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计实施?审计实施的重点和方法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2 18:42:09 123 人看过

什么是审计实施

审计实施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对财务收支项目进行实质性审查,然后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评价。也就是说,审计实施阶段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调的过程,另一个是通过审核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文件、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文件和资料进行沟通的过程,核查现金、有价证券和实物,将调查范围扩大到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即审计人员自行审查取证的过程。这一阶段是整个审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审计人员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增加审计风险,增加审计成本,甚至导致整个审计项目的失败。首先是对现金仓库进行突击盘点。

也就是说,应突击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检查前应保密,清点时间以入境当日为准。审计实践证明,账外资金与正常的金融库存货币有一定的联系,而现金银行往往是“小金库”货币资金的存款。突击检查可以发现单位货币资金与“小金库”的相互挪用,特别是当库存现金为负数时,这种方法是发现“小金库”的有效途径。如果审计项目涉及多个单位,要合理组织力量同时进行现金清查,否则就会失去通过突击清查发现问题的机会。第二个是检查帐户的来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非法篡改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原始会计资料不留痕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财务舞弊和违法行为的不断曝光和查处,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已成为犯罪嫌疑人逃避监管、保护自身的主要手段。这些情况的出现,必然给以审计为基础的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审计调查发现案件线索,完全可以摆脱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依赖,从审计银行账户入手,查清和揭露犯罪事实。因为任何经济案件都与“钱”有关,银行账户是资本活动的载体,能够充分揭示货币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虽然涉案人员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查处,但其资金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会在银行账户上留下运行轨迹。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疑点时,要特别注意银行账户,摸清账户内资金的流向,掌握资金流向及相关活动,掌握案件线索的根源。

审计方法应以银行对账单为主线,采用“倒计时法”对大额银行存款收支进行审计。首先是核对银行对账单,在审核截止日期前与银行账户核对余额是否一致。如有遗留物品,应逐一核对,是否有可疑线索。二是逐笔核对银行对账单中的大额收支与银行账户是否存在不一致。特别是如果银行对账单中有相同金额的收支业务,而银行账户中没有记录,则可能是募集资金转入账外账户(“小金库”),应逐一查明原因。在具备计算机辅助审计条件的情况下,从开户银行提取数据,与被审计银行账户的电子数据核对,可以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三是检查收据的使用情况。

收据是确认公司资金流入的有效凭证。通过对收据使用情况的检查,我们往往可以发现收入资金是否全部入账,并发现账外或“小金库”。首先,检查收据登记制度是否健全:一是检查收据保管与使用是否分离;二是检查收据领用、注销登记是否详细无遗漏;三是检查登记收据与凭证的样式、编号是否一致、完整满足系统要求。其次,关注自购回单费用可能支出的相关主体,检查是否存在回单未登记的情况。如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支出自购回单的费用,但回单未在回单登记簿登记,可能导致账外问题。

第四是检查“临时存款”(临时收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款。

通过经常项目隐瞒收入、调整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常见的欺诈手段。然而,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经常项目隐瞒收支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临时存款”等经常账户作为报销结算账户,预算外资金列在这些账户中。资金来源主要有:一是本单位的杂项收入,如房屋租赁收入;二是向下属单位收取的赞助费;三是向下属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数额;三是,实行收支管理要上交财政账户收费。如果房屋租赁收入被暂停作为“临时定金”,奖金、补贴、招待费等费用将直接在主体中列支。

第五,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人,发现没有记录收入。

有些单位往往不记录一定的收入,因此单靠审计很难发现问题。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有关人员,或者向被审计单位群众了解有关情况,找到账外账户(“小金库”)的线索。六是灵活机动,控制延伸审计。

在审计中,按计划实施审计是基本要求,但如果坚持按计划执行,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各单位情况迥异。在具体审计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不可能找到任何预审调查。在某些情况下,不涉及审计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调整工作思路和审计重点。另一方面,审计实施涉及面广,发现的重要情况可能涉及其他单位。如何将这些问题追溯到底,需要运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手段,通过延伸审计找出问题所在。

七是通过核对支出凭证,找出虚列支出的行为。

目前,由于会计制度和财务法规的不断完善,一个人很难完成虚报、虚报资金等贪污行为,往往通过勾结、内外勾结等手段转移财政资金、侵吞国有资产。很多人的违法行为都比较隐蔽,这就使得审计中发现问题非常困难。审核员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认真辨别支出凭证的真实性,如检查采购实物发票是否附有明细,入库单是否齐全,经办人和承兑人是否签有真签,是否有伪造,等

审核实施的及时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10: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审计方法相关文章
  • 审计机关对事业经费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经费的审计监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务院《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事业经费,是指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地震、海洋、体育、民政、外交及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商业贸易、工商行政、商品检验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包括财政预算拨款、财政预算外安排的各项资金、事业周转金、专项基金和事业性收费等。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事业经费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事业经费的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第四条审计机关对事业经费审计的目的是,有利于保证事业经费预算执行和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促进有关事业主管部门加强事业经费管理,保障各项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第五条审计机关对事业经费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管理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一)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的编报及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
    2023-04-24
    110人看过
  • 审计机关对行政经费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经费的审计监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务院《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经费,是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警部队、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等。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经费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第四条行政经费审计的目的是,有利于保证行政经费预算执行及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提高行政经费的管理水平,节减开支;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国家职能的行使和机关、团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第五条审计机关对行政经费收入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一)预算拨款是否及时记入有关经费帐户,并如数存入规定的银行专户;(二)行政性收费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是否合法,并报经省级以上财政、物价部门审批、备案,收据是否合法、
    2023-04-24
    467人看过
  • 会计报表审计重点是什么
    1、其他应收款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在注册时,为增加实力,树立企业所谓的形象,达到工商部门核准登记注册的目的,就东拼西凑筹借资金,在账务处理上有账有证,有借有贷,可验资时点一过,企业就采取“瞒天过海”的手法,抽逃资金,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银行存款,把其他应收款账户当作“避难所”,从而虚增了资产,虚设了实收资本。2、存货中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单位任意改变已经确定的摊销会计政策,丢掉一贯性原则,随心所欲,在一个年度内,当经营状况下滑时,采用五五分摊法,当经营状况旺盛时,则采用一次性摊销方法,把摊销方法变成了企业的“减压器”。3、待摊费用在审计中发现,有的企业把待摊费用账户视作其平衡企业经营好坏、盈利水平高低的“调节器”,任意改变会计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主要表现在:一是将1年内摊销转为1年以上;二是对于已记入账面的待摊费用不按确定标准计摊,多摊、少摊或不摊;三是应记入当期成
    2023-03-21
    345人看过
  • 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实施办法[失效]
    发文单位:审计署文号:审法发[1996]361号发布日期:1996-12-16执行日期:1997-1-1失效日期:2001-8-1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机关的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及时向各级政府提供经济运行信息,促进宏观调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审计调查,是指审计机关依法运用审计手段,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的专门调查的活动。第三条审计机关实施专项审计调查,应当成立一个或若干个专项审计调查组。专项审计调查组对派出的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第四条审计人员按照派出的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第五条审计人员办理专项审计调查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如实反映调查事项的真实情况,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作出符合事实的结论。第六条审计人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
    2023-04-24
    414人看过
  • 小议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几点体会
    作者:竹溪审计…2010-5-413:20:25来源:许典安2010年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全文共7章5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了明确和细化,使审计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审计监督职责更加明了,这对于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强化审计监督指导和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各地审计机关正在普遍宣传、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5月1日就将正式实施,如何正确贯彻实施,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件大事,本人通过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及以往的审计工作情况,针对几个具体问题谈点自已的体会供同仁参考。一、审计依据问题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报告中审计依据有两种操作方式
    2023-04-24
    263人看过
  • 全面实施计算机审计程序是否可行
    各组织、各部门都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纷纷开展各种内部审计活动。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监督职能,监督与服务难以统一;二是我国没有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而内部审计师的素质较低,内部审计师主要来源于会计和审计,不利于审计范围的扩大。另外,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通常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的职能部门也依附于其他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不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地位无法体现,权限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的发展,是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一些粗浅认识。一是转变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审计署明确指出,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促进组织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内部审计仅停留在监督职能的履行中,不能为组织创造价值或提高组织的价值,就会破坏内部审计存在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应将目标转向以提高
    2023-05-02
    368人看过
换一批
#审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监督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审计基本方法是指审计调查、分析、调整和报告;审计技术方法是指核对法、审阅法、查询法、分析法、盘存法、实验鉴定法、详查法、抽查法等。它们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 更多>

    #审计方法
    相关咨询
    • 审计局为什么说无法实施固定资产盘点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31
      审计报告中说无法实施固定资产盘点意思就是固定资产无法盘点。附注:对于固定资产无法盘点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为注册会计师盘点固定资产的要求被被审计单位拒绝或无法进行,而使注册会计师无法查固定资产有无问题,属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注册会计师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报告中导致无法表示意见的事项例子:**公司未对2015年12月31日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 新的审计法实施条例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4
      不是有新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而是最近修改了原先的条例。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日前正式公布,将于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条例》扩大了可以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监督的范围、审计机关的权限及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做出明确规定。在审计监督的范围上,条例增加规定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
    • 计生法实施条例实施细则的内容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30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对直接管辖范围内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隐瞒不报的;(二)授意弄虚作假,造成计划生育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三)提拔任用计划外生育人员的;(四)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 重点推广计划实施办法第29条包括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21
      申请验收的项目单位根据任务来源或隶属关系,向其主管机关提出验收申请,并填写《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附件六)一式三份。对意义重大的项目,可经地方科委或有关部门科技司(局)报国家科委组织验收。
    •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5
      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而制定的。 2、法律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九条国务院编制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