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具虚假发票会有怎样的行政处罚
《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代开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二、虚开发票会构成什么罪名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虚开发票罪】
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虚开发票会被刑拘几天
刑事拘留一般是三十七日内。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n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n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行政单位虚开发票报账会怎样处理
297人看过
-
如何认定虚开发票,虚开发票怎么处罚
479人看过
-
法律对虚开发票规定有怎样的处罚
492人看过
-
什么叫虚开发票罪?虚开发票罪怎么处罚?
188人看过
-
如何处罚虚开发票行为
206人看过
-
开具虚假发票是否合法?
134人看过
-
虚开发票处罚是怎样的?哪些行为属于虚开发票?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3虚开发票处罚: 1.没收违法所得。 2.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罚款的第一档处罚“可以并处”是选择性规定,第二档处罚是强制性规定,对达到标准的必须并处罚款。 (1)虚开发票的行为包括: ★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
-
虚开的发票还是开具假的发票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1-06虚开真的发票还是就是开具假的发票 1、如果是假的发票,如果是购买别人伪造的增值税发票,则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如果是普通发票可能构成非常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普通发票罪。 刑法对非法购买骗税发票或者普通发票的行为,未作规定。因此,非法购买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但非法购买后又出售的,显然构成刑法第209条规定的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非法出售发票罪。购买后用之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
-
取得虚假的发票罪具体应该怎样处罚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条之一【持有伪造的发票罪】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持有,数量较大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虚开发票怎么处罚如何认定虚开发票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虚开发票罪】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开具虚假工程合同报销假发票怎样处理?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6根据《刑法》第271条规定,员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关于“数额较大”(即职务侵占罪的起刑点),各地司法机关的标准有所不同。以上海为例,上海市高院、市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第33条规定,职务侵占数额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因此,文首廖某一案中,虚假报销金额显然超过5000元,已达到刑事处罚标