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该怎么办?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企业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一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另外,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报酬,同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者保险被用人单位拖欠,如何维权?
90人看过
-
用人单位克扣工资的情形,用人单位克扣工资劳动者如何进行维权
336人看过
-
劳动者遭受用人单位强制劳动,如何维权?
471人看过
-
劳动部门将如何处罚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用人单位
374人看过
-
单位克扣工资怎么办?劳动者如何维权?
421人看过
-
如何维权拖欠工资的劳动者该怎么办
273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如何维权, 单位拖欠工资的处理办法是什么样的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12【1】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带着证据去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五项解决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2】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
-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怎么赔偿劳动者,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怎么赔偿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6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怎么赔偿: 1、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
-
如何维护职工权利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的工资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13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起诉。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用人单位一时资金周转不顺造成恶意拖欠工资, 劳动者如何维权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23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作为基层管理者或者中层管理者代表用人单位安抚员工通常可以将公司的困难向劳动者介绍,并承诺拖欠工资的支付的时间,理解员工的情绪,用团队意识来带动员工同舟共济,打情感牌,让员工理解老板的不容易。用人单位一时资金周转不顺造成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释清楚情况,并约定工资支付的具体日期,并按时支付,劳动者通常不会散掉人心。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到
-
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权劳动者恶意拖欠工资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18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及拖欠的工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有效送达后双方劳动合同即行解除;劳动者自此可不再到用人单位出勤工作。 劳动者注意,若劳动者在向用人单位有效送达解除通知后仍继续到用人单位上班,而用人单位也接受劳动者的劳动,此时司法部门可能会认定因双方的合意而达成了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从而认定双方劳动关系并未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