外,通过广泛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他们通过法令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从而维护了社会秩序并对以后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六、土地改革是新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契机。
1.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为工业提供了原料。以棉纺织业为例,1950年我国的棉花产量已接近自给,从根本上扭转了棉花依赖进口的情况,从而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其次,随着剥削制度的被废除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的人均消费水平得到提升,购买力大大增强,为工业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如:“一九五一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比一九五零年即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从几种日用必需品的销售量来看,纱布一九五一年较一九五零年增加百分之十,纸烟增加百分之十四,火柴增加百分之二十,糖增加百分之十四,煤油增加百分之四十七,茶叶增加百分之七十。”第三,农业的发展为我国购买工业化所需的机械器材提供了大量的资金,“1950年,仅东北一地,出口物资即达一亿六千万美元”,从而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由于土地改革的彻底实行,“成千成万的农民带着愉快的心情,走向城市,走向工矿企业,走向基本建设,积极参加工业建设”,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2.土地改革的胜利,为实现农业集体化提供了条件。土改后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但个体农户的生产能力有限,生产资料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为此农民迫切要求联合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土地改革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和条件,只有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才能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3.由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因而开启了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农民每年不再向地主交纳沉重的地租,他们对农业的投入得以增加,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大大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经过土改,宗法社会的经济基础被废除了,农民成了平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在农村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这就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此外,土改后农民的社会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家族意识逐渐淡薄,阶级意识成长起来,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村的封建思想观念,促进了农村文明的进步,从而为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
台湾土地征收对征地制度改革有哪些借鉴意义
483人看过
-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意义
225人看过
-
农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三权分置的意义与影响
199人看过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改革新途径
396人看过
-
农村土地可以改革吗
343人看过
-
户籍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459人看过
婚姻自由是我国《民法典》的一项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不结婚的自由。 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构成了婚姻自由原则完整含义,结婚自由是实现婚姻自由的先决条件,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重要补充,没有离婚自由,就不可能有完全的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 更多>
-
什么是土地改革制度?有何意义?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8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XX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
-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30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之间的区别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9四大证书或将停止发放随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结束,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证书、宅基地使用证书、农村土地承包证书、农村房屋产权证书的发放也将会结束,同时现如今各地农村都在纷纷推动农村不动产登记,实现“房地一体”,农村的土地、房屋等产权证书将会由不动产登记证书所代替。土地将不会重新分配现在许多农民都还在讨论土地确权之后,到了农村的土地是否还会再次进行重新分配,大家可以想一下土地确权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
-
简述1951年土地改革政策(土地革命)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9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体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政策。从1950年6月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
土地改革和土地革命有什么区别上海在线咨询 2024-03-27土地改革和土地革命的区别有:1、本质不同。土地革命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十年内战期间,共产党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争;土地改革是我党各个时期对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总称;2、内容不同。土地革命的根本措施包括土地改革,还包括建设革命武装,巩固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内容只是土地改革;3、时间跨度不同。土地改革从我党1927年八七会议开始,到现在一直在进行变革;土地革命则特指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