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民间借贷大多采用信用担保的方式,债权保障性较弱,一旦发生纠纷,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出借人往往仅持有借条而缺乏款项交付凭证。如果是数额较小的借款,一般可以推定出具借条时款项已经交付,从而认定借款事实的发生。但对于数额较大或巨大的借款,仅有借条或借款合同、收据,而没有款项交付的其他证据,认定借款事实是否实际发生较为困难。
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对策及建议
(一)正确认定借贷行为的效力
我国法律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这一规定确定了只要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实施订立、变更和终止借贷行为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法律规定,国家就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予以法律保护。《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8月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再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允许民间借贷的有偿性,借贷利率可以高于国家银行利率,突破了以往民间有息借贷的禁区。
(十九)99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更是明确“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该司法解释仅限定了以下四种无效情形:一是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二是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三是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四是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因此,在认定民间借贷行为的效力上,不应过于严格,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
(二)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民法典》第668条的规定,公民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当事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借贷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多有亲属关系或同事、同乡、同学等社会关系,在借贷形式上表现出简单和随意性,不签订书面协议或仅仅由借款人出具一张内容简单的借据的情形较多。一旦发生纠纷,借贷双方都很难举出说服力很强的证据。
《证据规定》第五条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因此,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出借方对双方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借贷内容、借款人是以及出借方已将借款提供给借款人负有举证责任,而借款人则对于其已履行还款义务负有举证责任。如果被告否认且确无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况下,应由原告申请鉴定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应法律后果。
(三)慎重引用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
从我国现行的立法情况看,目前涉及民间借贷的法律主要有《民法典》。此外,《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两个司法解释也分别对此类案件的程序问题、效力认定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中,《民法典》规定了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案件中涉及当事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是否存在代理、借款诉讼时效等,合同具体权利义务等内容。
(四)坚持债务应当清偿原则。
由于民间借贷的标的物为一定数额的货币,属于种类物。民间借贷之债属于种类之债,种类之债是以种类物为给付的标的物,种类物相互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因此,民间借贷之债不适用民法上关于履行不能的规定,无论是否有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使标的物发生一部分毁损或者灭失的,债务人都不得免除给付该种类物的责任。即使债务人一时无力履行债务,也只能以延期或分期清偿的方式履行。民间借贷也不发生因不可抗力而免责的问题,即无论债的不履行是否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债务人的清偿义务均不得免除。在民间借贷之债中,应坚持“债务应当清偿”的原则。
(五)诉讼时效的适用问题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因此,在民间借贷中,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借贷合同规定的偿还本金及利息的期限起算,另一种是没有约定清偿债务期限的,则应当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算。对于上述两种情况,目前并没有产生任何歧义。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例外情形,即在有些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发现债权人主张债权时已超过诉讼时效,但债务人在诉讼中并未以此作为抗辩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法官应居中裁判的要求,不应以原告的诉讼请求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
以借条形式起诉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难题及对策
83人看过
-
当下民间借贷法律纠纷解析
247人看过
-
解决民间借贷跑路的难题
319人看过
-
民间借贷纠纷解决方案:分期还款是否可行?
487人看过
-
民间借贷中的时效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310人看过
-
怎样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应如何解决
391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最高法审查民间借贷案件时,审理民间借贷纠纷程序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7(1)借款协议或借条。 (2)借贷关系有担保人的,提供有关担保的证据材料。 (3)借贷双方合理交付、收到钱款的凭证。 (4)债务人借款用途的证明。 (5)债务人应当支付利息的证明。 (6)无利息约定,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款经催告不还,债权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应有到期不还或经催告不还的证据材料。 (7)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应有证明债权凭证真实性及清偿债务的相关证据材料。
-
如何解决析产案件及后续纠纷安徽在线咨询 2023-03-28和解。和解是指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和解是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在自愿原则下解决纠纷的方式,而不是纠纷解决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也可以不经协商和解而直接选择其他解决纠纷的途径。
-
民间借贷纠纷案中, 法院对于民间借贷案件的处理方式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121、在保障你生活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可以执行你工资, 2、如果是你们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在保障你们生活需求情况下,也可执行你妻子工资, 3、如果他是原债权人(出借钱的人)的话,他出具的声明就是你已偿还借款的证明,否则,他的声明只是一份证据,且其证明力要低于欠条的证明力, 4、民间借贷利息不得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无效。如借条没写利息,开庭你不认可,法院不会支持。 5、如果声明人和出
-
解决民间借贷问题的方法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72、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利率的四倍(含利率本数)。若超出此限度,超出部分的利息将不予保护。若借贷双方就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且无法证明,则可参照上述规定计息。 3、根据民法典规定,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以获取高利。若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借款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则只需返还本金。若借贷双方就利率发生争议且无法证明,则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
-
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心证分析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23原告变更事实主张后,应重新提供证据对新的事实主张加以证明,一份证据不能同时印证两个截然不同的证据形成的事实,欠条本身成了有待新事实来证明的待证对象。因而不能再以原有“欠条”作为欠款的定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