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购房过程中所遭受到的欺诈行为,以下几种处理方式供您参考:1.协商变更及解除合同:协商变更,即在双方共同商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合同条款作出相应的修改或增补;而协商解除则意味着在合同有效期尚未到期之际,经由双方友好协商决定提前终止合同关系。然而,协商变更与协商解除并非万无一失之策,因为欺诈方往往会对此表示反对。在此种情况下,受骗者应考虑采取其他更为有效的措施。2.不予履行:此项策略适用于受骗者发现已签署的合同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同时对方具有明显的欺诈倾向,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很可能被认定为欺诈性质的无效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受骗者应暂停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例如暂缓支付款项,以避免自身财产遭受无法追回的损失。3.中止履行:当受骗者已经开始执行合同,但尚未完全履行完毕时,若发现合同可能存在欺诈成分,对方具有欺诈嫌疑,此时便可采用中止履行的策略。4.请求合同管理机构确认合同无效:若受骗者在合同履行之前或正在履行过程中发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质,对方具有欺诈嫌疑,并且双方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受骗者即可向合同管理机构,也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对合同进行审查,以确定该欺诈性质的合同是否为无效合同。5.主张合同为可撤销合同:若受骗者在合同履行之前或正在履行过程中发现合同属于欺诈性质,对方具有欺诈嫌疑,并且双方未曾签订书面仲裁协议,那么受骗者便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该欺诈性质的合同无效。在寻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对方具有欺诈嫌疑,应立即启动诉讼程序;在提起诉讼之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搜集相关证据、撰写详细的起诉书等;若发现欺诈方可能会擅自处置或转移已经履行的财产,应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6.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合同欺诈案件中,部分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因此欺诈方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发现欺诈方有意隐藏财产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欺诈方已经逃离现场后,受骗者应尽快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并积极提供各类线索,收集有关合同欺诈的证据,协助司法机关迅速侦破合同欺诈案件,从而尽可能地挽回因合同欺诈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则按合同规定办,如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则按误差的3%为界,分别作不同处理:(1)如果误差在3%以内,购房者提出解除合同退房的,法院不予支持;如果误差超过3%,购房者提出解除合同,法院应予支持;(2)如果误差超过3%,购房者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购房者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开发商承担;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开发商返还购房者,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开发商双倍返还购房者。第九条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三)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这些情形包括:1、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2、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
开发商对买房者卖房的行为是否有欺诈行为
470人看过
-
开发商欺诈购房定金怎么退
83人看过
-
开发商如何进行欺诈行为
63人看过
-
买房时如何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
391人看过
-
买房后房屋降价开发商是否构成欺诈
56人看过
-
开发商房屋漏水是欺诈吗
380人看过
-
开发商为什么不承认买房者有欺诈行为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03按照你的描述,简单分析: 首先,就目前来讲,房子问题你确实比较被动,但是也并不一定一点希望没有,这里要看你是否能够成善意第三人的问题 其次,对于开发商和这个卖你房子的人,肯定是存在着欺诈的情况,具体还是要分析 再次,“当时我买时去售楼处查看过这个楼房资料是卖我房人的名字,可后来又发现原始资料变成了他父亲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是否有证据?来看开发商的欺诈行为,也可能涉及赔偿的双倍问题
-
开发商欺诈购房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重庆在线咨询 2022-12-09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1、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6、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
-
怎样判断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如何判断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0第一,“欺诈”本身是一个主观的概念,难以形成客观的标准。第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买受人可以退房的情形包括:(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三)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四)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五)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
-
开发商涉嫌欺诈行为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23针对商品房这一独特商品,考虑到其生产周期长、环节多以及价格高等特点,不能简单地将某些开发商的行为归类为“欺诈行为”,而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以下是可以认定为商品房买卖行为中的“欺诈行为”的情况: 1. 在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当作合格或优质房屋进行销售的。 2. 在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谋取暴利的。 3. 将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 销售明知不
-
开发商卖房欺诈的行为应该怎么认定山西在线咨询 2023-03-04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一)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二)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三)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四)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五)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六)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