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有追诉期。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
一、公司logo能随便用吗
公司的Logo不能随便用。logo被盗用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logo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侵权案件进行查处。商标侵权投诉,是指商标权利人等就商标侵权时间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请求处理。
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
二、请问侵权行为持续性诉讼时效是多久?
对于具有持续性的侵权行为,适用的诉讼时效一般为是三年,但是应当在该侵权行为停止之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该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三、民法典持续侵权行为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持续侵权行为诉讼时效为三年。持续侵权也属于一般侵权,一般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
侵犯商标专利权还有追诉期吗?
331人看过
-
被侵权的商标的追诉期多久?
418人看过
-
商标无效的可否追诉侵权行为
123人看过
-
商标侵权追诉期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93人看过
-
商标侵权追诉标准是怎样的?怎样可以进行商标追诉?
484人看过
-
民法诉讼中商标侵权追诉期限如何确定?
467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侵权商标有追诉期限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18商标侵权有追诉期。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
侵犯商标专利权还有追诉期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17商标侵权有起诉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起诉两年以上的,侵权行为在起诉过程中继续的,在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金额自权利人起诉人民法院之日起计算两年。
-
商标侵权撤诉能否再次追究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关于当事人协商解决后如何追究侵权人行政法律责任的批复》规定,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已经立案但尚未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商标侵权案件,当事人协商解决后,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撤诉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侵权行为是否侵害社会公众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以及情节轻重等具体情况依法追究侵权人的行政法律责任。侵权人主动减轻或者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从轻处罚或者不予行
-
销售侵权商标追诉标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9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达到一定追诉标准就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除此外,还有两种商标侵权行为如果达到一定的追诉标准即构成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 1.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违法行为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个人销售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销售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应予追诉。 2、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违法
-
商标侵权有责任,商标侵权刑事追诉如何规定呢?青海在线咨询 2023-04-05现阶段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想追索精神损害赔偿,似乎没有渠道。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就横亘在哪里,无法逾越。 最近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药家鑫案,附带民事部分只判了4万多,那可是惨不忍睹啊。还是实际点,别给当事人不切实际的幻想。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