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O市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启动,但市场却以暴跌来回应。事实上,每次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似乎都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大部分投资者和业内人士认为,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的推进总是没有切中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关键问题。那么,当前导致新股市场三高难降、新股回报率低、市场投资者诸多不满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其次,如何评判好企业也是中国IPO市场的一大问题,但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也是制度问题。以美国股市为例,它们有IPO备案制,对于上市企业而言便有了退市和并购两把刀。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会被退市或者被经营良好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而收购,实现竞争淘汰制。我们常说是制度打造了美国这个最有竞争力的市场。而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还没有这样的两把刀来约束上市公司的行为,即使是有退市制度,被退市的企业的股东利益怎样受到保护等问题也都是监管层需要认真细化考虑的。监管层首先要有一个时间表和系统化的规划,如今的监管机制缺乏连贯性,往往几年换一次领导,然后决策思路就跟着变化,这是人治而不是制度管理,所以这方面是必须要改善的。
另外,中国上市企业业绩不好也是IPO乱象的根本所在。所谓根子歪了,再多的金融创新也改变不了股市的命运。由于一些中国特色的原因,许多大企业,垄断企业受到政府的保护,但有许多优秀的有潜力的企业却不能通过国内审核机制在国内上市,只能选择海外市场。以创业板为例,创业板本来应该是随着经济发展在牛市推出的产物,但中国却在金融危机中推出了它,本意也是为一些有能力的企业降低入市门槛,促进中国市场的资金流通与发展,但中国特色的审核机制最终还是使真正有能力的企业选择了在境外上市,因为许多优秀企业发现,要在创业板上市需通过层层选拔,其过程成本远远要大于在境外上市的成本,比如一些创新企业拿到订单想要上市融资,可是排队等候的时间及成本是他们等不起的,于是,最终这些优秀的创新企业还是会选择在境外上市,这也导致了一些真正优秀的企业流失到境外,投资收益随之流失到境外。而留在中国市场的创业板公司很多业绩一塌糊涂,但他们没有了优秀企业的竞争压力,没有了市场本应自发形成的并购等压力,失去了集资建设企业的初衷,恶性循环成为了个人谋取利益投机赚钱,我们说创业板从最初的天堂瞬间到了地狱,正是这个原因。许多大股东在干了几年后辞职套现,恶性循环越发严重,也导致了整个中国股市投机的现状。所以说只有企业自身提高业绩才是提升整个中国股市的根本,这是宏观经济调控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优先股制度是否能化解IPO乱象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将在条件成熟时尽快推出优先股。根据证监会主席肖钢的部署,5月向国务院报送优先股试点方案。这也意味着进入6月后,优先股试点方案已经报送国务院了。尽管优先股的推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表态还是让市场对优先股的推出充满了期待。究竟优先股能否化解当前的IPO乱象呢?
优先股发行主要还是应用于一些经营稳定,净资产收益率高的上市公司,比如蓝筹股板块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会为蓝筹股板块的再融资及市场扩容减轻一些压力,但对于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影响不大。因为优先股不同于普通股有稳定的股息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无论企业状况如何一般都会给投资者分红,发行优先股的企业自身要对未来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因此一些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都不大会选择发行优先股。
市场机制的完善是关键,比如对于作假企业重罚措施怎样制定,是否可以一旦发现有上市公司作假将永远被踢出A股市场等诸如此类的明确法律条例出台。细化规则,规范制度才是IPO重启之前所最应该做的。
优先股制度对于IPO影响不大。现在IPO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公司上市不是为了集资发展企业,而是大股东及PE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的圈钱套现行为。如果抱着这样的初衷,很多上市公司及大股东显然是不愿意发行优先股,因为优先股是不能上市的,不能流通的,所以就无法让他们进行套现行为。因此优先股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在也只是酝酿阶段,之前的IPO改革意见中也未提到优先股问题。如果上市公司纷纷愿意发行优先股,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但结果如何需拭目以待。
优先股是一个金融的创新手段,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投机的股市环境,是稳定股民收益,增加投资者财富性收入的一个利好消息。但它对于整个IPO市场的影响却非常有限。优先股可以提升一部分投资热情,但投资热情最终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业绩的增长,优先股只是一个很小的调控手段,不足以改变结构性利空。
之前有评论提到的大股东的股权霸主地位可以因优先股制度而得到限制,但我认为将大股东股权转成优先股等说法都是异想天开。因为优先股是不享有决策权的,那就牵涉到大股东的决策权放弃问题。大股东为何要放弃呢?即使愿意放弃了,股权分散了,但这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又有何好处呢?大家都平分股份,没有一个有绝对决定权的股东站出来,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股东都缺乏激情,又不想因自己的提议让其他股东搭了便车,企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因此这样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还有一些说法是优先股可以缓解国有控股和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但国有股可以转为优先股也是有问题的。国有股转为优先股就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可以持有这些优先股,国有股原本是为了对于企业的投资的支持,而现在是把这个工作交给了普通股民,这也是行不通的。原本应该是企业有投资价值,发行了优先股,股民觉得不错然后去买它的优先股,现在则变成了企业因国有股转变就有了优先股,由股民去接手,这是一个颠倒的逻辑,是调控手段造成的,而不是市场化的产物。
三、怎样的改革才能彻底拯救IPO
要解决当前新股市场的顽疾,光靠优先股发行是不够的,让中国资本市场的新股发行走上正轨,还需要哪些关键政策的落实?究竟怎样的改革才能彻底改变目前的IPO市场乱象?
新股发行制度的彻底改革主要还是应依赖于市场制度,定价制度,约束机制,及处罚体制等的完善,这也是IPO重启的关键所在。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要改善整个市场的投资环境,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而不是为融资者圈钱服务,只要投资环境变好了,IPO重启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根本解决的对策首先要使上市公司的业绩做好做强,这样资本市场的信心才会上升。要摆脱国家推动收购,国家调控的方式,完善市场化机制,投资者投票替代审核制,市场化替代中国特色,市场自发把关,制定退市、并购等制度来约束企业行为,实施淘汰制,提高竞争力。在国外,大股东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自己公司的股价,一旦下跌就立刻采取措施弥补,因为如果不管不顾也许当天股市收盘时就会被通知被收购,而国内的股东们根本不用担心这些,因为不存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也不是市场说了算的状况。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通过竞争留下的才会是最好的,任何包括优先股在内的金融手段和工具都是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必然有坏的一面,特别在熊市的环境下,有时非但影响有限,往往会加剧现状的恶化,只能说如今任何调控手段都无法彻底改变股市的利空现状,只能靠企业自身利益的提高和制度的保障。
-
专利优先权制度的发展是如何
96人看过
-
专利优先权制度
328人看过
-
建筑工程领域优先权制度的研究
497人看过
-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如何构建和完善
260人看过
-
优先购买权制度价值
340人看过
-
如何构建好医疗仲裁制度呢
345人看过
大股东是指拥有公司股份较多,对公司决策有较大影响力的股东。 大股东通常拥有更多的投票权,可以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并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有更大的话语权。 大股东可以是公司的创始人、投资者或管理层人员,他们通常拥有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可以影响公司的... 更多>
-
专利优先权制度的发展是如何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23优先权制度源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按照巴黎公约的规定,如果有资格享有国民待遇的人,以一项发明创造首先在任何一个巴黎公约成员国提出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申请,自该申请提出之日起12个月(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申请)或6个月(对外观设计申请),他如果在其他成员国也提出了同样申请,则这些成员国都必须承认该申请案在第一个国家递交的日期为本国申请日。优先权的作用主要是使申请人在第一次提出申请后
-
如何建立企业股东制度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09公司股东制度可以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条: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
如何成为优先股股东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1可转换优先股(convertiblepreferredstock)赋予持有人把优先股以特定比例转换为普通股的选择权。如果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普通股股价提高,可转换优先股持有人通过把优先股转换为价值更高的普通股,也能分享公司的成功。
-
医院老年人优先制度香港在线咨询 2021-12-2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实行“三优先”服务,即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醒目位置张贴老年人优先标识,因地制宜提供为老年人服务的便利措施。无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持有效身份证明和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相关证明,可每年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一次免费体检服务,体检费用由各区县财政部门承担。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难补助的老年人持民政部门颁发的相关证明到实行收
-
如何理解物权的优先度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08同一物上同时并存物权与债权时,除非法律另有规定,物权优先于债权得以实现。表现为四种情形:①所有权优先于债权。②担保物权优先于债权。③用益物权优先于债权。④具有物权效力的债权优先于不具有物权效力的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