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逃罪是指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的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从监禁场所或押解途中脱逃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若成功脱逃,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本罪的主体是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关押的未决犯。
根据法律规定,若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成功脱逃,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监禁场所脱逃,或在押解途中脱逃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关押的未决犯。
脱逃罪的法律定义
脱逃罪,又称逃离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在被捕后,擅自脱离司法机关对其进行羁押或监管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七条的规定,脱逃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法律定义为:
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
犯罪主观方面: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羁押和监管,仍然实施上述行为。
犯罪构成要件:
1. 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犯罪行为涉及对他人人身自由的非法剥夺,包括擅自离开羁押场所、擅自离开监管场所等。
2. 逃避羁押或监管:犯罪人通过自身行为,逃避司法机关对其人身自由的合法约束。
3. 明知故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羁押和监管,仍然实施上述行为。
4. 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包括对司法机关正常工作的影响、他人人身安全的威胁等。
脱逃罪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七条的规定,犯本罪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并致使被羁押的人或者被告人、罪犯脱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脱逃罪属于危害性较大的犯罪行为,对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对社会危害性较高。行为人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从监禁场所脱逃或在押解途中脱逃的行为。犯罪主体为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关押的未决犯。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犯罪构成要件包括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逃避羁押或监管、明知故犯、社会危害性。脱逃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犯本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可能导致被羁押的人或被告人、罪犯脱逃,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行为人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脱逃罪的主体是谁,哪些人可以构成脱逃罪
196人看过
-
逃脱罪越狱罪有哪些处罚
370人看过
-
逃脱罪和脱逃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30人看过
-
脱逃罪,犯罪概念要件有哪些
476人看过
-
脱逃罪受时效限制有哪些
439人看过
-
脱逃罪的客观要件有哪些内容
126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抓捕脱逃构成脱逃罪吗,法律有哪些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3-11-22抓捕脱逃构成脱逃罪,但是也必须要符合我国法律当中所规定的犯罪的构成要件,比如说我们国家《刑法》第367条当中明确的规定了,构成了脱逃罪是要求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分子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
-
哪些是脱逃罪,脱逃罪怎么判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4(一)脱逃罪的概念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 (二)脱逃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接受司法机关依法对其所采取羁押、监管,是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必须遵守的义务。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羁押场所主要是指看守所。改造场所主要指监狱、劳动改造管教队、少年犯管教所等。另外
-
构成脱逃罪的条件会有什么?,有哪些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01-30构成脱逃罪的条件: 1、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羁押场所主要是指看守所; 3、本罪的主体必须是依照本法与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
脱逃罪的帮助犯要如何量刑,有哪些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05脱逃罪的帮助犯的量刑一般是比照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从轻或减轻处罚。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为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逃离监禁处所的行为构成脱逃罪,一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脱逃罪的帮助犯属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法律规定的脱逃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1-08脱逃罪构成要件是: 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 3、主体是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