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市长寿区十岁女童因殴打、摔下小婴儿的暴戾举动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女童因未达到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责任年龄避免了本应对此严重暴力行为所承担的刑事处罚,成为又一名法律上无责的犯罪儿童。互联网上,网友对女童行踪的关注从未间断,先是传出女童母亲带其前往新疆,后又有人说她们已经离开新疆。她们新的目的地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够知道的是,这名已经在所有人心目中犯下滔天罪行的女童,可能真的无处可去了。
不满十四岁犯任何罪也不追刑责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根据上述规定,由于女童实施暴戾行为时没有达到十四周岁,公安机关依照法律不予立刑事案件侦查。然而,大家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很多人想要知道男婴坠楼的真实情况,探寻女童如此行为的深层诱因,并渴望看到女童及其全家为此付出代价。
肇祸孩子可自愿收容教养
悲剧已经发生,对个案的解剖固然重要,更为急迫的应该是寻找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对于这样一起让人揪心的伤害事件,由于女童未满十四周岁,属于法定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因此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法院只是受理了被害婴儿监护人提起的民事赔偿诉讼。但是,事件并不能止于此。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作出了与《刑法》内容相一致的规定,即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对于做出犯罪行为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少年儿童,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未成年人的管教责无旁贷,当父母不能或不适宜继续进行管教的情况下(如很多未成年人的犯罪诱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法律明确了政府具有收容教养的责任。
在我国,对未成年人进行收容教养的机构主要有少年管教所和工读学校。少年管教所是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场所,属于广泛意义上的监狱,是国家行刑机构设施的一种形式,管教的对象是依法被判处徒刑或拘役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少年,像摔婴女童这种14周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并不在列。而对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这部分未成年人,主要包括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有除故意杀人等八种行为之外的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法律上则明确了工读学校在收容教养方面的规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实践中,由于送工读学校只是一种自愿选择,且收容的未成年人限制为13岁至17岁以内、有严重不良行为但并未达到违法犯罪程度的少年。这些人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不足以送少年管教所,也不宜予以劳动教养或判刑。目前,全国仅有67所工读学校且绝大多数门可罗雀,如长沙新沙职业技术学校,在停办了15年后重新招生,来就读的学生仅25人,而在校教职工29人,其中老师20人,几乎是一名老师带一名学生。
也就是说,对于实施了犯罪行为但又不予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13岁以上的还可以选择工读学校进行矫治,13岁以下的只能选择由父母和学校进行管教,如果家庭和学校没有及时担负起教育挽救这部分无责犯罪儿童的责任的话,他们下一步的教育改造的确无处可去,很多问题儿童最终流浪街头,成为行为更为严重恶劣的不良少年,许多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降刑事责任年龄还是建矫治制度
摔婴事件发生后,不少专家质疑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建议予以降低。实际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基本与各国相当。意大利、泰国等多数国家均以不满14岁作为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相比而言,英国将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设定为10周岁,美国一半以上的州设定为7周岁,属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较低的国家,但英美两国都对控方指控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实际上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承担的严谨判定。
《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建议,在承认少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这一概念的法律制度中,该年龄的起点不应规定得太低,应考虑到情绪和心智成熟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应努力提供帮助少年重获社会新生的半监禁式办法,如重返社会训练所、教养院、日间训练中心及其他这类适当的安排办法。
而我国当前,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些适当的场所对无责犯罪儿童进行矫治。而在法律体系较为成熟的其他国家,都有一套完备的社会矫治体系,并辅有人性化的矫治措施。美国的温暖家庭在矫治时采取家庭制,通过设立父母角色,让父母们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为青少年改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让迷失方向的青少年重新社会化。英国政府则设立专门的社工部门,不仅对犯罪青少年,对其父母也要进行长期的辅导、监督和服务。法国对违法的低龄化儿童设立特殊场合,与其他未成年犯隔离开来进行教育。这些国家在对低龄犯罪儿童进行矫治时体现出的共同特点是,特别重视教育感化的作用,对问题儿童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等方面都极为重视,并且对其父母进行教育、罚款,有的可能还会被提起公诉。
-
破解被收买儿童犯罪之谜
321人看过
-
犯罪与遗弃儿童之间的关系
481人看过
-
利用儿童犯罪
200人看过
-
谎称童工出了“工伤”谁之过
327人看过
-
犯罪分子拐卖儿童犯不犯法?
170人看过
-
严惩拐卖儿童和虐待儿童的犯罪行为
372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儿童被秸秆烧伤谁之过?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9问:2013年9月28日,A将其脱完花生的花生秸秆推到A田地西边和北边的路沟里。2013年10月2日16时许,B(四周岁儿童)随其母亲在田里收花生,后B与其它儿童到A地边堆放花生秸秆的路沟旁玩耍。B在玩耍期间,掉进路沟内,被堆放在路沟内的花生秸秆下面的暗火烧伤双腿、双脚。后经鉴定B左足损伤伤残等级为七级,原告左下肢体表损伤伤残等级为九级。现B法定代理人能否起诉要求A进行赔偿。答:A作为秸秆的所有人
-
冒充儿童犯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11刑法冒充儿童相关解释如下 我国《刑法》没有关于成年人冒充儿童的处罚规定。但如果成年人冒充儿童进行诈骗的,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有可能涉嫌诈骗刑事犯罪,当事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情况,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
谁才是残疾人儿童乞讨的犯罪罪名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5我国刑法第262条之一规定:以暴力、胁迫的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的,会构成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
六一儿童节儿童犯罪怎么处罚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7虐待儿童的定罪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分。 1、父母或家庭成员虐待儿童的情况。定罪:家庭成员的虐待,定虐待罪。量刑: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本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学校、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情况。定罪:因《未成年保护法》、《刑法》等对非家庭成员虐待儿童,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是引导性条款,在此情况下,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一般以寻衅滋事罪
-
猥亵儿童罪侵犯了儿童的哪些权利?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儿童的隐私权和精神纯正权。所谓精神纯正权,是指善良操行和作风的养成权。易言之,是在操行作风养成中不受不正当教唆的人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