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的基石——日臻完善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08:31:21 354 人看过

从1950年到1956年,年轻的共和国以极大的努力,消除了旧中国留给我们的高达50%的失业率。然而,失业保险并没有形成制度而延续下来,失业的字眼曾在我国消失了几年。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我国先是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继则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继则又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既保基本生活,又开展培训,促进再就业,是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色。它对我国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企业改革、实现减员增效、发展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60多万个,参保职工达7928万人。1998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158万人,其中63万人当年实现再就业,当年还对149万个企业内困难职工发放了一次性救济。从1986年到1998年,全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达1580万人,累计实现再就业人数达821万人。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止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促进其再就业的基本制度。50年来,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日臻完善,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稳步发展,为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失业救济、待业保险到失业保险

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失业人员曾达400万人,相当于1949年底在业职工人数(780万人)的—半。为解决这一关系共和国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1950年6月当时的劳动部经政务院批准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1952年8月又发布了《关于处理失业工人的办法》。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到1956年,基本解决了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可惜这一政策没有实现制度化并延续下来,失业救济相应被纳入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工作之中。

1986年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阐释了失业保险的基本政策框架。1993年4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重新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它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方针的施行,大批下岗职工的出现,使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劳动保障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件大事。

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布第258号令,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条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失业保险制度,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失业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保生活,促就业,失业保险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共60多万个,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7928万人,其中国有企业5881万人。1998年当年征收失业保险基金60.2亿元,支出51.9亿元,其中向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调剂资金14.6亿元,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1998年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158万人,其中63万人当年实现了再就业;全年对149万个企业内困难职工发放了一次性救济金。

从1986年到l998年底,全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达1580万人,累计实现再就业人数达821万人。自1986年以来的13年间,我国的失业保险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对保障失业人员生活,促进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支持企业改革、改制和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失业保险发挥了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并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其他社会救济一起,构成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自1986年以来,我国的失业保险体系为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实施失业保险,给付失业保险金,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我国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部分资金,用于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就业岗位,实现再就业。我国的失业保险一开始就具备失业救济与促进就业的功能,并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相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失业保险基金的大力支持和其他方面的积极配合下,使许多失业人员走上了再就业之路。

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和调整相配套,为改革的深化和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失业保险一方面对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过程中引起的劳动力结构调整和企业人员精简等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又维护与引导企业规范用人行为,合理配置劳动力。1998年以来,各地按照中央的政策要求,从失业保险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代缴社会保险费,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18: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失业保险相关文章
  • 我国听证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听证制度的完善听证制度作为正当法律程序的一部分,最初在英国只适用于司法审判领域,体现为公平和救济原则。后来,这一制度从英国传到美国,美国又把它移植到立法和行政中,作为增加立法和行政民主化以及有关当局广泛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听证制度又传到日本和拉丁美洲一些受美国影响较大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西方社会加强公众参与立法和行政事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听证制度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成为司法、立法和行政领域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民主程序。正是因为它体现着民主的精神,立法听证制度在西方国家也是随着民主精神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健全完善的,有学者甚至认为,其最初甚至可以在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有关公民的法律保护权的观念和制度中找到它的影子,它的发展经历着一个从司法听证到立法听证的过程。最初在英国、美国的司法审判制度中确立了听证制度,如美国司法制度中著名
    2023-06-06
    200人看过
  • 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完善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商业秘密保护法起草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三点:(1)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归属,侵犯商业秘密罪审判的核心是审查商业秘密的范围和归属。因此,未来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应首先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所有权,其次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扩大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和客体范围p>商业秘密侵权主体在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所列主体的基础上,还应明确秘密所有人内部员工的侵权行为,排除恶意报复行为。同时,商业秘密保护主体的范围应当包括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具有保密性、新颖性、示范性和价值性的所有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还应包括从公共渠道和公共信息来源获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如客户名单、重要决策、规划价格等(3)规范和完善救济制度,做好相关法律的配套工作,在此基础上,吸收《民事诉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关于证据保全的规定,我国制定了一整套包
    2023-05-07
    143人看过
  • 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完善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商业秘密保护法起草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三点:(1)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归属,侵犯商业秘密罪审判的核心是审查商业秘密的范围和归属。因此,未来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应首先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所有权,其次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扩大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和客体范围p>商业秘密侵权主体在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所列主体的基础上,还应明确秘密所有人内部员工的侵权行为,排除恶意报复行为。同时,商业秘密保护主体的范围应当包括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具有保密性、新颖性、示范性和价值性的所有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还应包括从公共渠道和公共信息来源获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如客户名单、重要决策、规划价格等(3)规范和完善救济制度,做好相关法律的配套工作,在此基础上,吸收《民事诉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关于证据保全的规定,我国制定了一整套包
    2023-05-07
    390人看过
  •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坚持依法自愿补偿的原则,尊重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流转,也不得从主流上阻碍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展流通服务机构,为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服务。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基本农田必须位于宗地上,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上标明,设置统一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严禁地方政府擅自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位置。严格考核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尽快出台基本农田保护与补偿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从规划、标准、市场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建立和实施节约用地制度。要抓紧编制乡镇
    2023-05-31
    478人看过
  •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坚持依法自愿补偿的原则,尊重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流转,也不得从主流上阻碍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展流通服务机构,为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服务。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基本农田必须位于宗地上,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上标明,设置统一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严禁地方政府擅自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位置。严格考核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尽快出台基本农田保护与补偿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从规划、标准、市场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建立和实施节约用地制度。要抓紧编制乡镇
    2023-05-31
    448人看过
  • 对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伴随着机器化生产的到来,工伤事故已成为当今工业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工伤是职业伤害的简称,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岗位上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或由于劳动条件、作业环境所致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职业病。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暂时、部分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由国家或社会给予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首次以法律形式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1994年我国颁布了《劳动法》,把工伤保险作为重大社会保险制度之一。第三阶段,自《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颁布到2004年,建立了工伤保险基金、机构和运行体制。第四阶段,自《工伤保险条例》实施至今。2004
    2023-05-03
    330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失业保险
    相关咨询
    •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原则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原则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1
      一强制性原则,这是社会保险的一项基本属性。首先失业保险的强制性是通过高层次立法来实现这是保障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在参加人员范围、享受条件、缴费比例等方面有严格规定。二公平与效率兼顾,突出效率的原则公平原则是社会保险的通用原则,而效率原则对失业保险具有独特的意义。三适时调整原则。所谓适时调整就是对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失业保险金支出结构和救济水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作出变动。四适度水平原则。一强制
    •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07
      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Social Ins rance)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的主要项
    • 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制度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27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我国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完善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5
      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出现了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覆盖面不够广,大量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尚未参加保险;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切实际,未能真正实现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对基金的需求;养老金计算方法不合理,缺乏保险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不完善,养老金整体水平不高;统筹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地区
    • 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27
      我国假释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如对累犯及特定犯罪不得假释的规定,假释撤销条件及撤销后处理上的缺陷等。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立法的构想:对累犯及特定犯罪可以适用假释,但要严格适用条件;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罪犯则应放宽适用条件;假释期间新罪被免除刑事处罚或超过追诉期限的,撤销假释。新罪为过失犯,或漏罪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撤销假释,酌定之;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尚未超过追诉期限的,撤销假释。超过追诉期限的,酌定是否撤销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