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让人顶包的行为如何定性?肇事者让人顶替的行为虽然与交通肇事本身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但其实质上侵害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其侵害的法益显而易见的已远远超出了前行为所能涵盖的范围。下文为您一一介绍。
【案情】
李某酒后驾驶轿车返回家的途中,因操作不当,与同向步行的王某相撞,造成王某当场死亡、车辆损坏的事故。李某系乡镇干部,为逃避法律责任,电话通知其朋友谢某前来顶包,事后谢某因害怕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替李某顶包的事实而案发。
【分歧】
本案中,对于李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异议,问题是李某交通肇事后让谢某顶替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如何定罪处罚?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可为交通肇事罪所包含,不应当另行定罪处罚。理由是:肇事者让人顶包其目的是为了使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本质上是一种交通肇事后的逃跑行为,符合事后不可罚的理论适用;同时,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法定的定罪情节,对该情节若作为其他犯罪事实再次予以评价,则违背禁止重复性评价的法律基本原则。考虑到该行为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可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并从重处罚。
第二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是独立的事后行为,其符合妨害作证罪的犯罪构成,应当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理由是: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属于对责任归结的逃避,此时,交通事故已经造成了对公共秩序的威胁,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客观上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让人来顶替属于独立的第二阶段的行为,该行为侵害的法益是司法活动的公正和效率性,同时也不符合事后不可罚理论论述的范围,因此应当另行定罪量刑,以此来更好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李某叫谢某顶包的行为不适用事后不可罚理论,而应当单独定罪处罚,其行为符合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即肇事者以暴力、贿买、威胁等方式,指使他人做伪证的,构成妨害作证罪,应当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理由如下:
首先,所谓的事后不可罚行为,又称共罚的事后行为。一般通说认为,事后不可罚行为是发生在状态犯的前提下,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先行为,在先行为侵犯的法益的范围内又实施了一个对先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加以保持或者利用同时并未侵犯新法益的后行为,这个后行为即可以为先行为所概括,无需再次予以法律评价。常被用来解释这个概念的例子有:甲实施盗窃行为,窃得一件名贵的古董,他将该古董卖给他人以换取现金。此时,甲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那么对其卖古董的行为是否要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而与盗窃罪数罪并罚呢?目前通行的做法只以盗窃罪进行定罪,从而对销赃行为进行包容。实际上,这里盗窃后的销赃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后不可罚行为。由此,判断是否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件:两个行为的实施是基于同一个犯罪故意;第一个行为必须构成状态犯;第二个行为没有超出第一个行为的法益范围;两个行为均符合完整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后不可罚行为本质上是先行为已符合完整的犯罪构成,足以评价整个行为的性质,同时后行为能够被主行为加以吸收,故无需另行定罪评价。
其次,交通肇事后叫人顶包的行为,前后两行为侵害的法益范围不同。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本质上可分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和顶替两个行为。肇事者的逃逸是一种规避法律责任、侵害被害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属于交通肇事中的从重评价的范围,其侵害的是公共安全;而肇事者让人顶替的行为虽然与交通肇事本身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但其实质上侵害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其侵害的法益显而易见的已远远超出了前行为所能涵盖的范围。同时前后两个行为的主观状态不同,事后不可罚的行为要求前后两个行为基于同一个犯罪故意,而在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中,前一个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后一个让人顶替的行为是明显的故意行为,前后行为的主观状态是不相同的。
再次,叫人顶罪的行为符合妨害司法罪构成要件。李某交通肇事后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即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存在不法状态的持续要求。之后,李某叫谢某顶罪的行为,属指使他人作伪证,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主观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李某明知自己叫谢某顶替的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却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客观方面表现为指使他人作伪证,已侵害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的客体,其行为符合妨害司法罪的构成要件。
(作者单位: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原标题:交通肇事后让人顶包的行为如何定性)
一、不知道交通事故逃逸时离开是不是构成逃逸?
有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及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及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及时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让随行的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被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负伤在身,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案就不应认为具有逃逸行为。
-
他人交通肇事后去顶包,顶包的人怎么处罚
122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的行为,认定属交通肇事后逃逸。
408人看过
-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分交通肇事后让人顶包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268人看过
-
顶包行为是否会让交通肇事者逃避惩罚?
206人看过
-
找人顶包的交通肇事后果分析
325人看过
-
交通事故顶包怎么处罚,交通肇事顶包者如何定罪
430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他人交通肇事后去顶包,顶包的人怎么处罚江西在线咨询 2024-09-24依照相关法律规范,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存在顶替他人承担责任者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具体而言,若行为人明知特定人员为犯罪分子,仍为其提供掩护场所、提供财物支持,协助对方逃避法律制裁或提供虚假证言进行包庇,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若情节严重,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罪顶包立案后,会怎样判?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09酒驾是违法行为,不止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公安机关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涉嫌危险驾驶罪。你为酒驾的朋友顶包,这也是犯罪行为,构成了窝藏、包庇罪,如果两人事前通谋,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建议主动自首、坦白交代清楚案情,争取从宽处理。《刑法修正案八》 第二十二条、《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
交通肇事后可以判为顶替罪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07交通肇事顶替者犯法,且涉嫌包庇罪。包庇罪是指行为人明知犯罪分子存在犯罪行为而包庇其的行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应当对犯包庇罪的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让死人顶罪怎样定性,会有顶包罪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8《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交通事故后,肇事者逃离现场的行为如何判断?山东在线咨询 2024-12-11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肇事的事故才能构成逃逸。如果行为人不知道自己肇事的事故,而继续驾车行驶,并且在主观上没有恶劣的故意,那么就不构成逃逸。此外,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是区分逃逸的另一个条件。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就应认为具备逃逸。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如果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如果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