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发现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存在职务侵占行为的,可以向公司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举报。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一、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
职务犯罪,根据不同罪名,分别有不同的量刑标准。
例如:贪污罪、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枉法仲裁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等等。这些都是职务犯罪,因为罪名不同,量刑标准各不相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这个可以当做准则性的一个规定。最高法最高检印发《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是对务犯罪量刑的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要求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实行上下两级检察院同步审查的工作机制,确保了职务犯罪分子量刑适当、罚当其罪。
二、职务犯罪立案标准
1、贪污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情节较重的(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
2、受贿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3)强行索取财物的。
3、职务侵占罪:5000元~20000元以上;
4、挪用公款罪:10000~30000以上(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5000~1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5、单位受贿罪:10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2)强行索取财物的;
(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
职务犯罪举报部门针对私营企业
65人看过
-
公司高管职务侵占可以报案吗
386人看过
-
职务犯罪办案程序如何
265人看过
-
私企职务侵占如何处置
199人看过
-
如何防止职务犯罪应如何避免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
402人看过
-
私企员工如何写辞职报告
345人看过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
私企的职务犯罪案在检察院能管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9-17《》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可以并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1、构
-
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企业高管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1-14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企业高管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此处应严格划分“职务上的便利”与“工作上的便利”之差异,因为这是划分此罪与彼罪的关键要件。从广义上来说,“工作上的便利”包括“职务上的便利”与“非职务上的便利”,“非职务上的便利”通常被理解为工作环境上的熟识便利。
-
这个如何认定企业高管职务侵占罪?江西在线咨询 2023-05-24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企业高管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此处应严格划分“职务上的便利”与“工作上的便利”之差异,因为这是划分此罪与彼罪的关键要件。从广义上来说,“工作上的便利”包括“职务上的便利”与“非职务上的便利”,“非职务上的便利”通常被理解为工作环境上的熟识便利。
-
高检群众举报职务犯罪流程是如何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04为了充分保障公民行使这一民主权利,检察机关普遍建立了举报中心,通过设置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开通网上举报等,以畅通举报渠道,方便群众举报。
-
公司高管职务侵占能否报案?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27在面对此情况时,您可以自由选择向相关部门报警。根据我国众所周知法律规定,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在其管辖范围内发现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的证据或犯罪嫌疑人时,均享有法定权利和责任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审判机关提出正式报告或揭发行为。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的司法部门对公众向这些执法报告、举报行为,无论内容如何,均需予以接收并妥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