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处罚能不能调解
行政处罚能不能通过调解进行解决。
行政诉讼原则上法院不能不能以调解方式结案,但是涉及到行政赔偿、补偿,或者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权的案件比如行政处罚案件,法院能不能在行政机关自由裁量范围内依法对处罚幅度进行调解,法院能不能调解方式结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二、劣迹是指行政处罚
不是指行政处罚,而是指刑法上的前科。刑法上所讲的前科,是指曾经被人民法院判处过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并且已经执行完毕的人又重新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条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五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六条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三、行政处罚太高能不能申请破产
公司其实如果面临这种情况,再加上欠其他债务较多,能不能走破产程序。但破产前所受到的行政处罚,到底在破产清偿顺序中处于哪一位置,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个人认为此时可能不能就不了了之了,因为当不足清偿时一般民事赔偿优先于行政处罚,那么一般民事债权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此时缴纳罚款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企业破产法》第二条
企业法人不能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不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不能力可能不能的,能不能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企业破产法》第七条
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能不能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不能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能不能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
调解能否解除行政处罚
374人看过
-
能不能和解行政处罚的问题
203人看过
-
能否通过和解和调解达成行政处罚?
60人看过
-
拒不接受调查能否执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执行方式
482人看过
-
公司注销后行政处罚还能执行吗,行政处罚可以调解吗
178人看过
-
行政调解能复议吗
139人看过
-
行政调解之后能不能进行行政复议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21《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有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 (二)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 行政复议基本制度包括一级复议制度、和议制度、书面审查制度、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
能不能撤销行政处罚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03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任何行政行为如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不适当。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也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所谓“不适当”,是指相应行政行为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符合有关善良风俗等情形。
-
2022年行政赔偿一般能不能调解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01、我国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赔偿案件,是可以进行调解的。成功调解的,则应当出具调解书。 2、《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
-
行政复议申请能不能调解的?怎么解决?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3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做出前达成调解的,应当提供书面协议,不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复议机构应予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