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露别人隐私犯什么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7 21:43:40 307 人看过

我国刑法是没有个人隐私罪这一罪名,而与个人隐私相关的罪名是个人信息罪,个人信息包含个人的隐私。隐私是个人不愿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对于他人的隐私,我们应当尊重。隐私必须具有合法性、秘密性,他人可以放弃自己的隐私,但是我们不得侵犯别人的隐私。

一、房屋拆迁补偿款信息能否被公开?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且公民个人有权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分,对于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依照我国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的规定,在征收国家集体土地单位、个人的房屋过程中,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依法建立房屋征收补偿档案并将分户补偿情况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且《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

由此可见,房屋拆迁补偿款发放使用情况不涉及特定公民的个人信息,明显不属个人隐私。

二、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哪些内容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生活的秘密,这个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如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薄、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自己的秘密不愿然他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叫隐私权。

隐私权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生活的秘密,这个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如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薄、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自己的秘密不愿让他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叫隐私权。

三、医院泄露病人隐私找谁

医院泄露病人隐私,可以找管理医院的卫生行政部门反映。涉及干部的,可以向该医院所在的县市区纪委举报,涉嫌犯罪的可以向该医院所在的县市区公安机关报案。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16: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房屋征收相关文章
  • 医院透露病人隐私赔多少钱
    医疗泄露患者个人隐私的,患者可以与医疗协商赔偿的问题,如果协商不成的,患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到法院起诉医疗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刑法中关于非法获得个人信息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三款: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
    2023-03-06
    275人看过
  • 隐瞒犯罪所得与泄露个人照片隐私
    行为人泄露他人个人照片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一、中国刑法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既遂怎么量刑中国刑法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的处罚,是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
    2023-06-20
    187人看过
  • 如何举报别人泄露隐私
    法律综合知识
    侵犯个人隐私可以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维权。隐私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他人不得侵犯。如果侵犯,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法律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赔偿的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根据侵害的情节、后果和影响来确定赔偿数额。《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024-08-12
    472人看过
  • 揭露别人隐私属于侵权吗
    一、揭露别人隐私属于侵权吗如果揭露他人隐私就属于侵权行为,理应对受害者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如果对对方造成损害的,对方有权要求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网络曝光个人隐私算犯罪吗如果网络曝光个人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按刑法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当整事人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
    2023-05-03
    252人看过
  • 恶意泄露别人隐私的后果
    恶意泄露别人隐私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法承担行政责任,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恶意泄露别人隐私的后果的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三节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十二条 有
    2022-06-24
    314人看过
  • 暴露别人隐私能不能起诉
    一、暴露别人隐私能不能起诉当个人的隐私被他人暴露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行为是否构成法律上的侵犯,以及我们是否有权利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1.事实上,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隐私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当个人隐私被非法暴露时,被侵犯人完全有权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2.具体而言,被侵犯人可以到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立案,要求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附带民事赔偿及精神损失费。二、侵犯个人隐私的法律依据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民法典》为个人隐私的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1.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2.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明确列举了侵犯隐私权的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
    2024-07-30
    61人看过
  • 暴露人家隐私有罪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暴露人家隐私有罪吗在讨论暴露人家隐私是否有罪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故意暴露他人的隐私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更可能涉及违法。1.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也明确规定了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会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情节较重的,处罚还会相应加重。3.更严重者,如果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条款,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那么行为人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二、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在谈到隐私权时,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就是未成年人。那么,18岁以下的人有没有隐私权呢?答案是肯定的。1.隐私权是每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不论年龄大小。2.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
    2024-08-06
    427人看过
  • 露脸和隐私被别人威胁怎么办
    若您在网络环境中遭受到了陌生人以曝光私人照片为手段进行的威胁行为,强烈建议您向警方报案处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对于实施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等违法行为者,将给予五天至十天的行政拘留,以及相应的罚款处罚;如果情节更为严重,则可能面临十天以上十五天以下的拘留,同时还须承担罚款金额不超过一千元的额外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2024-05-19
    197人看过
  • 透露隐私认错了会判刑吗
    关于对揭露他人隐私行为判处刑事责任的规定如下所述:首先,若揭露他人隐私行为被认定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且情节较为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同时处以罚金或单处罚金的附加刑罚;其次,如果该行为情节特别严重,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2024-04-24
    450人看过
  • 被别人在网络泄露隐私怎么办
    一、被别人在网络泄露隐私怎么办1、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偿或者向法院起诉维权。2、法律规定:《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侵犯隐私权的赔偿责任是怎样的侵犯隐私权主要是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有时会涉及财产赔偿责任以及行政、刑事责任。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一款,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止侵害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
    2023-04-20
    232人看过
  •  泄露他人隐私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传播他人隐私信息或丑事信息会侵犯个人隐私权,包括公开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非法侵入、搜查别人住宅,监视别人住所等侵权行为。若故意传播他人隐私信息,则可能受到治安处罚和侵权责任。传播他人隐私信息或者丑事信息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1、若故意传播他人隐私信息,则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受害人可以搜集相关证据并报警,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2、受害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可以告被告以治安处罚和侵权责任。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如下: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别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别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别人,监视别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别人私生活镜头,窥探别人室内情况;4、非法
    2023-11-14
    147人看过
  • 隐私被泄露犯法吗
    一、隐私被泄露犯法吗有民事责任。搜集证据,报警后,调解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侵权赔偿。侵权者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风险和危害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还可能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复制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
    2023-05-03
    396人看过
  • 泄露个人隐私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才算是犯罪行为,因此泄露个人信息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对社会来说影响重大的才算是犯罪的行为。因此作为拥有他人个人信息的机构,不能随意地向他人泄露别人的个人信息,以免导致犯罪。三大运营商个人信息可以往外泄露吗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所以,三大运营商不可以将个人信息往外泄露。个人信息滥用情况分类第一种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有关机构超出所办理业务的需要,收集大量非必要或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比如,一些商家在办理积分卡时,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机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信息;一些银行要求申办信用卡的客户提供个人党派信息、配偶资料乃至联系人资料等。第二种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有关机构未获法律授权、未经本人许可或者超出必要限度地披露他人个
    2023-07-05
    82人看过
  • 透露别人手机号犯法吗
    泄露别人电话号码属于违法,个人电话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一、贷款公司私自调查个人信息怎么办1.私自调查个人信息,侵犯隐私,属于违法行为。应该收集证据,报案或起诉处理。2.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有哪些?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个人私事和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一般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一)窃取、刺探他人隐私(二)擅自披露、公开他人的隐私(三)侵入、侵扰他人私生活空间(四)妨害他人的私生活安宁(五)侵害他人的个人信息、通信秘
    2023-04-03
    282人看过
换一批
#土地征收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房屋征收是指房屋征收部门通常是政府城市建设部门在项目审批的基础上,对居民居住房屋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有偿回收。房屋征收部门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和补偿。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和补偿的具体工作... 更多>

    #房屋征收
    相关咨询
    • 透露他人隐私影响到其家庭算犯罪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0
      如果影响到家庭了人家起诉你其实就算是犯罪了,这个罪大小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总之是不好的,要注意不要透漏别人的隐私。
    • 查会不会透露个人隐私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6
      肯定会啊~户口本上有你的详细信息。如果有人查你的户口。你需要让他出事工作证,已经工号/警号。
    • 私自揭露别人隐私怎么办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经房主允许,私自使用他人房屋的,是属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房主是可以报警处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 (二)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
    • 私自暴露个人隐私,是否侵犯个人隐私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08
      个人隐私可以包括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
    • 泄露他人隐私侵犯个人隐私吗,侵犯个人隐私吗,如果有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8
      个人隐私可以包括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