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实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1 21:31:58 355 人看过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一、承诺是民事行为还是准民事行为?

承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要约是一种意思表示,不是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二、代理与委托的区别和联系

委托,指的是委托人与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办理特定事务的行为。如张三委托李四从A地运输一批货物到B地。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如张三授权给李四,李四以张三的名义去甲车店买了张三指定类型的汽车。在此情形下,张三是被代理人,李四是代理人,李四买车的法律后果归属张三,即张三应支付甲店购买款。

委托和代理,既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分别存在。示例如下:

(1)仅有委托。甲委托邻居乙挪动楼下甲的自行车。

(2)仅有代理。甲的6岁小儿子被同学踩伤,甲代儿子提起民事诉讼。

(3)委托和代理同时存在。甲委托乙,让乙以甲的名义收取卖方货物。

当然,委托和代理也有不同之处,两者区别在于:

(1)产生的依据不同。委托通过合同订立,需要委托方和受托方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代理既可以通过委托而产生,也可以通过法定、指定或者单方授权产生,不需要双方意思表示。

(2)法律后果不同。委托合同约束的是委托方和受托方,代理的法律效力涉及代理人、被代理人和第三人。

(3)行为性质不同。委托中,受托行为可以是单纯的事实行为(如受托人看管委托人物品),也可以是与第三方进行法律行为(如受托方接受委托,与第三方进行调解)。代理中,代理行为是法律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1日 01: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要约相关文章
  • 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以及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一、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如下:1.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1)二者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2)二者都需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2.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果是由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则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当然发生。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如下:1.财产返还由于民事行为无效,当事人从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就失去了合法根据,所以,当事人应将其从该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财产返还分为单方返还和双方返还,前者是有过错的一方将其从无效民事行为中所得财产返还给对方,而对方所得财产则不予以返还,依法另行处理。后者则是双方各自将其从无效民事行为中所得财产分别返还给对方。2.赔偿损失无效民事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还相应地产生损失
    2023-06-20
    171人看过
  • 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有什么区别
    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区别在于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不依权利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和客观现象。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有什么区别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2022-07-02
    350人看过
  • 民事律师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
    一、民事律师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一)法律事实引起权利的得失变更(取得、变更、消灭)(需要区分的是好意施惠关系)而法律事实又是个很大的概念,因此需要进一步划分,而依其是否与人有关,可分为人的行为和人的行为以外的其他事实(自然事实)。(二)法律事实分为人的行为与自然事实人的行为有很多种,按照是否合法,可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债务不履行、其他行为)。(三)人的行为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四)适法行为分为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五)表示行为分为意思表示行为(法律行为)与意思通知行为(通知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则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其实,事实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是很难区分的,一个是不管你有没有意思表示,当然发生法律效果,一个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二、事实行为的定义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
    2023-05-06
    475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在概念上的差异
    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抛弃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所有权的抛弃所有权的抛弃属于无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抛弃所有权无须向任何特定的相对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主观上具有抛弃动产所有权的意思,且该单方法律行为有效(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有效,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客观上具有放弃动产占有的行为。(2)不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具有抛弃不动产所有权的意思,且真实有效。完成所有权的注销登记。担保物权的抛弃他物权的抛弃属于有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2023-07-08
    135人看过
  • 分析执行董事与董事长的法律区别
    一、分析执行董事与董事长的法律区别执行董事与董事长的法律区别:1.级别不同,董事长是公司或机构的最高管理者,为公司利益的最高代表,领导董事会,执行董事是公司的职员,级别低于董事长;2.产生方式不同,董事长,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会选举的董事选举产生。执行董事,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会选举产生;3.工作职责不同,董事长工作职责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二、董事长岗位职责是什么董事长岗位职责如下:1.主持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目标;2.监督和组织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3.主持董事会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召集董事会召开董事会会议;4.主持企业的重大决策,根据需要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或者决策层会议,做出决策;5.审查和批准企业的财务报
    2023-08-24
    260人看过
  • 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
    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一、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才发生法律效果。与此相反,事实行为仅取决于法律规定,实施行为并不具有追求某种法律效果的意图。或者说,这种意图的有无并不影响法律效果的发生,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定便能产生法律效果。二、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法律效果;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比如:拾得遗失物作为一种事实行为,其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是同时发生的,拾得人依法律规定取得该物的暂时所有权是法律效果,拾得人对拾得物的实际占有则是事实效果。三、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四、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具有相应
    2023-06-14
    458人看过
  • 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的区别在哪
    具体行政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还包括与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相关的行为,如暴力的侵权行为。相关法律知识:(1)客观方面的要件不同。具体行政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还包括与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相关的行为,如暴力的侵权行为。(2)法律效果要件不同。具体行政行为能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产生影响。行政事实行为是一种非法律行为,无论是否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都不影响行政事实行为的存在。(3)主观方面的要件不同。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意志的外在表现。行政事实行为也是行政机关的一种意志,但意志并不是事实行为的构成要件,同时事实行为也没有具体的形式要求。
    2023-06-13
    296人看过
  • 非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与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区别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与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区别非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与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区别:1.在民法的地位不同(1)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尤其是通过双方法律行为(合同)而引发的物权变动,在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也最富争议,民法将其作为重点规范对象。(2)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相对较少发生纠纷,在民法中的地位相对而言不太重要,民法没有将其作为重点规范对象2.是否公示要求不同(1)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必须公示。(2)对于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不需要公示。二、物权变动原则有哪些物权变动原则:1.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是指任何物权的变动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动产以交付和转移占有为物权变动的形式要件,不动产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形式要件。2.物权变动的公信原则是指凡是经过公示登记的,即使出让人事实上并没有处分权,受让人基于对公示的信赖依然能够取得物的所有权。3.
    2023-07-26
    371人看过
  • 行为的事实和法律的规范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指是否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1.状况有四种: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2.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要件。3.无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的规定。4.可撤销或可变更,指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规定。5.效力待定,指民事行为有效与否,取决于他人追认,经追认后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九条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
    2023-07-05
    231人看过
  • 事实职权和法律职权的区别
    法律职权,“法律职责”的对称。又称“权限”、“法定职权”。是指国家机关或通过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行为时所具有的某种权能。”法律职权不同于公民以个人资格所享有的公民的法律权利:(1)它只代表国家或集体利益,决不意味着行使职权的个人的利益。当然,国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并不排除他作为公民应享有的公民权。(2)它是法律规定的,既不能转让,也不能放弃,否则就是失职或违法。(3)它直接同国家强制力联系在一起,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直接伴随着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一、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和监督权利。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如下:1.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具体包括两大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
    2023-06-29
    69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联系和区别的解读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联系和区别的解读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是递进关系,具体而言即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是生效的前提,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即生效,成立和生效可以同时具备,但也有法律行为成立后尚未生效的几种情形,附生效期限的、附条件的、需要登记批准的。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主要有以下区别:1.两者的着眼点不同。民事行为的成立着眼于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律构成要素,而在法律上视为一种客观存在;民事行为的生效着眼于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2.两者的成立要件不同。民事行为的成立以意思表示成立或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还包括行为人和标的;民事行为的生效则以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自愿和真实,行为的合法性和标的确定和可能为要件。3.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尽相同同。民事行为具备法定构成要素即为成立,其生效必须具备法定有效要件(如登记等);生效的民事行为必定已经成立,但
    2023-08-27
    299人看过
  •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分
    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强调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可以通过明示的方式表达,也可以通过默示的方式表达。意思表示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口头、书面等形式。1、二者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无效合同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有哪些无效合同与无效民事行为区别:1、无效合同是指虽然已经成立,但因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法律效力的合同。2、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永久地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预期效力的
    2023-07-03
    409人看过
  • 法律工作者与律师的区别?
    律师的执业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工作者的执业机构是法律事务所。律师的执业行为有《律师法》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来调整。根据《律师法》第十四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律师法是效力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因此,法律工作者不能以律师名义接受委托代理并取利。在委托律师时要注意两者的区别。诉讼律师与非诉讼律师的区别诉讼律师与非诉讼律师的区别:1.业务方向不同。非诉律师,主要业务是公司合规审查、股权架构、公司合并分立、并购重组、上市尽调、法律意见书出具、合同谈判等工作,更加偏向商事类;诉讼律师,业务五花八门,主要分民事,商事,行政和刑事四大类业务。2.主要战场不同。诉讼律师主要战场在法庭;非诉律师,基本不出庭。3.专业要求不同。诉讼律师,案件法律关系相对比较单一,诉讼中各方主体意见相互对立,临场应变和证据分析能力要求高;非诉律
    2023-08-04
    106人看过
  • 行贿罪与行贿论处的法律区别
    以行贿论处和行贿罪的区别:1、以行贿论处是犯罪属于行贿事实,但是没有达到行贿罪的立案标准;2、不构成行贿罪则以行贿论处。而行贿罪就是构成犯罪事实,达到立案的标准则为行贿罪。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这就是说,如果同时具备被勒索给予财物和没有得到不正当利益两个条件,不能以行贿论处。如果行为人系由于被勒索而给予财物的,但是行为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的,仍应以行贿论处。对单位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的区别是什么一般来说,单位行贿罪与对单位行贿罪的区别界限在两个方面。一是犯罪主体不同。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则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二是给予财物的对象不同。单位行贿罪是单位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的回扣、手续费;对单位行贿罪则是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
    2023-08-03
    107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要约
    词条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一个意思表示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构成一个要约,一是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二是必须具有明确的订立合同的意图,并表明经对方... 更多>

    #要约
    相关咨询
    • 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与联系与区别与联系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11
      民事法律行为的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包括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并非成立时即生效;民事行为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就发生法
    •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关系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9
      、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买电影票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电影票有时间,场次,就是行为人的意思,在合同中有约束力,假如你要包场,可以要求时间,放映什么影片,电影院若果违约,你可以以
    • 民法总则规定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与区别主要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2
      一、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 (一)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 1、二者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 2、二者都需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 (二)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
    • 不当得X与民事法律行为关系的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14
      1.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为本人。 2.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
    • 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05-13
      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包括:1、指代不同: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客观事实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过程;2、特征不同:法律事实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客观事实决定主观意识,只有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意识的作用才能取得实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