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重大疾病包括:严重传染病;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反复发作的,无服刑能力的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法律其他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结婚后发现一方有重大疾病可以申请离婚。我国法律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第一千零五十三条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n(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n(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n(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n(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n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重大疾病取保候审需要什么证明
439人看过
-
重大疾病取保候审能开瘦吗
385人看过
-
取保候审什么疾病算是严重
405人看过
-
重大疾病取保候审流程有哪些
314人看过
-
取保候审是否适用于重大疾病患者?
198人看过
-
取保候审中何为严重疾病
372人看过
-
取保候审范围包括哪些重大疾病?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031、看具体的疾病。现行法律法规在对罪犯是否患有严重疾病的确定,是以省级政府指定的医院出具的证明材料即可。实际上,不同的医院由于医生水平的差异,以及医院的仪器设备,等级标准的差异,所作出的诊断也有所不同,加之法律上对医生没有的行为没有硬性约束。 2、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
-
涉嫌重大疾病和严重疾病的取保候审期限为多久广东在线咨询 2021-10-22取保候审严重疾病的范围具体如下:1、严重传染病;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定的职业病;2、反复发作的,无服刑能力的各种精神病,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3、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消化系统疾病;4、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等;5、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6、严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合并重要
-
重大疾病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05展开全部如果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条件:(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重大疾病的人取保候审会判刑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14现行法律法规在对罪犯是否患有严重疾病的确定,是以省级政府指定的医院出具的证明材料即可。实际上,不同的医院由于医生水平的差异,以及医院的仪器设备,等级标准的差异,所作出的诊断也有所不同,加之法律上对医生没有的行为没有硬性约束。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重大疾病不准取保候审法院怎么判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6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