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0:14:41 204 人看过

我国的缓刑制度是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缓刑最早产生于英国,由该国法官希尔首创,但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它是起源于1870年美国波士顿的缓刑法。在我国,缓刑制度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缓刑制度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司法经验,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缓刑制度。

一、目前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刑法关于缓刑适用的条件规定过于笼统

司法实践中社会对“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三个关键词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也存在比较大的弹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如何把握“不致再危害社会”;二是如何把握“有悔罪表现”;三是如何理解“可以”。因为法律未作进一步规定,由法官根据案情进行决策,具体到个案中,法官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几乎无一雷同。

(二)判处缓刑的决策程序透明度不高,也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一般都是合议庭或者审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作出适用缓刑的判决。我国合议制度和审判委员会制度讨论案件是不公开的,当事人和辩护人无权查阅合议笔录和审判委员会笔录,这样导致缓刑的决策程序透明度不高,有的案件适用缓刑的社会效果不好。司法实践中,也确实存在一些法官对本不该适用缓刑的被告人适用缓刑的情形。缓刑适用的决定权在法院,但因为缓刑适用的不公开、不透明,使本来就没有统一标准的缓刑适用缺少了社会监督,缺少有效监督的缓刑适用制度必然滋生出司法腐败现象。

(三)缓刑执行制度不健全,对缓刑人员的考察监管不力

缓刑的执行方式是考察机关考察、社会监督和缓刑犯报告。刑法第76条规定由公安机关对缓刑犯进行考察,所在单位或者组织予以配合,这就明确规定由公安机关考察的缓刑执行方式。刑法第75条规定缓刑犯应当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这样要求主要是为了让执行机关随时掌握缓刑犯的情况,保证执行效果。但在实践中,我国缓刑制度的执行存在着一些问题,法院对缓刑人员“一缓了事”,没有建立规范的定期回访制度;公安机关也由于自身任务繁重,对缓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不力;而在某些地区实行的“社区矫正”工作,则把法定上由公安机关执行的缓刑考察改变成由司法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的,由各基层司法人员、社区、村民委员会相关人员为主体进行的考察矫治,而由于基层人员的法律素养及责任心等问题,往往造成监管、考察不力,以致于某些地方缓刑人员外出打工、经商等无人过问以至于缓而不管。对缓刑人员的考察、监督不力,那么缓刑制度就形同虚设,就无法实现建立缓刑的价值目标。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司法解释,尽快把缓刑适用的条件具体化、标准化

建议立法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应根据审判实践将缓刑适用的条件进一步具体化、标准化,用列举的方法将刑法的一些模糊用语明确化,对现行缓刑适用条件加以修改完善。在立法机关或最高人民法院未做出规定前人民法院应严格执行刑法第七十二、七十四条规定缓刑适用的三个条件。以犯罪分子的社会危害程度为缓刑标准,综合犯罪分子的各种与社会危害性相关的因素和情况,评断裁量适用缓刑。

(二)把好判决关,加强对缓刑适用的监督

为了规范缓刑的适用,增强对犯罪人适用缓刑的透明度,防止缓刑被错用和滥用,设置缓刑听证程序是必要的。法官可以在合议庭讨论前,召开听证会,听取控辩双方关于被告人是否适用缓刑的意见和事实证据。必要时,法官也可以听取被告人所在地居(村)委会、所在工作单位的意见,作为对其是否适用缓刑的考虑。听证程序的开展,可使法官对缓刑的判决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上级法院也要从审判监督的角度,改进监督模式,增强监督力度和深度。笔者建议设立缓刑判决前审批制度。缓刑的判决由上级法院审批,同时限定审批条件范围,和对减轻处罚的条件适用等等。

(三)统一执行机构,对缓刑的执行人员进行必要的资格培训

缓刑的法定执行机构是公安机关,而有些地区则为司法局,必须统一设定。缓刑的执行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心,要有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远非现今的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以及社区、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所能负担,必须进行专业培训。

(四)我国可借鉴国外做法设立专门的缓刑执行机关——社区缓刑执行机构

社区缓刑执行机构应配备专门经过培训、审查后上岗的缓刑考察人员,将被判缓刑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缓刑考察人员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和恶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缓刑考察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缓刑犯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和党的政策,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还要对缓刑犯履行刑法第75条所规定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专门的缓刑考察人员在每一个缓刑犯的考验期间,可以安排缓刑犯参加社区义务服务,每个缓刑犯每月必须参加若干小时的社区服务,内容主要是公益劳动,并接受群众监督,四次以上无故不参加社区服务的缓刑犯,缓刑考察人员可建议法院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司法机关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对缓刑犯的考察与帮教工作。人民法院不能对缓刑犯一判了之,应主动协助社区缓刑执行机构搞好缓刑犯的帮教与考察工作,要定期回访,了解缓刑犯的帮教、改造情况,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法院·耿宙霞夏春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19: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我国非全日制就业问题研究
    一、非全日制就业的重要意义非全日制就业是与非全日制用工相对应的。两者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讲就是非全日制就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是非全日制用工。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来看,只有产生非全日制用工需求,才会相应出现非全日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或用工)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并且比较灵活、便捷,适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实际需要。从国际上看,非全日制就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广灵活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际劳工组织将非全日制就业定义为:非全日制就业是指其正常工作时间少于可比性全日制正常工作时数。欧盟将非全日制就业的定义为少于法定的、集体合同规定的或惯例的工作时间的就业。欧盟为缓解各成员国失业率较高的压力,颁布了《非全日制工作法令》,要求雇主为全体雇员提供弹性就业机会。非全日制就业是欧盟各国实施弹性就业发展战略中最普遍推行的做法。许多欧盟国家非全日制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
    2023-06-23
    363人看过
  • 我国刑事诉讼见证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见证人制度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初具雏形的强制见证模式弊端凸显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勘验、检查、搜查、扣押时需有见证人在场,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建立了强制见证模式的雏形,但是不完善的立法使其弊端凸显。首先,强制见证的范围过窄,侦查行为种类何其多,新刑事诉讼法将侦查实验笔录作为证据的一种,但是侦查实验若没有见证人的参与,几乎等同于侦查机关的自导自演,对当事人而言是及其不公平的。其次,见证制度立法存在诸多歧义和矛盾之处。人民检察院的诉讼规则中规定了见证人应与案件无关,该规定也理应扩展适用于公安机关的侦查程序,因此应当有刑事诉讼法进行规定,而不是《高检院刑事诉讼规则》。法律规定搜查笔录由被搜查人员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一词我们通常理解为多者择一,不邀请见证人的程序也是合法的,那就意味着见证人是可有可无的,强制见证只剩下华美的外衣。再者,见证人制度立法过
    2023-03-12
    392人看过
  • 浅析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农民工讨薪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既有农民工自身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差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如立法不够完善、诉讼周期过长等原因,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农民工讨薪难问题对策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农民工的工资经常被无故拖欠。农民工讨薪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以丰县法院2005-2007年已审结的173件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该问题的全面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一、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一)农民工法律知识欠缺,缺乏正确的救济途径。多数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欠缺,对于劳动法了解不够,
    2023-06-07
    448人看过
  • 我国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制度及法律对策研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遵循世贸组织规则,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法制,继续实施积极,合理,有效的对外投资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是外经贸工作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外商投资领域的国民待遇制度是政府和企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国际法中的国民待遇规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WTO立法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形势下的外商投资促进和管理工作。国民待遇的历史演变(一)国民待遇的起源和演变国民待遇是外国人的传统待遇制度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与本国有特定关系的外国人享有和承担与本国国民平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就是,东道国通过国内立法或签署国际条约向外国人承诺的民商权利不得低于其国民享有的同等权利国民待遇的法律概念是国际经济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交流。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在商品经济不发达、基本自给自足、封闭的奴隶社会和
    2023-05-07
    379人看过
  • 《工伤保险条例》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工伤保险条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工伤保险的相关法规不健全的问题2004年起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工伤保险基金的来源、工伤认定的标准、工伤争议的处理等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缺少一些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2、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制定得不够科学,浮动费率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的问题从费率机制上看,企业浮动费率机制不够完善,使得工伤保险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工伤保险差别费率档次划分较少,没有按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事故发生的概率确定费率,甚至挫伤了部分企业参保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利用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机制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3、从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上看,中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重于待遇的处理(即工伤补偿)轻预防和康复的问题对预防和康复没有作出特别的要求,在工伤预防、职业康复上面投入很少。《工伤保险条例》虽然确定了工伤保险要与事故预防和职业
    2023-06-09
    120人看过
  • 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研究
    按照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犯贪污罪,数额特别巨大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而按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由此可见,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为:从适用罪名来看,只适用于贪污罪、受贿罪;从犯罪情节看,对贪污、受贿犯罪人员是否适用终身监禁,应按照不同情节轻重、不同社会危害大小而予以区别对待。即终身监禁制度只适用于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的情形。终身监禁制度和限制减刑制度均与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紧密相关,但又有所不同,各有侧重,应当依法作出区分,准确予以适用。一是适用的范围。按照刑法规定,限制减刑只可以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
    2023-06-01
    417人看过
  •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正在引起我国物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货主的全部环节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通关代理等业务。第三方物流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并增加灵活性。因此,第三方物流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有迹象表明,公司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也将越来越广。一、第三方物流概述(一)第三方物流的内涵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或T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转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动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第三方”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二)第三方物流的作用1、第三方物流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第三
    2023-04-24
    288人看过
  • 审查逮捕阶段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审查逮捕阶段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1.办理刑事和解案件与审查批捕期限及办案人员紧张相矛盾。刑事案件的审查批捕期限一般只有七天,而刑事和解程序一般要经过告知、和谈、签署协议、履行协议、审批、经科室及检委会讨论、作出处理决定、宣布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有时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对已商定好的赔偿协议会反反复复,从而使办案周期拉长,所花费的精力增多,很多案件往往是检察机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双方的信任,还有可能引起一方或双方的误解,认为是在包庇袒护另一方,导致和解失败,仍作批准逮捕处理,吃力不讨好。由于上述原因,检察机关承办人往往不愿意做刑事和解工作,而是选择按普通程序审查批准逮捕。2.赔偿金额差别大。虽然每个案件的加害方、被害方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应该允许个案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不能排除其中有利用检察机关批捕裁量权达到个人目的情况存在。但由于是双方当事人自
    2023-08-18
    108人看过
  • 我国税收代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税务代理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目前,税务代理行业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行业。以欧洲为例,税务咨询业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近一个百分点,在美国税务咨询业产值在1000亿美元左右;在日本,注册税务师的数量达七万人。我国的税务代理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事业,其产生和发展壮大对于加强税收管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税收和经济秩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借此机会建立、规范和完善税收代理制度以处进税收征管效率更是当务之急,但从我国代理市场现状来看明显与预期相去甚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在税收代理资格认定和税务代理人的确认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税务代理法律,虽然国家税务总局于1994年制订了《税务代理试行办法》,但由于该试行办法的层极较低,还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加之各税务机关还不能有效地分清办理税收业
    2023-06-07
    145人看过
  • 刑事回避制度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回避制度,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就具体办案人员向公安、法院、检察院提出刑事回避申请的事例和情形也很多。但针对回避事由,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举证责任的归属,因此,笔者仅就该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举证责任,不同于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也不同于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承担的举证责任和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负完全举证责任。回避制度是在诉讼过程中单就相关司法工作人员存在某种特定事由,是否参与案件办理、审查活动的规定,由于提出回避的主体不同、情形不同、回避方式不同,从而存在举证责任不同划分的问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刑事回避制度的举证责任因提出回避的主体不同而不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具体情形不再列举)。根据该条款的规定,提出刑
    2023-06-11
    105人看过
  • 国家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国家赔偿法对国家赔偿最终环节的赔偿金兑现和执行问题未作具体规定,导致实践中做法各异,既有悖于法制统一的原则,又增加了国家赔偿决定执行的难度。因此,对国家赔偿执行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适当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一、国家赔偿执行难的原因分析(一)国家赔偿执行规定存在缺位。《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2款规定,国家赔偿由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同时又规定了赔偿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这种制度设计带来的直接困惑就是,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是国家,而实施相关侵权行为的国家机关是具体履行国家赔偿义务的主体,造成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和义务主体相分离,实践中经常发生赔偿义务机关和财政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在能否强制执行这个问题上,《国家赔偿法》第23条只规定了对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决定,必须执行,没有规定赔偿决定书强制执行的主体和执行措施。对于生效的决定书,如果赔偿义务机关不自
    2023-06-06
    368人看过
  • 我国逮捕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论文摘要]济南刑事辩护律师逮捕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它完全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和基本人权密切相关。逮捕本身是保障刑事诉讼的有效手段,但不当的逮捕则会成为践踏人权的工具,因此逮捕制度的合理性尤为重要。我国的逮捕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有关制度设计方面尚有完善空间。[关键词]逮捕超期羁押批捕权逮捕是公安司法机关在一定时间内依法完全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场所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正当法律程序下的逮捕是保障刑事诉讼的有效手段,而不受任何限制的、滥用的逮捕,则会成为践踏人权的工具。因此,现代各国的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对逮捕制度予以明文规定,严格限制逮捕的适用主体、适用条件以及羁押期限等,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逮捕制度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基本人权的消极影响。根据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批准权或决定权属于
    2023-04-25
    224人看过
  • 浅析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民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以来,一大批知民情、解民意、品行好、作风正、有威望的人民陪审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真负责地投入陪审工作,参与审理了大量案件。实践证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有效推行,增进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密切了司法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起到了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强化司法监督、增强司法权威的重要作用,人民陪审员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基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队伍在管理及其使用方面存在五个突出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第一、陪审员素质普遍不高。业务实力与法制素质普遍低下的人民陪审员队伍导致人民陪审员制度流于形式,陷于被动。陪而不审状况相当普遍,开庭审判时,一些陪审员只能呆坐一旁,对陪审内容一
    2023-06-11
    201人看过
  • 我国行政拘留制度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行政拘留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忽视了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性行政拘留限制的是公民的人身自由,而人身自由权四宪法所规定的一种基本权利。但是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行政拘留并没有什么特殊性,该法将行政拘留与警告、罚款、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等并列,在适用程序等方面亦没有明显的区别。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没有体现宪法和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忽视了人身自由权的特殊性。在世界范围来看,由于人身自由是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因此对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发动,必须经法院审查,这是各国公认的行政合法性的基本要求。换言之,任何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决定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即使在大陆法系的行政处罚法中,也没有人身自由罚。立法者可能考虑到我国在社会转型期违法现象比较多,因此设置了这样的处罚种类,但是立法者明显忽视了这种处罚的特殊性,进而忽略了特殊的程序设置,没有在程序上做到更为谨慎,更为严密。(二)缺乏
    2023-04-24
    27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11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问题1、购买对象界定不准,涵盖面过广2、投资比重下降,供求矛盾尖锐化3、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4、政策不够清晰,执行过程中屡被异化,容易产生新的分配不公和腐败(二)廉租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1、廉租房的对象不够广泛2、部分城市尚未建立稳定、规范的资金渠道,使得廉租住房的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3、围绕廉租房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面向低收入家庭的房源仍然不足(
    • 制度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5
      首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用户、消费者提出的产品质量申诉应当予以登记,以便归档备查。 其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产品质量申诉后7日内作出自行处理、移送处理和不予处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诉人。 办法之所以规定了三种处理方式,并不要推卸责任,主要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机关都有其职权范围,它只能根据法律的规定处理其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有关产品质量的申诉是大量的,而且种类繁多,不可能全部都由质量技
    • 假释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是怎样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6
      1、减刑假释工作部门之间缺少沟通 2、减刑假释案件审判职能不明晰。 3、假释比例过低。对策: 1、逐步建立健全法院、检察院、司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2、健全法院内部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机构,落实“阳光审判”。 3、适当增加减刑假释比例,构建科学有效的社区矫正体系。
    •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哪些问题?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30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尚有待建设。目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障权责划分不够清晰,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方面,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滞后的问题日益暴露。同时在法律条文制定方面,仅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法规或由地方出台改革方案,这与社会保障法应有的地位不相称,有时还会产生部门规章之间不衔接、地
    •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6
      你是公司还是劳动者如果是公司,建议你请个律师为你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