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不是车在谁名下就给谁。即使车子在一方名下,但是如果车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车子归谁由夫妻双方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由法院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如果车子属于一方个人财产,则谁的车子就归谁。因此车子归谁不是看登记在谁的明下,而是看属于谁。 如果双方就机动车的现价不能达成协议时,可以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机动车现价进行评估,法院再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判决和处理。
一、婚后贷款买房子,离婚怎么分
婚后贷款买的房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该房子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的,离婚后双方可以协商约定房子归谁,取得该房产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如果双方都想要的法院可以组织竞价;双方都不想要房子可以由法院组织拍卖,双方就拍卖所得价款进行分配。如果房子首付款是一方支付,婚后共同还贷的,双方对房子归谁所有无法达成协商的, 法院可以判决该房产归不动产登记一方所有,取得该房产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二、婚内财产是车子的分割方式是什么
婚内财产是车子的分割方式如下:
1、以一方名义分割车辆的,以离婚时车辆的价值为准,而不是以当时的购买价格为准;
2、如果双方能协商,可以自行计算车辆价值;
3、如果双方在诉讼中不能达成协议,可以向法院申请车辆评估,由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4、如果双方对评估结果没有重大异议,不再申请重新评估,法院将根据评估结果的价格进行分割。
法律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照顾子女、妇女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作出判决。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应当依法保护。
-
车在我的名下离婚属于谁呢
369人看过
-
问车在谁名下,扣谁的分?
294人看过
-
孩子户口在谁名下谁就有抚养权吗
492人看过
-
老人把房子公证在谁名下就是谁的吗
241人看过
-
离婚房屋产权登记在一人名下就是归谁吗
378人看过
-
车在我名下我想离婚那谁来偿还
157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原籍在哪里民法典车在谁名下就是谁的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18车辆登记证书上面名字是谁车辆就是谁的。法律上只认登记证书的名字,至于谁出的钱没有关系。如果有私人经济纠纷,可以单独向法院起诉。 登记证书是车辆所有权的法律证明,由车辆所有人保管,不随车携带。此后办理转籍、过户等任何车辆登记时都要求出具,并在其上记录车辆的有关情况,相当于车子的户口本。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
婚前买的房子在谁名下离婚会判给谁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10依据法律规定一般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由女方抚养;两周岁至十周岁之间的孩子看双方的条件,根据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原则进行判决;十周岁以上的孩子要参考孩子本人的意见。不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视权,须支付抚养费,一般是按月支付。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孩子的实际支出、当地的生活水平以及双方的经济状况综合判定。 婚前买的房子在谁名下呢?
-
离婚车辆还在老公名下孩子的离婚判给谁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21、车在老公的名下的,如果该车是老公的个人财产,那么离婚时车仍归当事人个人所有,离婚时不予分割;车在老公的名下,但是是双方共同的财产,离婚时对于该车辆双方可以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可以由法院判决。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
-
房产证在老公名下的离婚时车会给谁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51、车在老公的名下的,如果该车是老公的个人财产,那么离婚时车仍归当事人个人所有,离婚时不予分割;车在老公的名下,但是是双方共同的财产,离婚时对于该车辆双方可以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可以由法院判决。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
-
在案件中,房产权在谁名下,就归谁对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9不一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