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的实施要素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10 15:30:10 461 人看过

该段内容讲述了紧急避险的相关规定。其中,保护的对象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本人或他人的各项权利;在紧急避险中,危险必须是客观上正在发生的状态;当没有其他办法可实施时,所采取的行为属于不得已的;如果实施该避险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行为人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只不过超过必要限度也是基于紧急避险的行为,于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1.保护的对象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本人或他人的各项权利;

2.在紧急避险中,危险必须是客观上正在发生的状态;

3.当没有其他办法可实施时,所采取的行为属于不得已的;

4.如果实施该避险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行为人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只不过超过必要限度也是基于紧急避险的行为,于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紧 急 避 险 的 构 成 要 素 是 什 么 ?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1. 面临危险: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害,不得已进行的行为。

2. 必要性:进行紧急避险的行为是必要的,即无法避免且具有紧急性。

3. 限度:紧急避险的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即不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4. 补偿: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得到适当补偿,包括被保护的人或财产得到恢复原状,有关损失得到赔偿等。

5. 程序:紧急避险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包括采取措施的时间、方式等。

综上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要素包括面临危险、必要性、限度、补偿和程序。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合法权益,不得违反这些构成要素进行行为。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素包括面临危险、必要性、限度、补偿和程序。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合法权益,不得违反这些构成要素进行行为。同时,如果实施该避险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行为人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只不过超过必要限度也是基于紧急避险的行为,于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00: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紧急避险相关文章
  • 紧急避险指什么呢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bai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另一小的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正当防卫限度怎么判断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所谓“不法侵害”,指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违法的侵害行为。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或者已实施完毕,或者实施者确已自动停止。否则,就是防卫不适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即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5、不
    2023-03-19
    400人看过
  • 什么是刑法中的紧急避险?
    【案情简要】赵某某驾驶摩托车载着同伙王某持刀追砍同样是骑着摩托车的刘某,刘某为躲避追杀,驾车超速行驶以求逃离,赵某某等人则紧追不舍。途中,刘某不慎撞到行人某甲,致其死亡。交警部门认定刘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案件经法院审理认为,刘某构成交通肇事罪,鉴于刘某已赔偿并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遂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相关知识】1、什么是紧急避险?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关于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客观上要求①存在正在发生的危及人身法益或财产法益之现实的危险;②避险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即当时没有可能采用
    2023-06-11
    500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避险限度是多少
    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那么,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紧急避险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呢?对此,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一般认为其标准是: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之所以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就在于紧急避险所保护的权益同避险所损害的第三者的权益,两者都是法律所保护的。只有在两利保其大、两弊取其小的场合,紧急避险才是对社会有利的合法行为。所以,紧急避险所保全的权益,必须明显大于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一、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1.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2.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承担适当的责任;3.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
    2023-03-04
    185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是指行为人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限度,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超过了使受到正在发生危险的合法权益免遭损害所必需的强度;二是在客观结果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在紧急避险情况下,损害尽可能小的合法权益去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是紧急避险的目的所在。只有牺牲较小的权益保护较大的权益,对社会、国家和人民才是有利的。如果本末倒置,因小失大,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小的利益,而牺牲了较大的利益,这种紧急避险就超过了必要限度。在这种情况下,紧急避险不仅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且由于其所造成的不应有的损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法律明确规定,紧急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紧急避险行为前提是正当的,行为人主观动
    2023-06-13
    376人看过
  • 紧急避险有限度吗,紧急避险要具备哪些条件
    一、紧急避险有限度吗紧急避险有限度。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是指行为人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限度,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超过了使受到正在发生危险的合法权益免遭损害所必需的强度;二是在客观结果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在紧急避险情况下,损害尽可能小的合法权益去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是紧急避险的目的所在。只有牺牲较小的权益保护较大的权益,对社会、国家和人民才是有利的。大家,如果本末倒置,因小失大,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小的利益,而牺牲了较大的利益,这种紧急避险就超过了必要限度。二、紧急避险要具备哪些条件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所采取的。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即行为人找不到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不得已
    2023-06-07
    145人看过
  • 紧急避险阻却事由是什么
    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1.(职责)紧急避险是指行为人因职责规定,正在执行职务时,依法对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如消防员,在执行职务时,对于发生的火灾负有法定义务避险。2.(主动)紧急避险是指对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普通公民“见义勇为”所采取的避险行为。一、其他违法阻却事由(一)法令行为1.法律基于政策理由排除犯罪的行为,如发行彩票。2.职权职务行为,如逮捕犯罪嫌疑人、司法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自由刑、死刑。3.权利义务行为,如公民扭送现行犯。无法律依据行为或虽有一定规定但实体或程序上违反的行为不属于法令行为,可能成立犯罪。(
    2023-02-25
    177人看过
  • 紧急避险概述
    紧急避险
    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第二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三款规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成立的要件有:1、必须遭受现实的危险。现实的危险包括:自然力量产生的危险,如洪水、地震等;机械、能源设备产生的危险,如飞机故障、油库自燃等危险;动物侵袭造成的危险;人为原因造成的危险等。2、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即危险迫在眉睫,合法权益正处在危险威胁之中,如不实行紧急避险,危险立即会转化为现实危害,使有关的合法权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2023-06-11
    360人看过
  • 紧急避险措施时警察抓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不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对方的合法权益。设立紧急避险的要求包括(1)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损害。(2)客观上有正在发生的真正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紧急避险的主体不适用于在职务和业务上承担特定责任的人。也就是说,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能为了避免这种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比如有责任追捕持枪罪犯的公安人员,不能为了避免枪击而逃离现场等等。保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是其工作职责的要求,不可推卸。当危险发生时,他们不能实施紧急避险。警察抓人多久通知家属警察抓人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家属。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拘留之后,应当立刻把被拘留人送到看守所进行羁押,最迟不能超过二十四个小时。并且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制作《拘留通
    2023-08-07
    429人看过
  • 紧急避险时需要优先考虑哪些因素
    紧急避险的对象应该是: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的,必须是违法行为;2、所采取的行为应避免危险;3、保全的必须是法律保护的权利;4、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即损害的利益应小于保护的利益,紧急避险不承担法律责任,在职务和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在发生与其特定责任相关的危险时,不得实施紧急避险。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联系(一)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第(二)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时才能实行。第(三)责任相同。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均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
    2023-07-06
    151人看过
  • 实施紧急避险行为时需具备哪些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实际上,紧急避险是用损害一种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全另一种较大的合法权益。如果用于损害的权益大于被保全的另一种合法权益,也即超过必要限度或其他等,则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由此看来,实施紧急避险行为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一)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免受危险合法利益既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也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只有这些合法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时,才能实施紧急避险,但对人实施的合法行为不能视作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的措施。如当公安人员依法追捕罪犯时,犯罪分子不能借口紧急避险而逃避追捕并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正在发生的危险正在发生的危险指危险发生的时间不是已经过去,也不是尚未来到,更不是想
    2023-06-11
    182人看过
  • 紧急避险知识
    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成立的要件有:1、必须遭受现实的危险。现实的危险包括:自然力量产生的危险,如洪水、地震等;机械、能源设备产生的危险,如飞机故障、油库自燃等危险;动物侵袭造成的危险;人为原因造成的危险等。如果实际并不存在着危险,由于对事实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善意地误认为存在这种危险,因而实行了所谓紧急避险,在刑法理论上称为假想避险。假想避险的责任,适用对事实认识错误的解决原则。2、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即危险迫在眉睫,合法权益正处在危险威胁之中,如不实行紧急避险,危险立即会转化为现实危害,使有关的合法权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都不能实行紧急避险。否则就是避险不适时。例如,海上大风已过,已经不存在对航行的威胁,船长这时还命令把货物扔下海去,这就是避险不适时
    2023-06-13
    292人看过
  • 紧急避险分析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关于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客观上要求:1、在正在发生的危及人身法益或财产法益之现实的危险;2、险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即当时没有可能采用其他办法以避免该危险;3、避险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损害;4、险情不是避险人先前不适法之行为所引起;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有避险意识。关于紧急避险的本质,有不同学说见解。有主张“违法阻却事由一元论”者,有主张“责任阻却事由一元论”者,有主张“原则阻却违法两元论”者,亦有主张“原则阻却责任两元论”者。张明楷老师在其《刑法学》(第四版)中,认其为违法阻却事由。笔者赞同上述“原则
    2023-04-29
    428人看过
  • 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失向谁索赔,紧急避险的种类
    一、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失向谁索赔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失向引起险情发生的当事人索赔。1.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2.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补偿。3.因紧急避险采取的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的种类紧急避险的种类包括以下两种:1.法定(职责)紧急避险,是指行为人因职责规定,正在执行职务时,依法对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如消防员,在执行职务时,对于发生的火灾负有法定义务避险。2.自愿(主动)紧急避险,是指对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普通公民“见义勇为“所采取的避险行为。三、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
    2023-05-06
    132人看过
  • 法律上的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
    紧急避险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出罪事由。具体来说其构成要件有:1、避险人的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不含职业或者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要面对的对其本人的危险);2、这种危险正在发生;3、因为不得以损害另一合法权益;4、紧急避险要有避险意识,也即要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害。一、避险过当要不要负刑事责任一般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当事人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避险过当是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是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危险。2.必须是迫不得已、别无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3.必须是为了避免合法权益遭受危险损害。另外,根据本法第21条第3款的规定,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因为避免本人的合法权益遭受危险的损害而实行紧急避
    2023-03-26
    45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紧急避险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出罪事由。具体来说其构成要件有: 1、避险人的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不含职业或者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要面对的对其本人的危险); 2、这种危险正在发生; 3、因为不得以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4、紧急避险要有避险意识,也即... 更多>

    #紧急避险
    相关咨询
    •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紧急避险的种类及紧急避险的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1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紧急避险适用的条件: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
    • 什么是紧急避险以及紧急避险的条件是什么,紧急避险的条件是怎样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30
      所谓紧急避险,是指在危险情况下,为了使社会公共利益、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更大的损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致他人或本人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条件是 ①本人或者他人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或者社会公共财产遭受正在发生的“急迫危险”。 ②具有“避险目的”。即避险人主观上是为了避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自由、财产或公共财产上之急迫危险而采取避险行动。 ③避险行为具有“必要性”。 ④避险行为具有“
    • 紧急避险的特征有什么紧急避险的要件有什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6
      (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 (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 (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是说,所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在发生与其特定责任有关的危险时实行紧急避险。
    • 紧急避险的定义是什么紧急避险的条件紧急避险的成立需具备什么条件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8
      紧急避险的定义 怠避险是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权益以保护较大权益免受危险损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的条件 紧急避险的成立需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有危险发生;2.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33.必须是针对第三人的较小的合法权益进行避险34.必须出于避险意图35.必须是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实施;6.必须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本案中,陈冬生在吉
    • 什么是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07
      紧急避险是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损害另一法益以保护较大法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承担:因紧急避险给他人造成的损失一般由造成危险情况的人承担,但是损失如果是由于避险超过必要限度,或采取的避险措施不当而造成的,此时避险人应负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