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债权人申请支付令而开始。有权提起支付令申请的,是依法享有债权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被申请人是依法负有清偿义务的债务人。
二、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14条和《民事诉讼法》第429条的规定,支付令的申请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债权人申请给付的范围,仅限于请求给付金钱或汇票、本票、支票以及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单等有价证券。
2.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到偿付期且数额确定,并写明请求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3.债权人没有对等给付义务,即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债务关系是单向的。
4.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三、债权人申请支付令,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4条的规定,支付令的申请书应写明下列事项:
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地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请求给付金钱的数量,或有证价券的数量及种类,以及请求给付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3.写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请求人民法院发出支付令。
四、债权人提出支付令的申请后,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条件,由审判员一人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方式,是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审查的范围,包括下述事项:
1、主体资格审查.
2、请求内容的审查。
3、请求的事实和证据的审查。
-
可以异地申请法院支付令吗,申请支付令流程是怎样的
410人看过
-
支付令委托代理期限怎么写,申请支付令流程是怎样的
117人看过
-
如何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期限是多久
284人看过
-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费用由谁出
498人看过
-
处理支付令的法院流程是什么?
76人看过
-
一般网贷会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237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支付令要付诉讼费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7依法申请支付令的,比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的1/3交纳。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十三条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
-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31(1)拖欠属实的,可以在支付期限内(15日内)支付,避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2)依照的规定,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无须审查异议是否有理由,应当直接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无效。因此在收到支付令的15天之内,用人单位如果认为支付令所说的内容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提出异议时,应当以书面方式对支付的数额或者支付的理由提出异议,而不能“经济困难”、“无力支付”等理由提出异议,更不
-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该如何处理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09第一百九十一条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第一百九十二条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
-
劳动者应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提供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22持欠条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有工资欠条或达成有支付协议不按约定履行支付义务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申请支付令需要提交申请书、欠条、申请人身份证件。申请书应当具备以下内容: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2、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给付的工资数额;3、劳动者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4、用人单位的财
-
劳动纠纷申请支付令和仲裁流程是怎样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03下面是关于: 劳动纠纷申请支付令和仲裁问题的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拖欠工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但是此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根据劳动法,劳动纠纷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才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如果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