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贿赂罪一般判几年的刑罚:
一般说来,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本条第2款规定,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对介绍贿赂人自首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介绍贿赂人作为行贿、受贿双方之间牵线搭桥的人对整个贿赂犯罪的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犯罪行为,实际上也是检举、揭发了行贿、受贿双方的犯罪行为,对于司法机关收集证据查明贿赂犯罪事实,惩处贿赂犯罪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惩罚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二、本罪与介绍贿赂行贿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区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
认定本罪时,应区分介绍贿赂罪与行贿、受贿共犯的界限,介绍贿赂人不同于行贿或受贿一方的帮助犯,他必须与贿赂行为的双方都有联系,是根据行贿、受贿双方的意图办事,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进行联系,如果行为人只与其中一方有联系,为一方出谋划策,则构成一方的共犯。另外,介绍贿赂的行为人是在他人有了行贿或受贿故意的情况下,才从中沟通撮合的。如果他人本无行贿或受贿的意思,只是在行为人的极力怂恿、劝说、诱导等行为之下才产生行贿、受贿意图,便不是介绍贿赂的性质,而是教唆犯。如果在教唆后,又在实施介绍贿赂行为的,应按他所教峻的犯罪(行贿罪或受贿罪)的共犯定罪,从重处罚。
介绍贿赂罪是指明知道这是犯罪行为故意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的,属于介绍贿赂罪,如果其故意怂恿教唆他人实施介绍贿赂行为的、并且又有实施或者教唆他人实施介绍行为的,应属于共同犯罪,应加重处理处罚。
介绍贿赂罪和行贿罪的区别有哪些
对商业贿赂罪怎么判刑
介绍贿赂罪犯罪既遂相关内容是什么?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介绍贿赂罪一般判几年的刑罚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通过搜索查看我们网站的其他内容来进行了解,也可以提交您的问题,请律师来帮您解答。
-
介绍贿赂罪要不要判罚金
297人看过
-
介绍贿赂用不用判实刑
290人看过
-
介绍贿赂罪如何认定怎么认定介绍贿赂罪
318人看过
-
介绍贿赂的立案标准,介绍贿赂罪该怎么认定
462人看过
-
对介绍贿赂罪法定刑的几点思考
241人看过
-
田积金介绍贿赂案——介绍贿赂罪与非罪的认定
192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北京市XX的介绍贿赂罪,判几年?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2法定刑3年以下,根据《/ll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修正)》第条,【】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介绍贿赂罪中间人会被判刑吗, 介绍贿赂罪判几年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4"中间人"是介绍贿赂行为人,应视介绍贿赂的数额和情节来确定是否犯罪。有三种情形:一是介绍贿赂8000元,无从重情节的不涉嫌犯罪;二是介绍贿赂8000元,介绍贿赂8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涉嫌介绍贿赂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1)为使行贿人获取非法利益而介绍贿赂的;(2)3次以上或者为3人以上介绍贿赂的;(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介绍贿赂的;(4)致使国家
-
北京市XX的介绍贿赂罪一般怎么判?介绍贿赂罪获取利益会重判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1根据《/ll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修正)》第条,【】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上述是介绍贿赂罪的法律规定,量刑都是在这个幅度内,获取利益也可能会构成其他犯罪的,构成其他犯罪的。
-
推介贿赂罪的定罪标准,介绍贿赂罪怎么定罪,介绍贿赂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11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 一、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介绍贿赂金额不符合上述标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介绍贿赂行贿使行贿者获取非法利益; (2)三次以上或三人以上介绍贿赂的; (3)向党政领导、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介绍贿赂; (4)国家或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
如何认定介绍贿赂罪中的“介绍”贿赂罪的行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01介绍贿赂罪的管辖是以犯罪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为主,被告人居住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为辅。所辖犯罪场所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所辖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