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文件审查的方法与技巧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1-05 12:20:05 209 人看过

一并审查的受理条件包括附带性、确定性、适用性、程序规范和审查标准。附带性指其并非独立的诉讼请求,要满足相应的要求才能纳入司法审查。满足条件后,一并审查的程序规范包括管辖要求、时间要求和制定机关参与等。审查标准包括职权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正当。如果审查结果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将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这一制度有助于监督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一并审查的受理条件并不是一项独立的诉讼请求,要满足以下要求才能将其纳入司法审查:附带性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在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请求人民法院审查相关规范性文件。换言之,一并审查是附属诉讼,不能独立成诉。2.确定性《行诉解释》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请求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应当提供明确的文件名称或者审查对象。”据此,一并审查的对象必须明确。3.适用性《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审查”。据此,一并审查的对象,限于被诉行政行为所援引或适用的规范性文件。(二)一并审查的程序规范《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七条,分别从管辖、时间、制定机关参与等不同方面作出规定。1.管辖要求《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审查的,由行政行为案件管辖法院一并管辖”。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一并审查”是附属诉讼,主要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具有作为行政行为依据的“合法资格”,其管辖法院应当取决于行政案件,而不能相反或者专属于特定级别的法院。2.时间要求《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查的的规范性文件,一般应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主要是考虑到随着举证与庭审的深入,原告可以充分了解被告的执法依据,相应提出一并审查请求。3.制定机关参与《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举证要求是专门为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增设的,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法院主动听取制定机关的意见,另一种是制定机关申请出庭陈述意见。前者是针对人民法院发现规范性文件可能违法的情况,后者是应制定机关的申请进行的。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行政机关不申请出庭陈述意见,也不影响法院依法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三)一并审查的审查标准《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对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可以从两条路径展开:一是“整体审查”,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权限、程序出发,将规范性文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审查。二是“具体审查”,针对被诉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具体条款进行审查。1.职权合法《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或者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范围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职权法定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基本前提,制定规范性文件同样如此。2.内容合法《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三)项、第(五)项规定,“与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相抵触,或者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增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义务或减损其合法权益,或者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归纳来看,该条款旨在突出强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要遵循法律保留、法律优先、法制统一等基本原则,防止权力任性。3.程序正当《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未履行法定批准程序、公开发布程序,严重违反制定程序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完备的制定程序是保障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法定批准、公开发布环节,因影响重大,需要得到严格的遵守。同时,按照上述规定,只有在严重违反制定程序时,才会被认定为不合法。(四)一并审查的审查结果新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经审查认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为此,《行诉解释》按照立法原意,对如何行使好建议权作出细分,进一步发挥“一并审查”的监督作用。1.裁判方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合法的,可以作为行政行为依据。需要强调的是,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结果,不是体现在判决主文中对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直接作出判断,而是体现在能否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依据适用,并予以说理。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原告要求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法院认为不合法的,除了不予适用以外,还应阐明理由,明确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具体原因。2.配套处理——外部处理程序。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对于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的处理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提出处理建议并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机关。第二种是提出修改或者废止该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建议。第三种是对于情况紧急的,可以建议制定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立即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内部备案程序。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对于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裁判,人民法院还需要完成法院系统内部的备案。

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的程序规范

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法院对当事人主张的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一并进行的审查。这一程序规范涉及到行政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的程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依法审查:法院应根据法律规定,对当事人主张的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2. 被告举证:被告在行政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其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以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

3. 审查范围:法院仅对当事人主张的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不应对行政行为本身进行审理。

4. 审查方式:法院可以采用书面审查、口头审查、听证审查等方式,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5. 审查标准:法院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包括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等方面。

6. 审查结果:法院应在审查结束后,对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的结果进行告知,并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判决。

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的程序规范,是保证行政诉讼公正、合法进行的重要手段。只有严格遵循这一程序规范,才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根据所给段落,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并审查的受理条件并不是一项独立的诉讼请求,要满足附带性审查的受理条件,包括确定性、适用性和程序规范。同时,一并审查的审查标准包括职权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正当。最后,一并审查的审查结果包括裁判方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合法的可以作为行政行为依据,不合法的不作为依据适用)和配套处理(外部处理程序和内部备案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四十八条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并审查时,可以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是否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等方面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

(一)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或者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范围的;

(二)与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的规定相抵触的;

(三)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或者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四)未履行法定批准程序、公开发布程序,严重违反制定程序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的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7日 18: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举证责任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案件申请再审技巧
    文/张*明整理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违反法律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再审。2、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向下级人民法院提取全部案卷材料,自己进行审理;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接到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原审人民法院,应从速进行再审,并将再审结果上报上级人民法院。3、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违反法律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4、是决定再审的案件,均应作出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5、重新组成合议庭,原合议庭成员不得参加新组成的合议庭。6、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是一个审级,没有自己的审判程序,再应根据原来审判本案的不同情况,分别加以处理。原来是第一审的,再审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出判决、裁定
    2023-06-13
    469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据审查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审查方法与技巧一、巧用证据交换手段,确保庭审质效一般来说,复杂疑难的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的证据种类,数量较多,如把这些繁多且复杂的证据材料一下全部放置于庭审中“会诊”,势必会增加庭审负担,进而降低庭审质效,审判法官也很难在有限的庭审时间内对如此繁多的证据材料的真伪及证明力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审判法官如遇到复杂疑难案件,应主动启动庭前证据交换程序,促使当事人在庭前将其持有的证据予以提供,并通过证据交换、质辩,从而达到了整理和固点诉讼争点及确认证据证明力的效果,为开展好庭审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既保障了庭审质效,又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认证水平。二、适度引导举证,明确举证、查证范围由于当事人身份不同,固其文化素养、法律知识、诉讼技能等明显存在差异。为使当事人特别是弱势诉讼群体迅速明白诉讼旨意,更好地维好自己权益,审判法官应对弱势主体的举证要求适度加以引导,有利于庭审活动的顺利展开,既能
    2023-06-20
    140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据审查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一、巧用证据交换手段,确保庭审质效一般来说,复杂疑难的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的证据种类,数量较多,如把这些繁多且复杂的证据材料一下全部放置于庭审中“会诊”,势必会增加庭审负担,进而降低庭审质效,审判法官也很难在有限的庭审时间内对如此繁多的证据材料的真伪及证明力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审判法官如遇到复杂疑难案件,应主动启动庭前证据交换程序,促使当事人在庭前将其持有的证据予以提供,并通过证据交换、质辩,从而达到了整理和固点诉讼争点及确认证据证明力的效果,为开展好庭审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既保障了庭审质效,又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认证水平。二、适度引导举证,明确举证、查证范围由于当事人身份不同,固其文化素养、法律知识、诉讼技能等明显存在差异。为使当事人特别是弱势诉讼群体迅速明白诉讼旨意,更好地维好自己权益,审判法官应对弱势主体的举证要求适度加以引导,有利于庭审活动的顺利展开,既能明朗当事人的举证范围,又明
    2023-05-24
    333人看过
  • 质证在行政诉讼中的作用与技巧
    1、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2、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证据的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示,并由当事人质证。3、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4、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发问。行政诉讼中如何让原告适格?在行政诉讼中,原告适格所必须的相关条件为: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等。《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十五条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
    2023-07-03
    223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据审查与判断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一、巧用证据交换手段,确保庭审质效一般来说,复杂疑难的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的证据种类,数量较多,如把这些繁多且复杂的证据材料一下全部放置于庭审中“会诊”,势必会增加庭审负担,进而降低庭审质效,审判法官也很难在有限的庭审时间内对如此繁多的证据材料的真伪及证明力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审判法官如遇到复杂疑难案件,应主动启动庭前证据交换程序,促使当事人在庭前将其持有的证据予以提供,并通过证据交换、质辩,从而达到了整理和固点诉讼争点及确认证据证明力的效果,为开展好庭审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既保障了庭审质效,又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认证水平。二、适度引导举证,明确举证、查证范围由于当事人身份不同,固其文化素养、法律知识、诉讼技能等明显存在差异。为使当事人特别是弱势诉讼群体迅速明白诉讼旨意,更好地维好自己权益,审判法官应对弱势主体的举证要求适度加以引导,有利于庭审活动的顺利展开,既能明朗当事人的举证范围,又明
    2023-04-27
    475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合理性审查的标准与方法
    简单而言,行政诉讼审查的是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也就是合法性的审查。而合理性作为例外也就是讲在合法的前提下审查其是否合理,比如说,甲乙都违反交通法规,交警对其二人处罚,谁不服提起诉讼,法院审查的是其合法性的问题;要是二人是对处罚力度不服提起诉讼,这就是合理性的问题。行政诉讼二审全面审1、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继续和发展。如果第一审程序中审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则第二审程序的工作就容易做,只要驳回当事人的上诉、维持原判即可。否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就需要改判或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2、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或终审程序,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其下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而提起的上诉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人民法院对第二审行政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3、第二审程序不是每个行政案件的
    2023-07-07
    329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举证责任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案件再审的常用技巧有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6
      对于再审案件申请再审应当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足以推翻原判的证据,如果是有足以推翻原判的证据,那么不用什么技巧都能申诉成功,如果没有足以推翻原判的证据,那就是用什么技巧也很难成功的,具体就是在判决生效后六个月内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
    • 行政诉讼中如何审查下列哪些审查文件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29
      (1)共同审查的受理条件共同审查不是独立的诉讼请求。纳入司法审查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审查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必须是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换句话说,一起审查是附属诉讼,不能独立起诉。二、确定性《行诉解释》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请求共同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应当提供明确的文件名称或者审查对象。因此,一起审查的对象必须明确。三、适用性《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规
    • 行政诉讼中法院如何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文件?如何确定行政诉讼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5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所谓“规范性文件”,不包括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
    • 行政诉讼中对有关文件如何审查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06
      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并审查时,可以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是否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等方面进行。
    • 行政诉讼中对有关文件是如何审查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03
      人民法院对有关文件进行一并审查时,可以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是否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等方面进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