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婚生子孩子的抚养问题该如何处理
未婚生子抚养问题处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未婚生子支付抚养费多少
未婚生子支付抚养费多少具体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2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三、孩子抚养费不给会怎么样
孩子抚养费不给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由法定代理人代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索要抚养费。如果抚养费是经人民法院判决或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一方拒绝履行,抚养的一方可以代未成年子女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二节 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 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n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谁,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问题该如何处理
85人看过
-
女子未婚生三胞胎该如何处理孩子的抚养权
478人看过
-
未婚夫妻的子女如何处理抚养权问题?
455人看过
-
未婚生育后女方不抚养孩子,该如何处理
478人看过
-
孩子抚养费用和抚养权如何处理离婚问题?
356人看过
-
如何处理未婚生子的户口问题?
292人看过
-
未婚生子孩子抚养权的问题。抚养费应该要多少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11依据《民法典》25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歧视或危害。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父方或母方,应当支付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直至其能够独立生活为止。综上,非婚生子女,只要其来到这个世间,就享有其他婚生子女应有的一切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加以歧视或危害无论非婚生子女的父母年龄多大,都对其负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父方或母方,应当支付抚养费,直至其独立生活为止如果非婚
-
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 在抚养问题中如何处理子女抚养权问题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8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1.应考虑父母双方的个人素质、对子女的责任感、家庭环境、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等因素。 2.应考虑不能生育和再婚有困难的父或母的合理要求。 3.在双方的各种条件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原则上由经济能力较强的一方抚养。 4.10岁以上有识别能力的子女,无论随父还是随母,都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 在抚养问题上如何实施: 1.哺乳期内的子女的抚养。“离婚后,哺乳期内
-
未结婚生孩子属于非婚生子吗,抚养问题如何解决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151、未结婚生孩子属于非婚生子,按照规定,不管是婚生子女还是非婚生子女,都是一样享有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的。 2、关于非婚子女的抚养问题可以这样解决: (1)夫妻可以协商决定没有结婚生的孩子归谁; (2)法院起诉解决没有结婚生的孩子归谁。
-
同居生活中如何处理孩子的抚养问题?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由哪一方,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抚养,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解
-
未婚子女归谁抚养怎么处理私生子抚养问题山东在线咨询 2023-12-21未婚子女归最有利于其成长的一方扶养。一般可以由父母协议处理私生子抚养问题,如果协议不成的,可以起诉至法院,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