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一)养老保险:即劳动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在养老期间发给生活费,以及生活方面给以照顾。(二)失业保险:即劳动者在失业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的给付以及转业培训、生产自救及职业介绍等保障措施。(三)工伤保险:即劳动者因工负伤,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工资收入补偿,也是对因工负伤劳动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措施。(四)医疗保险:即劳动者在患病期间在医疗、护理方面的保障措施。(五)生育保险:即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收入补助和保障措施。
江西赣州社会保障体系
家住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东外社区的郭某,今年初在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3级和2型糖尿病,住院月余花费了医疗费用4.42万元,由于郭某去年2月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按规定获得医保报销2万元,节省了近一半的医疗费用。类似的事例在赣州已屡见不鲜。这都得益于该市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自2004年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结合赣州实际和形势发展作出了建设十大体系的战略决策,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实现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赣州市普惠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经5年多尤其是2009年以来的大胆探索,不懈努力,初步建成了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和创业的长效机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使和谐公平的阳光温暖了红土地上的黎民百姓,让社会弱势群体充满了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正如赣州市劳动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何福洲同志所说:我们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体系,和谐公平的体系,服务百姓的体系。
敢为人先铸造辉煌
赣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牵头单位,与民政、财政、教育、房产、卫生等相关责任部门一道,密切配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新、超前、规范为原则,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将对接的理念和率先的目标要求始终贯穿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和创业的长效机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初步建成了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4年以来,该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4.22万人,下岗失业人口再就业16.33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3.55万人,城镇就业率从95.7%升至96.3%;免费职业介绍46.13万人,跨省劳务输出从110万上升到142万;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16.24亿元,累计扶持创业人数2.72万,带动就业人数8.94万。至2009年8月底,该市五项社会保险覆盖总数达到319.28万人次,五年新增206.86万人次;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达11.03亿元,五年增收6.18亿元。2008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535元,比2004年时的860元增加了675元,增长幅度为178.49%。城乡低保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的城市低保标准比2003年提高了170元,提高幅度为288.89%。自2006年开展了农村低保工作以来,已将307832人纳入了农村低保,农村低保标准由2006年的840元提高到1140元,最高可达1400元。2009年,免除122.7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6.9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活费,分别资助了1.56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3万名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3618名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1.2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问题,落实了5万名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73.37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规模50.06万平方米,城区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一组组的数据表明,该市从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党员干部们是怀着真挚感情,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障事业蒸蒸日上,不少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赣州市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全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民工调查直报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小额担保贷款重点联系城市、全国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重点联系城市,被列为江西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城市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城市。
创新机制力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期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就业的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新市民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就业模式、廉租市场廉租店铺帮扶就业模式、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模式等创新工作已转化为有益的经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羊城晚报等国家、省内外媒体高度关注并相继报道。
市场主体、政府引导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该市市、县两级普遍建立了目标考核、联席会议、检查通报、定点联系、帮扶就业和财政投入六项工作机制,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并加以创新,从财税、小额贷款、减免规费、免费培训、扶持创业等方面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其中仅今年就帮促76.5万名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创业。
城乡一体的职业培训体系日益完善。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公民职业化工程,探索建立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技师学院、高(中)等院校及培训机构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密切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赣州市共认定了300家再就业培训和实训基地,314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五年来累计培训144.19万人次,总体培训合格率达98%,就业率达85%。
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推动城乡充分就业。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开发以家政为代表的服务行业和公益性岗位,拓宽了各类群体的就业渠道。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赣州市以1+8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就业创业服务进高校系列活动、大学毕业生见习计划、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为平台,共举办了138场返乡农民工就业招聘会以及赣南师院和江西理工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3.3万个,录用11.3万人。
扶持全民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加强了创业服务力度,为城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创业孵化、跟踪扶持一条龙创业服务。2009年设立了全省首个新市民创业贷款担保中心,8个月即发放新市民创业贷款2202万元,小额贷款范围和金额得到了扩大,充分发挥了小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乡镇设立返乡创业园,在城镇建设廉租市场廉租店铺,帮助城乡创业者创业。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社会保险是民生之基,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赣州市在城镇范围内探索建立起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并积极把城镇保险向城乡统筹转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即将在该市于都县启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险体系建设逐步覆盖到了城乡居民。
城镇一体化的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范围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推进,覆盖范围扩大到村干部、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或创业的农民工。建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赣州市200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居民医保试点城市,目前基本实现了人群的全覆盖。出台三类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部分未参保群体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同步推进了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各项制度建设,实施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开展了国有破产改制企业老工伤人员工伤追补认定和待遇落实工作。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按照低水平、广覆盖、有弹性的原则,采取目标责任制扩面、宣传扩面、培训扩面、挖潜扩面、服务促扩面和稽核扩面等方式,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保和破产改制企业断保职工续保为重点,扩大了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至2009年8月底,该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54.87万、54.8万、35万、24.7万和10.68万,比2004年分别增长63.4%、64.1%、17.9%、217%和31.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全面完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和职务从民政部门向劳动保障部门的移交工作,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摸底和可行性论证。加强了老农保基金的监督管理,采取基金、经费分账管理,基金印鉴下管一级,大额存单市级保管的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基金安全增值。在全省率先对返乡农民工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在临时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职业培训救助、教育救助和扶贫救助五个方面给返乡农民工困难家庭大力帮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进,今年该市参合农民651万人,参合率达93.57%,补助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衔接,进一步完善了八位一体、同步运行的医疗救助新机制,更为方便和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就诊就医。启动了光明微笑工程,给8971名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微笑。
社会保险待遇显著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的不断攀升,为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实行领取养老金资格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认证方式,开通了网上视频认证,养老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率超过了92%。截至2009年8月底,该市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达7.37亿元,确保了12.39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统一了全市18个县(市、区)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基本形成了所有医保经办机构、医保定点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功能强大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出台了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医疗保险待遇的政策措施,职工医保和团体补充医保的年度最高支付金额分别提高到3.5万元和15万元,全年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8.5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险五个体系
380人看过
-
国企业绩评价体系的两个核心要素
402人看过
-
五措并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28人看过
-
揭示留抵退税的五个核心要素
66人看过
-
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类型
213人看过
-
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435人看过
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再就业培训是帮助劳动者提高再就业能力,从而尽快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措施。... 更多>
-
的核心要素与法外因素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6工伤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核心因素是工作原因。工伤认定最核心的是查明是否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其他两个因素都可作适当延伸。从去年开始处理顾问单位的一起工伤案件,今天向法院提起了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基本情况是,用人单位是一家保安公司,员工早上骑自行车来上班,打完卡后,将自行车放至停车处,停好车后,被同事b从背后用铁锹袭击,导致受伤。随后报了警,警方介入处理,警察对b
-
出口管制的核心要素湖南在线咨询 2023-09-02有效的出口管的核心要素是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国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门可以对出口管制清单以外的货物、技术和服务实施临时管制,并予以公告。
-
离婚协议书的核心要素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091. 双方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 2. 离婚原因; 3. 婚前财产处理及婚后财产处理(婚前婚后的财产处理); 4. 子女抚养和教育; 5. 住房的归属; 6. 其他约定(如债权债务等); 7. 需附上:户口证明、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双方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以及结婚登记机关发给的结婚证。
-
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是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03-31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具体如下:1、社会保险制度;2、社会福利制度;3、社会救济制度;4、社会优抚制度。
-
我国社会保障法中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1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时间、范围和水平差异甚大,因而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各国对社会保障的基本定义为: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或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公民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从这项定义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