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行政诉讼法律规范中的推定规则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21:16:03 449 人看过

行政审判实践中,由于缺乏对推定证据规则的一般理论研究,从而导致一些同类案件在裁判结果上各异。因此关于推定规则的司法运用,及其对诉讼正义与效率价值目标的影响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被告过错的推定行政诉讼法第3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若干解释》)第26条第1款,关于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规定,属推定规则在立法上的重要体现。行政审判中,举证责任倒置分配原则的设立依据源于过错推定原则,即被告若举不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则当推定其过错成立。此亦完全符合推定可以免除主张推定事实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把证明不存在推定事实的举证责任转移于对方当事人的规定。

二、被告举证不能的推定行政诉讼法第43条、《若干解释》第26条第2款,赋予了审判人员在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不提供或逾期提供证据的情况下,从而推定被告举证不能的权力。适用本条时应当注意此为一般性规定,对于被告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而延误举证的,以及案涉国家重大利益或第三人合法权益时,法官应排除推定规则的适用。

三、被告匿证的推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行政证据规定》)第69条规定,原告确有证据证明被告隐匿了对其不利证据的,可以推定原告主张成立。本条规定的推定属于事实推定的一种形式,意在规范被告依法举证,防止被告匿证或毁证等妨碍举证情形的出现。

四、原告未过诉期的推定《若干解释》第27条第(1)项、《行政证据规定》第4条第2款确立了被告对原告起诉是否超过法定期限的举证责任。因为被告在作出涉及相对人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时,有责任同时告知诉权、诉期。原告提起诉讼所负担的仅为初步证明责任,对原告是否超过诉期的举证,归属严格证明责任,应当转嫁于被告。若被告举证不能,则推定原告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五、原告委托成立的推定《若干解释》第11条、第25条规定了在口头委托的情况下,若被诉机关等拒绝法院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原告进行核实的,则推定原告的口头委托成立。本条意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诉权,以方便特殊情况下的当事人进行诉讼。如此设定推定充分考虑和保护了弱势原告的程序性权利。

六、原告放弃举证权利的推定由于原告参与了特定事实举证责任的分配,因此,原告的举证亦应遵循举证期限的规定,以实现公平诉讼,提高诉讼效益。故《行政证据规定》第7条第1款规定,原告、第三人在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无正当理由不提交证据的,推定其放弃举证权利。为了限制行政程序中,原告举证权的滥用,防止原告恶意隐瞒证据,以提高行政效益,该司法解释第59条规定,原告在行政程序中不依法按被告要求举证的,推定其在诉讼程序中丧失举证权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3日 02: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最新解读
    一、强化被告的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是“民告官”的诉讼,为了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原告,证据规则强化了被告的举证责任,而不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证据规则。既规定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要对自己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向法院提供证据来加以证明;又规定了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行政机关在不能提供或不能在期限内提供相应证据时,要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由于被告负举证责任,所以证据规则特别强调,即使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也不能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另外,还有许多规定体现了保护弱者的思想。如原告确有证据证明被告持有的证据对原告有利,但被告无正当事由拒不提供的,法院就可以推定原告的主张成立。法院不得为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调取被告当时未收集的证据,这就要求行为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的当时就必须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也防止出现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审原告的现象。明确规定被告不到庭而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
    2023-03-21
    196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最新解读
    另外,还有许多规定体现了保护弱者的思想。如原告确有证据证明被告持有的证据对原告有利,但被告无正当事由拒不提供的,法院就可以推定原告的主张成立。法院不得为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调取被告当时未收集的证据,这就要求行为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的当时就必须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也防止出现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审原告的现象。明确规定被告不到庭而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将不作为定案的依据,除非是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这样规定将进一步督促行政机关履行出庭义务。二、严格举证期限证据规则规定,行政机关的举证期限为10天,从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被告不仅要在此期间内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而且还要提供其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就要被视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方也有举证期限的规定。原告要在开庭前或者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
    2023-05-02
    384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最新解读
    另外,还有许多规定体现了保护弱者的思想。如原告确有证据证明被告持有的证据对原告有利,但被告无正当事由拒不提供的,法院就可以推定原告的主张成立。法院不得为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调取被告当时未收集的证据,这就要求行为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的当时就必须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也防止出现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审原告的现象。明确规定被告不到庭而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将不作为定案的依据,除非是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这样规定将进一步督促行政机关履行出庭义务。二、严格举证期限证据规则规定,行政机关的举证期限为10天,从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被告不仅要在此期间内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而且还要提供其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就要被视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方也有举证期限的规定。原告要在开庭前或者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
    2023-06-02
    135人看过
  • 解读行政诉讼证据规定
    行政诉讼证据
    解读行政诉讼证据规定:鉴定结论有异议原告可申请重新鉴定在行政诉讼中,如果原告或者第三人有证据或者有正当理由表明被告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鉴定结论可能有错误,则可在举证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今天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有关鉴定结论的认定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规定指出,当事人对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应予准许: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人不具有相应的鉴定资格的;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经过质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式解决。规定指出,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如果在举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则应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
    2023-06-06
    13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的自认规则
    自认,主要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所主张的对其不利的事实予以承认,分为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一般而言,一方当事人承认对其不利的事实,将免除对方的举证责任。工商行政执法中涉及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对工商机关调查的关于其涉嫌违法的事实予以承认,也即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当事人的陈述是工商行政执法中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理论界大多认为,自认是当事人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此可见,当事人的自认可以作为工商行政执法中的证据。自认制度作为诉讼证据制度和程序证据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事诉讼中运用较多,而在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运用时受到较多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承认当事人在行政程序中自认的拘束力,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行政机关采取各种办法甚至包括违法手段迫使当事人自认其行为违法,不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与我国有关法律所倡导的依法治国的理
    2023-06-06
    111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
    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包括:1.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2.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4.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二、行政诉讼诉讼时效是多久行政诉讼起诉时效是,如果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是六个月;复议后再提起行政诉讼,自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
    2023-05-27
    422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8
      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规定,具体的内容有: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
    • 行政诉讼中止诉讼中止诉讼法律规定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09
      行政诉讼中止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诉讼中止贯穿于行政诉讼各个阶段,它不仅能够保障诉讼活动程序正常,还能够确保诉讼活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达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国家司法权威目的。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规则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6
      诉【行政强制】。本项将“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纳入可诉行为,与行政强制法进行了呼应。需要注意的是:①本项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分《行政强制法》规定的、和其他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二种。劳动教养、收容教育等,即属于其他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②行政强制执行,包含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和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的执行。
    • 行政诉讼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1
      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之前,出现了某些使审判在一定期限内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时,决定暂时停止案件审理,待有关情形消失后,再行恢复审判的活动。 二、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1条的规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中止审理: 1、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2、起诉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在较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
      重庆在线咨询 2021-08-09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包括证据要经庭审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对证据进行质证的要求是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当事人可以对证据互相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