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中侵犯股东姓名权的法律纠纷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9:20:55 387 人看过

原告a是一家公司的股东和董事。a不出席董事会的,B董事直接在董事会决议和其他文件上伪造a的签名,导致a成为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A认为B的行为是公司的职务行为,故公司未经其同意盗用其名称,侵犯其姓名权。请求法院确认上述盗用名称的侵权事实,请求被告公司撤销相关工商登记,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一审法院认为,本案原告引用的侵犯姓名权的范围仅限于公司范围,盗用姓名的行为与公司没有直接关系。公司有使用股东姓名的权利,且公司使用股东姓名不能产生损害股东人身民事权利义务的法律后果,故驳回了原申请。判决后,原告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点评]

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变更、使用自己的姓名,排除他人干涉或者非法使用的权利。所谓姓名侵占,是指未经权利主体同意或者授权,以权利主体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实践中,股东与高级管理人员相互盗用姓名的现象较为普遍,容易引发相关法律纠纷。对于如何处理此类案件,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以上述案例为例,探讨了侵权诉讼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被告一般应为侵权行为人,但公司治理中的姓名侵占如何认定被告?被告是一家公司还是一个伪装成签名的特定人?有人认为董事会的决议是一种责任行为,是为了公司经营决策的需要。董事会决议的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B董事盗用a董事的名义,公司应对B董事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故公司应为被告。有人认为,盗用B局长名义的行为显然是违法行为,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不应再是职务行为。B主任应该是被告。本文赞同后一种观点,但理由略有不同。一般意义上,公司人员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均视为职务行为,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即保护第三方的权利;而公司内部人员之间的侵权行为只是一种内部行为,不会对外部第三方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而被盗董事也应该知道侵权行为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司行为,所以在本案中,第二,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由于本案被告不具备民事诉讼资格,原告a的相关诉讼请求未获支持,但假设a选择具备民事诉讼资格的B作为被告,则a的请求应当得到支持。a董事起诉B董事后,法院能否认定B董事承诺停止侵权?对此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是它是好的。理由是,被盗用签名的B的姓名已连续显示在工商登记资料上,故侵权行为延续至今,可以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B盗用他的名字,目的是改变工商登记资料,使a成为董事会主席。实际变更后,B的侵权行为终止。因此,本案不存在停止侵权的问题

除上述原因外,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理由有三:一是在确定责任时,应充分考虑履行责任的可行性。如果侵权行为被责令停止,乙方有义务变更或者撤回工商登记材料,但乙方作为董事会成员,无权擅自作出变更或者撤回的决定,这应当是董事会的权力。为尊重公司的自主权,即使法院发出通知协助公司执行,并要求董事会协助作出新的董事长人选决定,但董事会不配合的,工商信息不得变更、收回。其次,盗用a的名义并不一定导致董事会决议无效,因为董事会决议是以表决原则为基础的,a在董事会中的否决权不得妨碍多数决。第三,即使a的停止侵权请求不能得到支持,a的相关权益仍然可以得到保护。如甲方欲撤回含有盗用名称的工商变更信息,可通过《公司法》赋予的相关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董事会会议的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实际上,它涉及到公民姓名权与股东权利的竞合。如果选择不同的上诉理由,判决结果也会大相径庭。2损失有两种:一种是财产损失;第二,精神损失。首先,a董事没有遭受任何财产损失。董事会决议使a成为董事会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这不仅使a承担了更多的管理权力和义务,而且没有施加更多的财产负担义务。a作为有限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不因董事会决议不当而增加。因此,盗用a的名字不会损害其股东的利益。第二,导演a精神损失。姓名权是一种人格权,属于精神权利的范畴。当它受到侵害时,损失的主要是精神利益。姓名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具有很强的人格属性,一旦被他人侵占,应视为精神损失,因为这种侵占行为严重侵犯了权利人身份的尊严。损坏的灵魂很难修复。为了正义,B应该赔偿a的精神损失。在确定损失数额时,应根据被告人姓名侵占的方式、目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判断。关于消除影响和道歉。在本案中,B盗用a的名义使a成为董事会主席和法定代表人,并未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相反,它在形式上扩大了a在公司管理层的话语权,表面上提高了其在公司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没有必要责令B承担消除影响的责任。至于道歉,主要是基于侵权行为的存在。侵权人侵犯他人人格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是人格权侵权的独特责任方式。因此,应命令B向a道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04: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姓名权相关文章
  • 侵犯姓名权的司法解释
    一、姓名权侵权的构成条件1、侵害行为(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3)假冒姓名。2、行为人的过错3、损害后果4、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二、侵犯姓名权的司法解释侵犯姓名权并没有专门的司法解释,姓名权的损害是一种非财产的损害,它以精神损害为内容而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因为它体现的是人格利益而不是财产利益。姓名权虽无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间接地导致姓名权主体的财产损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2023-04-12
    235人看过
  • 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纠纷的处理
    一、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没有征得其他股东同意的处理未依法征得其他股东同意而转让股权的行为,严格讲是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如果其他股东追认的,则转让仍为有效。此种情形下,纠纷一般有两类:(1)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而受让人起诉出让人,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以先将该诉讼情况通知公司,让其在一定限期内征求其他股东对该转让合同的意见,其他股东在期限内有超过半数以上股东作追认或不作相反意思表示(通知转让而不作否认,视为同意转让),且不同意转让的其他股东又不购买该转让出资的,或仅欲以低于转让合同价格购买的,判令转让合同双方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如在合理期限内有其他股东表示以相同或优于该转让合同的价格条件购买该股权的,则视出让人意思表示而定。如出让人在此期间转而与其他股东履行股权转让的,则原股权转让合同受让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其可以要求出让方承担赔
    2023-03-01
    386人看过
  • 关于公司股东纠纷处理的法律条文
    公司股东纠纷是属于公司法调整范畴。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一、股东股权转让回购协议是否有效股东股权转让回购协议有效,公司法为了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明确规定了中小股东的股权回购请求权,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回购请求权是指异议股东在出现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权要求公司对其出资的股权予以收购。二、新劳动法全文含义1.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三、滥用股东权利会构成犯罪吗滥用股东权利一般不构成犯罪,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
    2023-02-28
    376人看过
  • 隐名股东侵权责任纠纷的承担者显名股东吗
    1、隐名股东侵权责任纠纷的承担者显名股东,为了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遵循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原则,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协议效力范围只局限于其双方,不具有对抗性,显名股东不得以其并非真正股东来对抗,显名股东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对隐名股东具有追偿权。2、因为依据协议,出资是隐名股东的基本义务,显名股东只是名义上参与。如果公司债权人知道隐名股东的存在,可以将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列为共同被告,请求其两方承担赔偿连带责任,隐名股东不能借口要求显名股东先行承担责任自己承担补充责任,显名股东亦不能借口要求实际股东即隐名股东承担责任,而是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一起承担连带责任。一、隐名股东的法律责任是什么?1、在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况下(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及公司之间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资产收益,已实际以股东身
    2023-03-03
    300人看过
  • 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法律责任
    一、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法律责任《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据此,我们可知,侵犯他人姓名权要负民事法律责任。二、侵犯他人姓名权所负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1、停止侵害。为防止出现进一步将侵害姓名权结果扩大的情况发生,当侵害姓名的行为正在发生或者继续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立即停止侵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责令侵害人停止侵害。2、赔礼道歉。在行为人侵害他人姓名权对受害人产生了实质的危害结果,但后果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由侵害人以口头的或书面的或登报的方式向受害人表示歉意,承认自己的过错,保证以后不再重犯,获得得受害人谅解。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在行为人侵害了他人的姓名权并且已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受害人人格受到侵害、名誉遭到贬损的情况下,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在其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例如在报刊、
    2023-05-06
    56人看过
  • 股东权益纠纷中股东的权利
    创业者设立公司的股权确认创业者设立公司或者参与设立,或者受让公司股份,或者取得技术股、赠与股等,但是在行使股东权益时却遇到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就需要对股权作出确认,也就是要确认其在公司的股东身份。有些创业者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出资创办了企业,却不是以其本人名义,而是用亲友、同学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进行。这种安排只对双方当事人有效,不能据此向公司主张权利。但是如果公司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的出资,且公司已经认可其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的,可以确认其股权。如果双方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实际出资人承担投资风险,实际出资人可以请求确认其股权,要求名义出资人转交股息和其他股份财产利益。如果双方未约定出资人为股东或者出资人承担投资风险,且出资人亦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以股东名义向公司主张过权利,出资人仅对以股东名义参加公司者享有债权。当然,这些安排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比如国家公务员管理等
    2023-03-02
    248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姓名权
    词条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 更多>

    #姓名权
    相关咨询
    • 公司显名股东侵犯隐名股东权益犯什么法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20
      如果注册股东故意侵犯隐名股东的利益,作为隐名股东,首先要确立外界实际股东的地位。隐名股东应当从一开始就预防这种法律风险。如果没有特别的书面协议,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 怎么处理股东侵犯公司债权债务纠纷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9
      搜集证据,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解决,关键是证据 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
    • 显名股东侵犯隐名股东权益的司法解释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3-14
      1、显名股东侵犯隐名股东权益,隐名股东可以依据代持股协议请求显名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
    • 侵犯姓名权的法律依据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18
      姓名权有下面几个法律特征: 第一,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只有自然人人格的文字标识才叫做姓名,因而自然人才享有姓名权。法人人格的文字标识是名称,享有的是名称权。 第二,姓名权的客体是自然人对自己人格的文字标识的专有权。姓名权的核心问题就是专有权,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权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专有的客体,就是自然人的人格文字标识,不仅包括正式的登记姓名,而且也包括笔名、艺名、别
    • 侵犯姓名权的法律特征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2
      第一,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 第二,姓名权的客体是自然人对自己人格的文字标识的专有权。姓名权的核心问题就是专有权,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权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 第三,姓名权的基本义务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权是绝对权、对世权,除了享有姓名权的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义务主体,都负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权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