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一般都是有利相关方的犯罪,不管是情杀,色杀,劫财,还是各种矛盾冲突,都是相关关系者之间的矛盾体现,都是可以有迹可循,至少是从人性而发的,比如贪财,贪色,妒忌,爱慕等等,是在人类可以理解的范畴内。
刑事犯罪在各个国家各个族群各个地区都呈现大体相同的态势,也就是人性使然,大家都是人,犯的罪也是相同的。
而恐怖袭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毫无任何利益相关,毫无任何联系的人,无征兆的主动的去伤害甚至夺取生命。
恐怖袭击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组织,有理论思想指导,有明确的政治诉求。
一、影响量刑的酌定情形有哪些
一是被害人过错。
什么是被害人过错,学界说法不一,实践中争论不止。但“事出有因”是民众的一贯认识,只是这个“因”应当具有刑法上的评价意义。这个“因”应当是指在刑事案件的发生及过程中,基于被害人对犯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害人的行为表现对刑事案件的发生或恶化所起的负面作用。
二是激情犯罪。
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而在瞬间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被告人实施犯罪以后极度的后悔,有的甚至不相信是自己所为;还有的人犯罪后其家人、朋友、同事根本不相信犯罪行为是被告人所为。而这些犯罪的行为往往是在被告人爆发式的、强烈的情绪状态下所实施的。其犯罪过程具有时间短暂,迅猛激烈、难以控制的特点。
三是真诚悔罪。
悔罪被告犯罪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心态,这种主观心态无疑是正面和积极的。这种主观心态客观上反映了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和主观恶性,而行为人将来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人身危险性)和对自己行为及社会危害性所抱的心理态度(主观恶性)将在法官量刑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犯罪动机。
人的行动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引起和推动个体去从事某种犯罪活动以满足一些不合理需要的意念和愿望,就是犯罪动机。任何犯罪行为都是由犯罪动机所驱使的。因此,所谓犯罪动机,就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
五是犯罪手段。
犯罪人实施犯罪都是通过一定的犯罪行为将其主观方面的犯罪意图表现出来,方法和手段的不同,不仅造成的实际危害结果可能不同,体现出来的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也不尽相同。有些犯罪刑法将一定的犯罪方式和手段规定为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手段首先应在犯罪构成的要件内进行考量,而在刑法中没有将犯罪手段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下,犯罪手段的具体差别虽然不影响定罪,却是量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立法意义
1、犯罪客观方面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依据。
如果不具备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就失去了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对一切犯罪来说,危害行为的有无是决定犯罪成立与否的标志,无行为则无犯罪。因为仅有思想而没有将思想外化为行为,就不可能有社会危害性,自然不成立犯罪。对于某些犯罪来说,危害结果及特定的犯罪方法、时间、地点的有无也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比如,过失犯罪以具备特定危害结果为要件,如果没有发生法律所规定的危害结果,过失犯罪就不能认定。又如,捕捞水产品的行为若不是在禁渔区、禁渔期或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实施的,就不成立刑法典第340条的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2、犯罪客观方面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我国刑法中的许多犯罪在犯罪客体、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上往往是相同的,法律之所以把它们规定为不同的犯罪,主要就是基于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不同。比如,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侵犯财产的各种犯罪之间的区别,就是如此。
3、犯罪客观方面是区分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界限。
在成立犯罪的前提下,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标准也主要在于犯罪客观要件是否具备。比如,故意杀人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就在于是否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就在于行为人是否收受了他人的财物。
4、犯罪客观方面是认定和分析犯罪主观要件的重要根据。
犯罪客观方面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客观外化,主观上的犯罪意图只有通过客观上的危害行为才能实现。因此,要查清罪犯的主观方面必须认真分析其客观方面。通过考察罪犯实施的行为,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以及行为实施的各种客观条件,才能正确地揭示出罪犯的心理态度。
5、犯罪客观方面是量刑的重要根据。
每个罪名都有不同的犯罪客观方面,因为不同刑事犯罪活动侵犯的对象都不一样。不过,法律上的四个犯罪构成都是紧密相连的,犯罪嫌疑人某些简单的犯罪行为,实施犯罪的整个过程就包括犯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等构成要件,客观方面也能表现犯罪嫌疑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
一般暴力犯罪与恐怖性暴力犯罪有什么区别?
215人看过
-
恐怖袭击与一般暴力犯罪有什么不同?
232人看过
-
恐怖犯罪与暴力犯罪的区别
308人看过
-
恐怖袭击与普通暴力犯罪的差异
411人看过
-
恐怖袭击是不是犯罪?
50人看过
-
暴力袭击、恐吓袭警判什么罪
148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哪些是非暴力犯罪呢,和暴力犯罪有哪些区别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7暴力犯罪就是在犯罪过程中使用了暴力的犯罪,大多数是侵害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如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等等;而非暴力犯罪就是相对“温和”一些的犯罪,大多是经济类的犯罪,如贪污罪、侵占罪等等。
-
为什么国家要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2说明暴力恐怖犯罪在逐年增多,已经严重的危害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巩固执政地位,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势在必行。并不是我们的政策出现了什么问题,也不是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不够宽厚,而是极端宗教思想作怪、国外敌对势力没有停止对中国政府的颠覆和渗透,而少数暴力恐怖份子在宗教极端思想、民族分裂极端份子“殉教上天堂”的蛊惑下,不断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滥杀无辜。
-
什么是恐怖暴力犯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2一般把针对国家或社会的暴力恐怖活动统称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使用暴力的动机和目的是政治性的目标是反对国家和社会。所以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被列入政治犯罪的范畴。当把恐怖活动放到具体国家的法律范围之内考察时一切恐怖活动都属于该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活动对任何一个受侵害的政府和社会来说实际上就是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正因为这种犯罪从理论上看是政治犯罪又由于它的社会危害性特别大,,所以在实践中却不能按政治犯
-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造假恐怖信息罪的区别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2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
-
过失犯罪和暴力犯罪是否有区别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111、有。 2、《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3、暴力犯罪是“智能犯罪”的对称,犯罪类型之一,以暴力手段来实现犯罪目的的犯罪行为,如囚杀、抢劫、伤害、强奸等以暴力行为为特征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