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0-07 12:10:06 78 人看过

犯罪行为分为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两者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的时间顺序、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行为结果以及刑事责任。犯罪未遂指犯罪行为在实施后发生,未能得逞,而犯罪中止则要求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则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则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行为的时间顺序不同。犯罪行为在实施后发生,而犯罪中止则要求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

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

4、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 罪 行 为 顺 序 不 同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违法行为是一切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而犯罪行为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此外,《刑法》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因此,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犯罪行为具有不同的特征,包括实施时间、未完成犯罪的原因、行为结果和刑事责任等。未完成犯罪的原因可以分为意志以外和意志两种,而行为结果则指未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或未发生任何损害结果。刑事责任则根据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虽然有关联,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2日 23: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未遂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一、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而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主动放弃或者是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二、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1.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2.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这里的自动中止必须是彻底的。3.犯罪中止是行为人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是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条件。对于中止烦,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刑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三、犯罪未遂
    2023-06-19
    283人看过
  •  探究犯罪未遂、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法律依据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犯罪既遂常常需要受到刑罚追究,而犯罪中止通常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犯罪既遂发生在已经完成犯罪的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危害性结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1、犯罪既遂常常需要受到刑罚追究,而犯罪中止通常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2、犯罪既遂发生在已经完成犯罪的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危害性结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 犯 罪 未 遂 与 犯 罪 中 止 的 区 别 : 发 生 阶 段 与 结 果 预 见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是两个在犯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犯罪形态。犯罪未遂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达成犯罪目的的情形。而犯罪中止则是指在犯罪分子实行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从发生阶段
    2023-09-02
    100人看过
  • 假币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界定
    假币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因其罪名各异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关于伪造货币罪的既遂标准,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以下几种观点:有的以伪造行为的完成与否作为既遂与否的标准;有的以币券是否达到使一般人足以误认为其为真币之程度为标准;有的以伪币是否进入流通领域为标准。我们认为,伪造货币罪属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行为,并且伪造出了货币,即构成伪造货币罪的既遂。在伪造过程中(假币尚未伪造出来之前),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将假币制造出来,是未遂。对于制造、销售伪造货币的印刷版、胶片、模具或者其他伪造货币的工具的,不认定犯罪数额,以伪造货币罪定罪,根据犯罪情节量刑。对于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既遂标准,有人认为,只要行为人将出售、购买或者运输之行为实施完毕,即构成既遂。但出售、购买或者运输行为,也存在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把行为实施完毕的可能。因此,不能认为行为人一着手实施出售、购买或者运输伪造的货
    2023-06-11
    88人看过
  • 未遂与中止:对犯罪行为的认定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是:1、发生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开始实施后,犯罪预备阶段没有犯罪未遂;2、犯罪失败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失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了行为人的初衷;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未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损害;4、刑事责任不同,未遂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止犯不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量刑【犯罪未遂】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20%;未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40%。未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30%;未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60%。【犯罪中止】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轻处6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
    2023-07-13
    344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
    对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如下:1、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2、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认定为未遂的教唆;帮助犯有一定的从属性,实行犯中止犯罪,帮助犯不知道,对其应按照犯罪预备认定;反过来,教唆犯、帮助犯要中止犯罪,对教唆犯来讲,必须阻止实行犯实施犯罪,使实行犯打消犯罪的念头,才构成中止,而帮助犯应采取有效措施,抵销自己的帮助行为对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3、中止犯如果向有关机关报告,司法机关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也认定为犯罪中止。一、最新教唆犯如何量刑最新教唆犯量刑标准如下: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2、必须有教唆行为;3、必须有教唆故意行为。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
    2023-03-08
    103人看过
  •  成功与失败: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概述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分在于未能达到犯罪目的的原因不同。犯罪未遂是被迫放弃犯罪,例如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的犯意消退,主动自愿地放弃犯罪,例如实行杀人行为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同时要注意这几种犯罪形态是互斥的,如果形成了终局形态,就排斥掉其他的犯罪形态。例如,当把人杀死后后再送往医院,由于犯罪的目的已经达到,成立了犯罪既遂,排斥了犯罪中止,只能认定未犯罪后的悔过行为。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分在于未能达到犯罪目的的原因不同。这两种情况都是行为人的最终犯罪目的没有达成,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导致未能达成犯罪目的的原因不同。简单理解来说,犯罪未遂是被迫放弃犯罪,例如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的犯意消退,主动自愿地放弃犯罪,例如实行杀人行为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同时要注意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这几种犯罪形态是互斥的,如果形成了终局形态,就排斥掉其他的犯罪形态。例如,当
    2023-08-29
    190人看过
  • 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概念梳理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两者的区别在于主动还是被动。犯罪预备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即必须实施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包括准备犯罪工具、调查犯罪场所和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现场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犯罪现场、追踪被害人或者守候被害人到来、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拟定实施犯罪的计划以及其他犯罪预备行为等。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开始实施特定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如果已经进入着手实行犯罪阶段而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的,则成立犯罪未遂。3.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不受行为人意志控制的足以制止行为人犯罪意图、迫使其不得不停止犯罪预备行
    2023-07-16
    442人看过
  • 浅谈强奸犯罪中的未遂与中止
    我国《刑法》第二十三、第二十四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没有把犯罪完成,即犯罪分子主观上所追求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和着手实施的过程中;犯罪未遂是被迫的,而犯罪中止是自动的防止了犯罪的结果。如何正确区分犯罪未遂与着手实行犯罪后中止,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行为人本意的因素。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来看,意志以外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一是犯罪分子本人自身原因,包括犯罪分子身体状况、力量大小、犯罪技巧等;二是犯罪分子本人以外的原因,包括被害人反抗、逃避,第三者的发现而相救或制止,自然力的影响等;三是犯罪
    2023-06-12
    380人看过
  • 犯罪既遂与未遂的终止
    犯罪既遂指行为人的行为已经完成犯罪,行为已经发生。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是有的;1、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例如甲携带凶器去杀乙,路上遇到几名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来,甲内心悔悟,打消了杀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预备阶段的中止。2、实行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自动地中止了实行行为。例如,甲在杀乙的过程中,见乙痛苦呻吟的惨状,产生了怜悯之心,中止了杀人行为。甲的行
    2023-08-04
    250人看过
  • 共同犯罪未遂与中止的问题
    一、简单共同犯罪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简单共同犯罪,又称共同正犯(共同实行犯),即共同犯罪人共同故意实行某种犯罪客观要件的行为。由于共同犯罪人各人的实行行为,互相配合,成为一个共同犯罪行为的整体,对他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应从整体上加以考察,所以在他们的共同实行行为共同未能得逞时,共同犯罪人都构成犯罪未遂,自不发生问题。例如,甲、乙二人开枪射杀丙,两人都未命中,致丙趁机逃走,甲、乙均构成杀人未遂。如果共同犯罪人中一人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发生,其余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起什么作用,就上例而言,如果只是甲开枪将丙杀死,乙未命中,根据共同实行犯“部分行为全体责任”的原则,不仅甲依犯罪既遂论处,乙同样依犯罪既遂论处。这一观点也为我国刑法学者所公认。但对具有一定特殊情况的共同犯罪—亦即亲手犯(在犯罪性质上通过他人的行为不能成为实行犯的犯罪)的共同犯罪,似不宜按照上述原则处理。因为亲手犯只有具有一
    2023-12-18
    320人看过
  • 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
    能而不欲是中止,欲而不能是未遂。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
    2023-08-13
    365人看过
  • 如何区分犯罪中止与未遂
    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犯罪中止跟未遂: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中止犯的处罚轻于未遂犯。【案例】2015年9月24日14时40分许,被告人高某钻窗进入被害人董某家中,窃取某某香烟一盒,在盗窃过程中被外出归来的董某发现后报警
    2023-08-02
    276人看过
  • 犯罪未遂包括犯罪中止吗
    犯罪未遂不包括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两个不同的状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一、犯罪中止要件如何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构成的要件具体如下:(一)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二)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三)中止的客观性;(四)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二、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如何处罚?1、对于未遂
    2023-02-13
    168人看过
  •  区分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分标准在于罪犯是否成功停止犯罪行为。犯罪既遂是指罪犯完成了犯罪行为并导致犯罪结果产生,而犯罪中止则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因此,关键在于罪犯是否成功停止了犯罪行为。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分标准在于,犯罪既遂是指罪犯完成了他的犯罪行为并导致犯罪结果产生,该结果对他人或国家产生了实质危害。而犯罪中止则是指在犯罪行为进行过程中,罪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并有意停止该行为,但未能成功停止。因此,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的区分关键在于罪犯是否成功停止了犯罪行为。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区 分 犯 罪 既 遂 与 犯 罪 中 止 的 关 键 点 : 停 止 行 为 与 结 果 影 响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是两个在犯罪过程中具有不同法律后果的概念。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已
    2023-09-04
    24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更多>

    #犯罪未遂
    相关咨询
    • 被起诉到法院,犯罪既遂,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界定是哪些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8
      三者区别如下: 既遂:已经发生犯罪事实,并在客观上产生一定结果,可以认为是具备了犯罪的整个过程。 未遂:已经实施犯罪行为,但因外界某种因素干扰,中途终止未能得逞,没有造成犯罪嫌疑人想要、并可能达到的结果。 中止:已经实施犯罪,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自动停止继续犯罪的行为。
    • 复杂共同犯罪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1-02
      如前所述,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分工的共同犯罪。在这种共同犯罪形式中,实行犯的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对教唆犯、帮助犯有何影响?教唆犯、帮助犯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如果存在,它对实行犯有何影响?需要分别加以研究。 1、实行犯的未遂或中止。 实行犯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时,对于教唆犯或帮助犯来说,如果实行犯未遂也是出于他们意志以外的原因,教唆犯或帮助犯与实行犯同样都构
    • 犯罪中止, 既遂, 既遂, 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 犯罪既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
      制造条件的,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法定结果出现(结果犯),简单地说,并且所实施的行为已具备了刑法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准备工具,或者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危险犯),是犯罪预备,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或者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行为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为了犯罪,或者已着手实施犯罪(举动犯)。在犯罪过程,就是
    • 犯罪中止, 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7
      犯罪预备。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2、必须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
    •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4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即欲达目的而不能;犯罪中止的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即能达目的而不欲。二者的主要区别有: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