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及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应纳税额占应纳税所得额的比率,是税收立法的核心。个人所得税法设置了两类税率。
(一)超额累进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和实行加成征收的劳务报酬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1、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
(1)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6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费用3200元后的余额。
(2)注:1、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1)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6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2)注:1、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成本、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3、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适用于加成征收的劳务报酬所得。)
(1)注:本表所称每次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六条的规定,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后余额。本表是根据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加成征收的规定换算的。
(2)注:1、表中的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二)比例税率
对未加成征收的劳务报酬所得及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
税法规定,对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因而实际税率相当于14%。
(三)计算公式
1、工资、薪金所得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原来是1600,现在是2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一)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500元
50
二超过500元至2000元1025
三超过2000元至5000元15125
四超过5000元至20000元20375
五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251375
六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303375
七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356375
八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4010375
九超过100000元4515375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税办法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生产、经营收入总额减除与其收入相关成本、费用、损失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税率表如下:
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50
二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10250
三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1250
四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4250
五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6750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年度生产、经营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全年应该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计税办法
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纳税人每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现规定每月可以减除800元)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前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计算应纳税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计税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以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税率表三(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20000元的200
二超过20000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
三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项目收入额-800元(或者应税项目收入额×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5)财产转让所得计税方法
财产转让所得,以纳税人转让财产取得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0%.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计税方法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8、财产租赁所得(同4,略)
9、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10、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同7,略)
主要免税项目
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军队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储蓄存款利息,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税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按照规定提存、领取的医疗保险金和基本养老保险金;按照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可以免税。
-
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是什么,个人所得税税率有几档
269人看过
-
计算个人所得税用得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432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税收减免政策,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式
373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扣税标准2022,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429人看过
-
个税税率计算公式
434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二)代扣代缴义务人
122人看过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 更多>
-
个人经营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所得税=个人所得所得税率。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0-23个人家庭生产经营收入的个人所得税一般按年度支付,计算方法是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全年应缴纳税额x适用税率-速度计算扣除数。具体计算项目如下:年度应纳税收入=各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允许补充的以前年度损失额适用税率和速度计算扣除数按年度应纳税收入范围选择:年度应纳税收入不超过15000元,适用税率为5%,速度计算扣除数为0:超过15000元,但不超过30000元,适用税率
-
个人所得税征收公式表及计算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03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费用扣除标准一速算扣除数)÷(1一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公式1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详见所附税率表123)对应的税率; 公式2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
个人所得税怎么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1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实行源泉扣缴与自行申报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现在个人所得税扣多少,。一、现在个人所得税扣多少 2011年9月1日实施,中国内地个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2012年
-
个人所得税工资纳税税率比例如何计算江西在线咨询 2023-04-25工资薪金所得应缴个税的免征额目前为5000元。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
企业征地费扣除方式及个人所得税税率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6企业征地费用处理缴税规定是: 1、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2、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 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