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据具体情况而定。醉驾无事故要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嫌疑人认罪态度和可能、对于社会危害决定是不是缓刑。
一、拘役算不算实刑
实刑是和缓刑相对的概念,拘役是刑罚中五种主刑之一,剥夺罪犯短期人身自由,进行劳动改造。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即使数罪并罚也不得超过一年,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视其犯罪情节及认罪态度,确认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即,由于犯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拘役不一定是实刑,也可能是缓刑。
二、立案以后多久挂网逃
立案后多久挂网逃视具体情况而定:
1、对于已经办理逮捕手续以及刑事拘留的在逃人员都可以在一个月内挂网逃;
2、对于劳改场所脱逃的在逃人员要随时挂网逃;
3、如果是案件比较重大、情况比较特殊的在逃人员,经过了市级以上的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可以先挂网逃,之后再对手续进行补办。
依据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
网上追逃人员的标准范围包括如下:
1、司法机关已批准或决定逮捕、刑事拘留和有证据证明已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逃离居住地、监视地、作案地,经办案机关抓捕未归案的;
2、从看守、劳改、劳教场所脱逃的犯罪嫌疑人、罪犯或劳教人员。
三、醉驾200多可以缓刑吗
酒精含量200以上的醉驾是否能缓刑要根据实际情况。酒精超过200醉驾触犯了刑法上的危险驾驶罪,所以驾驶者会被拘留和罚款,是否判缓刑取决于犯罪的情节,例如驾驶者的犯罪情节、悔改表现等方面都是法官综合判断的依据。如果醉驾者是惯犯,一般是禁止判缓刑的。
-
醉驾发生追尾能否判缓刑《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能否判缓刑》
194人看过
-
醉驾判刑后无交通事故可以保释吗
73人看过
-
醉驾无事故都是缓刑吗,醉驾有记录吗
489人看过
-
醉驾能判缓刑吗,醉酒驾驶怎么判缓刑
92人看过
-
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如何判刑,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还能考驾照吗
99人看过
-
交通事故判缓刑驾驶证能不能保住
309人看过
醉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更多>
-
醉驾能判刑吗无证醉驾交通事故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31无证酒后驾驶的处罚标准是吊销驾驶证,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以15日以下拘留。此外,酒后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以拘留和罚款。 根据法律规定,无证驾驶处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构
-
醉驾无事故可以缓刑吗醉驾要判缓刑的条件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23醉驾无事故满足法定条件可能判缓。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
交通事故醉驾能否可以缓刑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06醉驾没有发生事故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六个月以下拘役。相关法律规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
-
交通肇事醉驾判决在家能缓刑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4-28“醉驾”入罪适用缓刑分为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 1、醉驾”入罪适用缓刑的一般标准。当饮酒者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50毫克时,其反应能力就会有所下降;当达到150毫克时,其反应能力就会下降50%,从而会导致其动作失调,手脚失控,同时极易造成车祸。那么我们为了有效打击酒驾行为,避免车祸的发生,就要把“醉驾”适用缓刑的酒精含量标准控制在150mg/100ml以内;又因为饮酒者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
醉驾事情不大,醉驾无事故无前科能取保缓刑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25符合判缓刑的条件,具体需要看案情;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3)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