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寿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税前扣除有新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3 17:42:26 384 人看过

中国保监会8月27日披露,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保险企业非寿险业务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对有关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

所谓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企业非寿险业务在准备金评估日为尚未终止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

目前,国内保险企业是根据保监会制定的《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1/24法或1/365法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但在纳税时,根据现行有关税收政策,保险企业只能按照1/2法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税前扣除。

此次,《通知》将保险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关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有关规定统一起来。明确规定,保险企业非寿险业务在本期依据保险精算结果计算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大于上期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余额部分,准予在所得税前扣除;小于上期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差额部分,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通知》称,新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九条关于按当期自留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税前扣除的规定同时废止。

保监会称,此次调整有利于提高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引导保险公司采取更精确的方法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同时,有利于减少保险企业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17: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保监会相关文章
  • 从责任准备金精算看寿险风险控制
    责任准备金是寿险公司从保险费收入中提取的,用以保证寿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的资金准备。通过责任准备金精算,可以综合评估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把握公司风险控制的重点和策略,诊断公司管理中存在的弱点,为寿险公司的科学化、规范化经营管理指明方向。责任准备金分布的结构与特点首先,自从国内保险公司恢复寿险业务以来,经历了一段很长的高利率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利率险种的责任准备金积累呈现加速递增的情形。有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到2000年底,预定利率大于5%(含5%)的险种责任准备金占比为68%,利率小于5%的险种责任准备金占比为32%。以现行的银行利率计算,寿险公司利差损严重,已经成为公司经营中最大的潜在风险。其次,某些险种特别条款对准备金的影响很大。在中国保监会成立之前,各级分公司都有制定条款或附加条款的权力,导致许多寿险公司的条款内容不统一,条款解释不统一。与此同时,在早期开办的寿险业务中,出于争揽业务
    2023-08-17
    289人看过
  • 寿险责任准备金构成、列示与变动
    在最近的路演中,我们发现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平安一季报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同比减少100亿元,而中国人寿一季报该科目同比增加240亿元,因此,判断平安大量释放准备金,财务处理比较激进。其实,这是片面的观点,也是较大的误解,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认识依然比较模糊。基于寿险责任准备金在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构成、列示和变动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寿险责任准备金的构成包括四个部分:预收保费、费用准备金、保单利息、分红特别储备和万能平滑准备金。其中,预收保费有两大来源:一是缴费期限与保单期限的差异;二是纯风险费率与定价费率之间的差异。费用准备金规模很小,可忽略不计。保单利息是指传统产品、分红产品和万能产品的准备金中,应该属于保户的、期时要给付的那部分投资收益,也是保单现金价值的一部分。分红特储和万能平滑是因为产品包含预定利率,其投资收益必须以丰补欠,因而产生的
    2023-04-23
    306人看过
  • 非寿险准备金的标准是什么
    据该负责人介绍,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规范保险公司非寿险准备金的种类。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括未满期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准备金。其中,未满期准备金包括长期保险业务未满期准备金和短期保险业务未满期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和已报告的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和未报告的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索赔费用准备金。二是规范各种准备金的提取方法。保险公司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主要采用1/24法或1/365法;提取已发生和已报告未偿损失准备金主要采用个别估计法和个别平均损失法;提取已发生和已报告未偿损失准备金至少采用链梯法等两种方法,采用逐案平均损失法、准备金进度法和B-F法,谨慎提取已发生和未报告的未决损失准备金。保险公司还应测试未满期准备金的充足性。未到期准备金不足的,应当提取不足的保险费准备金。三是要求保险公司建立非寿险精算制度,指定精算负责人负责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评估。四是要求保
    2023-05-31
    426人看过
  • 保险企业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在均衡保费制下,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有过去法和未来法。1、过去法某时点的寿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人已保历年所收纯保遇在该时点的期望终值扣降低已保历年所付保险金在该时点的期望终值。所谓终值,就是过去收入或支出的金额按预定利率复利累积到现金在或将来某时点的金额。所谓期望终值,就是终值考虑死亡概率或自下而上概率后的数学期望值。过去法计算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公式为:某时点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人已收纯保费在该时点的期望终值。-保险人已付保险金在该时点的期望终值。2、未来法某时点的寿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期间未来各年保险人庆付保险金在该时点的期望现值减去未来各年保险人应收纯信号弹遇在该时点的期望现值。所谓现值,就是不来收放或支出的金额按预定利率复利贴现到过去某时点或现在的金额。所谓期望现值,就是现值考虑死亡概率后的数学期望值。未来法计算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公式为:某时点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人将付保险金在该时点
    2023-04-23
    98人看过
  • 当前扣税专项扣除标准的最新规定
    个税专项扣除标准: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孩子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每月400元定额扣除;3、住房贷款利息。首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最长不超过240个月;4、住房租金;5、大病医疗;6、赡养老人。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扣除内容: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扣除标准:个人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1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药费支出不作考虑;2跨年未及时报销的等特殊情况,应以在医保报销的数据及报销时间为准;3以一个自然人为单位归集药费支出、单独计算扣除标准。《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五条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
    2023-07-14
    381人看过
  • 企业提取的准备金能否税前扣除
    1.企业提取的准备金能否税前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因此,企业提取的准备金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支出。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3.哪些研究开发费用允许加计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
    2023-05-05
    188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坏账准备金允许税前扣除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第三十二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第五十五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项所称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附表十《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的规定第5列"纳税调整额":金额等于第3列"本期计提额"-第2列"本期转回额"。如为正数,则调增额;如为负数,则为调减额。根据
    2023-03-15
    263人看过
  • 金融企业记得税前扣除这五类准备金
    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5号)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城乡信用社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企业,除享受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以外,按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准予扣除。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算公式如下: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准予税前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范围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同业拆出、应收融资租赁款等各项具有贷款特征的风险资产;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
    2023-05-03
    419人看过
  • 滞纳金税前扣除标准
    一、滞纳金税前扣除标准1、滞纳金主要是指企业未按时缴纳或归还某类款项,从而按照款项金额、比例和天数对应向未归还企业收取的一种款项。其中较为普遍的是税收滞纳金和贷款滞纳金。2、目前规定为: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明确的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项目中,第三项为税收滞纳金、第八项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因此判断企业缴纳的滞纳金能否在税前扣除,应主要参考上面两项规定。3、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企业缴纳的滞纳金是因未足额缴纳税款,那么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此项滞纳金是不得扣除的。4、另外,如果此项滞纳金与企业取得收入无关,比如是企业法人或股东向银行借款未按时归还产生的滞纳金,则也不能在企业计算所得税前扣除此类滞纳金。5、综上,企业缴纳的滞纳金能否在所得税前扣除只要看两方面:(1)是否是税款滞纳金,如果是则不能扣除;(2)在不是税款滞纳金的前提下,产生滞纳金的行为是否与企业取得收入相
    2023-06-11
    475人看过
  • 提高呆账准备金税前扣除比例提案
    经济观察网讯记者薛惟中程志云我国现行金融企业税前扣除呆账准备,至今仍然沿用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4号令《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规定,即按照风险资产1%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允许在税前扣除。这不仅与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相悖,而且同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中的适用比例相差较远,增加了金融企业的税收负担。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建议,从现行呆账准备制度相关规定切入,结合行业内的相关数据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附提案全文[提案摘要]我国现行金融企业税前扣除呆账准备,至今仍然沿用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4号令《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规定,即按照风险资产1%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允许在税前扣除。这不仅与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相悖,而且同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中的适用比例相差较远,增加了金融企业的税收负担。本提案从现行呆账准备制
    2023-06-08
    260人看过
  • 两因素影响非寿险准备金计提
    不可控制因素以及保险价格周期,正影响着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计提水平。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认为,改进非寿险准备金的计提将为保险公司带来更稳定的效益。这也为地震之后,国内非寿险公司改进准备金计提提供借鉴。所谓赔款准备金是指为未决赔款而预留的资金。由于赔款准备金通常高于保险公司的股东权益,准备金的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利润会产生重大影响。赔款准备金对于索赔认定和结算需花费长时间的长尾险种特别重要。对于责任险种而言,赔款准备金在资产负债表上通常为任一年度已赚保费的300%至450%。瑞再指出,尽管保险公司使用经实践充分检验的精算方法来确定赔款准备金金额,但即便是最好的计提方法也需要调整,因为风险的性质及其产生的索赔会受到不可预见事件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发展、法规变化、医学进步及社会和法律发展中态度的变化。过去,很多计提错误源于保险公司不能控制的因素。意想不到的法规发
    2023-04-23
    266人看过
  • 担保公司计提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吗
    问:我集团有担保公司从事对外担保业务,假设某年担保费收入100万,年末未到期担保金额1000万,本年中实际发生担保损失20万,有这样一个问题,A、按照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本年计提准备金=100*50%1000*1%=60万,申请所得税时是否直接按照60万税前列支?B、计提准备60万,发生损失20万,按照40万申报扣除?C、如果下一年度担保收入200万,年末末未到期担保金额2000万,当年发生担保损失50万,则下年度扣除金额是多少?(200*50%2000*1%-50?或再减去上年准备金余额?)D、两项准备金是余额应有金额?还是本年应该计提(增加数)?扣除时按计提数扣?还是按照实际发生损失扣?答:请注意会计与税法处理的差异,不要将两者的处理混淆。即会计利润前计提的准备及税前可扣除的准备是不同概念。1、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
    2023-05-04
    135人看过
  • 人寿保险合同除外责任与责任免除
    人寿保险合同的除外责任:投保人或受益人的故意行为;被保险人故意犯罪;被保险人自杀,但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或复效之日起两年后被保险人自杀除外;被保险人酗酒、殴斗、吸毒;被保险人驾驶无证或法律禁止的交通工具及无照或酒后驾驶机动交通工具;被保险人患爱滋病及其并发症;战争、军事行动、内乱或武装暴乱;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健康保险合同的除外责任被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已经患病或怀孕;被保险人故意自杀或企图自杀而造成的疾病及因此致残、致死的,法律另有规定除外;被保险人因故意堕胎所导致的疾病、残废、流产、死亡的。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的除外责任被保险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暴动、内乱、叛乱或任何战争行为;任何犯罪行为或拒捕;怀孕、流产或分娩;精神病、酒精中毒、吸食毒品、无照或酒后驾驶;非以治疗手术(意外伤害所导致的除外);一般牙齿治疗手术(意外伤害所导致的除外);被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已经患病或伤害中;后天免疫
    2023-06-09
    371人看过
  • 计提非寿险公司准备金利弊共存
    您认为09保险市场将会怎样?嘉宾:我自己理解,09年对保险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好的时候,只不过里面有一些东西,就是要提高技术含量,因为有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和今天发生的这些事情,会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关注保险。之前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自己业务能够做得好,资产是好的,不一定需要有一个保险,这是从客户角度。那么从当前金融风暴影响,大家观念的改变,对保险的认识也会更多。您是保险经纪公司在给投保进行保险规划的时候,主要是倾向于哪方面呢?从哪方面入手做一个全程保险规划?嘉宾:主要还是量身订做,每个企业面临风险不一样,需要转移风险也不一样。风险有个性,这样的话才更有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正因为每个公司风险不同,所以需求也是不一样,量身订做,尤其现在中国保险公司也比较多,产品也比较多,风险也比较多,因为现在金融风暴,大家对风险加深了认识,对风险的认识和评估,这是保险公司的擅长,或者这个行业内重要的
    2023-04-23
    92人看过
换一批
#证券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监会
    词条

    保监会是是全国商业保险的主管部门,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依法对保险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保监会依法依规对全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对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 更多>

    #保监会
    相关咨询
    • 担保赔偿准备金n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n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区别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13
      担保赔偿准备金是指融资担保机构按有关规定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是根据担保业务低收益、高风险行业,为确保企业的偿付能力,担保企业应从每年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以弥补由于发生周期较长、后果难以控制的大额代偿而导致的重大亏损。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指公司一年以内的财产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业务按规定从本期保险责任尚未到期,应属于下一年度的部分保险费中提取出来形成的准备金。按照我国保险精算规定:会计
    • 未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可以税前扣除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4
      预交所得税时可以按照会计例如缴纳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没有实际发生的准备须进行纳税调增
    • 第三者责任险可税前扣除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8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能税前扣除,但以下两种商业保险可以扣除:1)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2)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对于第三者责任险可税前扣除的范围,税法没有明确的规定。以下根据相关的规定及企业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 关于未决赔款准备金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区别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6
      健康险业务按规定从本期保险责任尚未到期,他需要到13年3月31号终止。但是12年全年没有发生保险事故,但是13年还有3个月的保障,为了防止这三个月出现风险事故。说白了,应属于下一年度的部分保险费中提取出来形成的准备金。就是说比如这个保险是4月1号生效的,假设保险期限1年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在会计年度决算以前发生保险责任而未赔偿或未给付保险金。哈哈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指公司一年以内的财产险,假设
    • 保险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可以直接用于投资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6
      既然是准备金,当然是不能直接用于投资了,保险公司提取和结转责任准备金的具体办法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