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定,适用主体为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具体条件为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包括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可以适用减刑,如果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制度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对于犯罪分子适用减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要是被判处上述四种刑罚之一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是重罪还是轻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还是其他刑事犯罪,如果具备了法定的减刑条件都可以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第三条“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认罪悔罪;
(二)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三)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
(四)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
疫情期间哪些租房可以享受减免吗
87人看过
-
哪些受贿犯罪可以享受缓刑?哪些不适用?
415人看过
-
是否被判无期的人可以享受减刑待遇?
387人看过
-
涉恶案件是否可以享受减刑政策?
113人看过
-
4050人员社保政策哪些人可以享受
177人看过
-
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的企业有哪些
156人看过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更多>
-
哪些人可以享受低保,低保条件有哪些,对于哪些人可以享受哪些待遇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8哪些人可以享受低保: 申请低保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条件是: 1、必须持有非农业户口; 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符合上述条件的家庭,按照低保标准(150元/月)补差保障。 《实施细则》规定,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关系、户口在一起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夫妻;父母与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
-
残疾人可以申请低保吗? 有什么补贴? 享受哪些? 哪些人群可以享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26具务条件是可以享受低保的,同时有更好的国家政策倾向于残疾人朋友了。我国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并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实施。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表示,目前,我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相比普通
-
减刑可以减好多年哪些罪犯可以减刑河北在线咨询 2023-03-011.减刑的限度是: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2.适用减刑的罪犯有:
-
哪些人能享受征地补偿款, 地哪儿的人都是可以享受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19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可以享受征地补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适用法律的解释》第二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在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已具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但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政
-
缓刑犯可以享受的待遇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2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检查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 (三)遵守检查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