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应如何提出由谁来决定是否回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9 09:42:26
109 人看过
审判人员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回避。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一、是否属于应回避情况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可以做为回避的理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规定,审判人员具有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等情形,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二、刑事案件被告人有哪些权利?
1、有权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有权申请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回避。
3、有权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
4、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自己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5、有权参加法庭审理,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发问,或者经审判长许可直接发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民事案件回避申请的决定应由谁作出
327人看过
-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由谁决定
398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书记员回避决定由谁做出?
474人看过
-
民诉中谁可以提回避
52人看过
-
行政法中回避决定由谁作出?
53人看过
-
提出民事诉讼法回避决定后多久做出决定?
246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血亲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直系血亲
词条
#直系血亲
最新文章
#直系血亲
相关咨询
-
民诉回避的决定主体由谁提出贵州在线咨询 2023-04-0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刑事诉讼法》31奈、《高法解释》30条、32条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人和检察长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公诉人提出回
-
刑事诉讼法回避理由确定了之后,由谁决定是否回避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6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同意或者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及复议决定,由审判长宣布,并说明理由。必要时,也可以由院长到庭宣布。由此可知,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应由审判长宣布,必要时由院长到庭宣布。
-
做出了刑事诉讼回避了刑事案件回避的决定由谁决定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28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第四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
陪审员回避应由谁提出来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0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回避的,由人民法院院长作出决定。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
刑事诉讼关中的回避制度规定决定应由谁来宣布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4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同意或者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及复议决定,由审判长宣布,并说明理由必要时,也可以由院长到庭宣布由此可知,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应由审判长宣布,必要时由院长到庭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